Ziel Z CAI 8x25
1.倍率
倍率是手持小雙筒望遠鏡的最主要參數,一般都在20倍以下(20倍以上的就不可以手持觀測了,需要有三腳架支撐),如果有人向你兜售号稱幾百或者幾千倍的雙筒望遠鏡,那麼你可以轉身就走了。倍率一般就标記在望遠鏡鏡身上,比如10x56意思就是10倍的56毫米口徑,比如8x42就是8倍的42毫米口徑,6x30指的就是30毫米口徑的6倍鏡。
至于倍率到底是什麼意思,一般有兩種解釋,拿一款10倍鏡在1000米處觀看舉例:
左為使用望遠鏡觀測,右為未使用望遠鏡
倍率公式:
典型的手持雙筒望遠鏡一般都是6-10倍,當然理論上更高的倍數拉進感會更好,但是實際上倍數一高的話,畫面會非常的抖,反而看不清目标物體。如果你不信,可以同時買兩部一隻高倍一隻低倍)同時測試一下。此外,低倍鏡往往不僅觀看更舒服,還會有以下優勢:
2.口徑
口徑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二個數字,以毫米為單位。比如10x56就是56毫米物鏡口徑(也就是物鏡玻璃的有效直徑),8x42就是42毫米口徑。更大的口徑意味着更強的集光力,缺點是口徑越大重量越大,價格也更高,手持的話一般50毫米口徑已經算大的,而20毫米口徑就算口袋鏡(主要是便攜,犧牲了口徑)。
注意,望遠鏡就是個拼口徑的遊戲,因此有條件的話盡量選擇更大口徑的,那樣會看着更爽。同樣,也會犧牲重量和體積,去聽是旅行爬山,更大口徑你會覺得是個負擔(相比小口徑口袋鏡)。當然,望遠鏡的性能是個綜合因素結果,也包括光學設計,鏡片質量,做工精度等等因素。此外,一些JS經常虛标口徑,比如實際是30毫米,商家就當32毫米口徑賣,所以購買時盡量選擇大品牌。
3.出瞳直徑
之所以先把倍率和口徑交代清楚,就是這兩個因素直接影響這個出瞳直徑。出瞳直徑就是望遠鏡目鏡端(就是你眼睛看過去)的兩個圓型光斑(下圖)。
出瞳光斑(你看到的景物就在這兩個亮點裡)
出瞳直徑公式:
出瞳直徑:物鏡口徑(毫米)/倍率
比如8x56的雙筒,出瞳直徑就是56/8=7毫米,10x32就是32/10=3.2毫米。因此,從公式就可以看出,要想獲得大的出瞳直徑,要麼加大分子(口徑),要麼縮小倍率(分母)。之所以追求大出瞳直徑,就是因為大出瞳直徑看着越亮越舒服。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眼的瞳孔,一般最大為7毫米(壯年)。白天人眼一般為2-3毫米瞳孔直徑,因此兩款不同口徑和出瞳的望遠鏡看着區别還不是很大。但是到了晚上,人眼瞳孔有7毫米開口,這樣的話,兩款不同口徑出瞳的望遠鏡差别就很明顯了。小出瞳的望遠鏡由于出瞳不足7毫米而看着很暗很不清楚。所以,推薦購買望遠鏡時,出瞳直徑最好不要小于4毫米(自己換算,要不加大口徑,要不縮小倍率)。
出瞳直徑和瞳孔匹配
4.視野
視野就是通過望遠鏡觀察遠處物體的直徑大小,或者說每1000米遠你可以看到物體直徑(或者景物直徑,這個直徑也可以換算為角度),比如120米/1000米就是你的視野大小(下圖)。
120米的視野/1000米
視野的大小取決于光學設計和倍率,一般來說低倍視野更大,但是這個不是絕對,很多高端鏡是特例,但是不管如何,都是視野越大越好。小視野會給人以管中窺豹的感覺,而大視野給人以落地窗的感覺,可以參考下圖以示區别。
大小視野對比
大視野不僅是視野大,觀看舒适度和爽點也是小視野不可比拟的。如果望遠鏡視野足夠大,你甚至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忘掉了望遠鏡的存在,這也是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個詞“沉浸感”。
