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記者近日在南京市建邺區江心洲街道采訪,洲島家園社區居民朱能翠亮出新身份——“微網格員”。她的“責任田”是芳華苑小區8—10棟,這裡僅有152戶,被稱為“微網格”。
網格化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标配”。全省域劃分12萬個城鄉網格,一般以300—500戶為基本單元。今年以來,建邺區率先試點的“微網格”治理,網格覆蓋面積僅相當于一般城市社區的一半,這在各地并不多見。網格為何“瘦身”?“微網格”帶來哪些變化?
網格怎麼劃?
戶數縮減約一半
“9棟是小戶型,住戶多數是租房的年輕人,8棟、10棟三代同堂的比較多。”58歲的朱能翠是土生土長的江心洲人,對自己“責任田”的情況了然于胸。
熟稔社區情況,是網格員的“基本功”。江蘇自2017年在全國率先全省域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全省網格員每天平均上報數據6萬餘條,九成安全隐患和矛盾糾紛在網格内就能得到處置和化解。
經多年實踐,網格化成功将現代社會最小“治理單元”由社區細化為網格。但随着人員結構、治理内容的變化,網格化面臨新挑戰——
治理内容越來越龐雜。“最開始隻有民政和綜治功能,後來要承擔環保、城管等各項工作,‘格子’裡東西越裝越多。尤其疫情防控以來,還增加人員轉運、數據排查等多重臨時性任務,網格員長時間處在高度緊張的應急響應狀态。”一名基層網格員坦言,社區工作和網格事務“一肩挑”,事情太多太雜。
人手難跟上。建邺區南苑街道廬山社區人口超1.2萬人,網格員僅12人;洲島家園社區人口超1.1萬人,網格員僅15人。一名網格員平均要服務千人左右,這在南京主城區是普遍現象。記者在基層采訪了解到,近年來因疫情防控壓力大,基層網格員出現不同程度的流失,新招募人員相對缺乏經驗,難以在短時間内熟悉情況迅速上手。
“事多人少,基層網格‘壓力山大’。”廬山社區黨委書記車衛玲紮根基層數十年,她列舉基層治理中諸多“無奈”——網格太“疏”,往往發現問題不夠及時,解決問題效率不高;“格子”過大,老舊小區和高檔小區人口結構不同,居民需求迥異,開展活動往往“顧此失彼”。
當“網格化”不再是新事務,系列網格難題如何破解?今年4月,建邺區以洲島家園和廬山社區為試點,探索建立“微網格”治理新模式。這兩個試點社區,一個涵蓋新老小區、省直機關、科研院校等多種要素,一個是拆遷安置房片區,都面臨多元治理問題。
“‘微網格’的核心是精‘減’細‘增’。”建邺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周嚴明介紹,“減”是指在年度新增社區劃分新網格基礎上,綜合網格拟縮減10%,專屬網格拟縮減10%。“增”是根據人口、商戶、工作任務等要素,将每個網格細化為2—3個“微網格”,構建“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微網格員”責任網絡。
以洲島家園為例,以前社區設置14個綜合網格,另以轄區鄰裡中心、商超菜場等企事業單位為基本單元設立2個專屬網格,一個綜合網格平均約360戶。“試點後,社區進一步細分治理單元,以150戶左右為單位共劃分47個‘微網格’,網格數量增近3倍,格均戶數則縮減一半。”江心洲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湯靖說。
人從哪裡來?
身邊人管身邊事
網格變小、數量變多,意味着要投入更多治理力量。“人從哪裡來”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以往,南京有闆塊公開招錄專職網格員,社工隻承擔條線行政事務,專職網格員則負責處理“格内”事。2021年南京市某區招聘全要素專職網格員公告顯示,試用期工資每月3000元。試點“微網格”治理,網格數量将成倍增加,僅工資支出都是一筆龐大開支。
“财政兜底,不現實也行不通。”車衛玲坦言,專職網格員實行8小時工作制,8小時外的網格服務“斷檔”,比如疫情防控時夜間人員轉運、節假日期間居民服務等。不少居民還認為,網格員也在“體制内”,交流起來有隔閡,彼此間沒那麼親近。
可以說,“微網格員”怎麼選,攸關試點成敗。
“洲島家園居民多為本島拆遷農民,大家沾親帶故,熟人社會最好是熟人治理。”洲島家園社區黨委書記賀玲是“本島媳婦”,她介紹,鄉裡鄉親一開口就能拉近距離,所以社區優先考慮鄉賢鄰裡。朱能翠是洲泰村紅光一隊的村民,年輕時候賣過菜、販過水産,對島上人頭很熟,除去租戶,她對“責任田”裡的居民,認識的占八成,特别熟悉的占四成。悅江苑10棟、11棟、13棟“微網格員”張國蓮以前做過白鹭村信息員,家家戶戶什麼情況能摸個大概。
南苑街道思園、吉慶家園兩個小區曾因疫情封閉管理,其間居民朝夕相處、睦鄰共助,小區還湧現一大批積極分子,在小區微信群裡“一呼百應”。“疫情防控為基層治理格局帶來新變化,‘居民積極分子’是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南苑街道黨工委書記郭震環說,發揮親鄰裡、知民情優勢,廬山社區選聘居民積極分子、機關退休人員、物業管理人員等組成“微網格員”隊伍,擔當社區與居民間溝通的橋梁。
“兩個試點社區選聘的‘微網格員’,都來自群衆、服務群衆,讓身邊人管身邊事。”周嚴明介紹,“微網格員”承擔疫情防控、信息采集等5類10項正面工作清單,執行“不統一時間、不固定點位、不常态坐班”的“三不”彈性工作制。生活在本網格中的“微網格員”隊伍,根據居民需求有事即上崗,同時又是社區的“千裡眼”“順風耳”,居民由被服務者變成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共治人。
在“微網格”裡,為居民服務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南苑街道整合政法網格員、下沉機關幹部、法律顧問等融入“微網格”的同時,還在探索樓宇專屬網格力量參與小區綜合網格治理,動員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廣大群衆多元共治。
發揮什麼作用?