現代鏡一般都比較廣,表觀視野一般在60度左右,屬于正常水平。如果低于60度就會有水管感,如果高于70度就會有開闊感,如果大于80度就會有沉浸感(注意:JS會虛标視野,有時候即便視野夠大,但是邊緣都是模糊不清的,這裡不能算數)。
公式:
真實視野=米數(每1000米)/17.5,比如120米(每1000米)/17.5=6.8度
表觀視野=真實視野x倍數,比如6.8度x8就是54.4度,如果是10倍鏡就是68度
5.出瞳距離
出瞳距離這個概念之前已經科普很多次,你可以簡單理解為眼鏡到望遠鏡目鏡鏡片之間的距離,這個數值最好在15-20毫米之間,這樣眼鏡不用緊貼着目鏡看,也可以避免髒或者霧等等因素。如果是戴眼鏡觀看,這個距離也足以容納下鏡片的厚度。出瞳距離長短和光學設計和目鏡設計有關,通常隻能是廠家給出數字。隻有少部分大佬可以根據目鏡設計推算出出瞳距離。
出瞳距離演示
6.景深
景深這個經常會在攝影圈見到,但是在望遠鏡裡也是同理。景深就是在同一區域内,前景物體和背景物體都依然合焦,對于眼鏡來說都還算比較清晰比較銳(如下圖)。
左圖景深淺,右圖景深大,前後物體都還算比較清晰
對于望遠鏡來說,更高的倍數就意味着更淺的景深。相對一台7倍鏡來說,另一台10倍鏡就需要更精準的調焦(如果變換距離/位置更是如此)。景深與倍率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說倍率增加一倍,景深減小1/4。同樣,一台10倍鏡隻有一台7倍鏡一半的景深。
如果觀測距離很近,那麼景深就會很淺,也需要更精準調焦。如果觀測距離很遠,那麼景深也會更大。如果望遠鏡對焦在無窮遠,那麼倍數平方的距離以外都應該清晰。
舉例:
如果你用一款7倍鏡對焦無窮遠,那麼7x7=49米以外就應該清晰,10倍就是100米。但是這種情況隻針對歲數相對較大的用戶,如果是年輕人可能用不了那麼遠,因為他他們的眼睛寬容度更大。這裡說的寬容度是指眼鏡在不同距離的聚焦能力,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變弱。年輕人的眼鏡景深更大,歲數大的人群往往需要從新對焦。注意:相同倍率的望遠鏡理論上景深應該是相同的,無論是什麼口徑或者棱鏡類型。
另外一種由倍率引起現象叫畫面壓縮,它往往也會人理解為一種景深,講的主要是前景與中景和背景之間的距離。但是其實這不是指的景深,但是會讓人感覺是景深問題。
比如下圖,不管是前景的樹杈,還是背景的樹林,還是攝影師走到了兩者之間拍攝的照片,但是很明顯看出樹杈和樹林表觀(視)距離有變化。更高的倍率會削減這個表觀距離,而低倍會增加這個表觀距離。因此,如果用7倍和10倍觀景,觀感會有很大區别。
左側為7倍,右側為10倍
7.畸變
如果視野裡的直線條變成弧度(比如看樓房線條),那麼就可以認為望遠鏡存在畸變。畸變一般分兩種,桶型畸變(弧度向外)和枕型畸變(弧度向内)。如果有一台望遠鏡聲稱沒有畸變,那麼很有可能它邊緣的景物會看着比中心景物小。
如果你拿着望遠鏡掃視,景物從邊緣進入視場很小,當走到中心位置時感覺變大,然後到另一側又變小了,那麼你很有可能遇到了一種現象,稱之為"滾球效應"。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很多望遠鏡廠家特意設計視野裡有一點枕型畸變。但是這也會讓視場邊緣倍率有一點增加,直的線條有一點向内凹,雖然看着有點煩,但是掃視時會舒服很多。其實,在自然界真正的平直線條不多,為了能夠增加動态觀測的舒适度,犧牲點畸變也是可以理解的。
左側為無畸變,右側為枕型畸變
總結
購買望遠鏡時,需要了解的知識很多,比如以上提及的一些因素。這裡面很多因素都是相互制約的,因此并沒有一台完美的望遠鏡。如果你覺得有用,可以點贊留言轉發,我會更加深入的介紹望遠鏡的相關知識,非常感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