“潤滑”社區和居民
8月20日上午8時許,洲島家園鄰裡中心樓外,十多位居民在排隊等待核酸檢測,有居民抱怨:“大熱天查什麼核酸?!”協助維持秩序的“微網格員”魯世福接話,“天這麼熱,醫護人員還穿着防護服呢,社區準備了清涼用品,要相互理解啊。”
老魯一開口,居民紛紛表示“社區不容易”“我們好好配合”。
賀玲說,搞基層工作,居民不理解甚至出口諷刺是家常便飯。“微網格員”本身就是居民,幾句公道話一講,大家心氣就順了。
“微網格員”的“潤滑”作用逐漸顯現。在拆遷安置小區,樓道雜物堆放、随手亂扔等問題曾讓人頭疼,洲島家園新一輪樓道雜物整治中,“微網格員”陪同物業一起串門,拉家常、憶過往、講道理,居民當場表态馬上清理;在高檔商品房小區,居民來自五湖四海,有人甚至連社區在哪兒都不知道,“微網格員”主動摸需求,信息彙總後社區“量身定制”個性化服務。上個月,廬山社區舉辦“清涼一夏泳池泡泡趴”人氣火爆,居民與社區、居民與居民之間更加親近。
試點實踐中,“微網格”進一步“織密”服務網。廬山社區靠近金陵中學附屬初中、附屬小學,寒暑假前後人員每天都變。“以往門一關,住戶情況根本無從知曉。”廬山社區事務服務中心主任劉文龍說,“微網格員”上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走訪,人員底數每周動态更新、每季度彙總。底數徹底摸清,社區治理更高效,廬山社區中高風險地區返甯人員動态摸排率達100%。
在記者“潛水”的洲島家園芳華苑8号網格微信群,大件垃圾怎麼處理、出差回甯什麼政策等,居民直接在群裡“要答案”。樓道燈泡壞了、單元門口有垃圾等問題,也直接在群裡反映。近日,朱能翠收到一個“特殊”請求——9棟租戶黃燦馬上要搬新家,詢問能不能繼續留在網格群裡,“一是舍不得鄰裡情,還因經常出差,總能在群裡看到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很方便。”
試點能否擴面?
關鍵要能“解決問題”
“網格做小有利于治理力量集成,服務落實落細。”省社科院社會政策所所長張春龍分析,當下基層治理普遍存在網格管理粗放、一線力量不足、網格員專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微網格”能否複制推廣成為網格化“升級版”,關鍵看能否精準高效解決這些問題。“微網格”的劃分也應根據居民需求和區域情況因地制宜。
記者采訪發現,盡管網格員的主要職責在“發現問題”,但不少問題“向上”反饋後,轉了一圈又“下放”到社區,要求網格員解決。比如老小區普遍存在的“飛線”充電,有網格員反映上報過多次,得到的回複都是安裝充電樁要走流程,讓繼續“勸勸居民”。問題發現越多,意味着工作量越大,部分網格員面對棘手問題時選擇“瞞而不報”。業内人士認為,在試點過程中,“微網格”主要做“加法”,把網眼“織”得更密,加強了發現問題、服務居民的力量,但解決問題的機制尤其是超出社區能力的問題怎麼解決,還需進一步完善。
“網格化社會治理的目标,是要實現服務與管理不留空缺、更加精準,并将風險隐患消滅在萌芽狀态。”南京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院執行院長鄒農儉認為,網格化治理是相對專業的事情,不能僅憑居民的志願精神,還需具備一定專業素養。在實際操作中,基層治理應以專職網格員為主,“微網格員”作為補充,“微網格員”如何考核、如何管理等問題也應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基層開展試點的同時,頂層設計也在深化。今年初,省委政法委提出實施“精網微格”4.0工程。8月26日,南京市出台《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确提出強化群衆自治,推進“精網微格”工程。預計三季度末,南京全市“微網格”将劃分完畢。
“‘精網微格’實現了管理單元更小、服務效能更高,推動了基層治理和服務向最末端延伸,切實夯實了基層基礎。”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任克強建議,基層社會治理還應更廣泛發動群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不斷優化“身邊人”融入“微網格”治理的模式,從而構建守望相助、和合共生、充滿活力的網格治理共同體。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鹿 琳
編輯: 周曉雨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