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劉豔美
圖片來源:成都地鐵
成都人在等待8月25日到來。
天氣預報說,25日會降溫,擊退盤桓在頭頂的副熱帶高壓。屆時,成都将退出高溫行列。
很多人像市民李先生一樣想着,如若預報準确,那麼自8月7日以來連續近20天的40℃左右高溫可以退涼了,說不定還能贈送一場酣暢淋漓的秋雨,河水上漲,淹沒中間裸露的灘塗,水電站開始發電,蓄水庫趕緊囤水。不僅路燈可以開了、商場空調可以開了、寫字樓電梯可以開了,工廠也可以複工了……
一聲“哼唧”,李先生被躺在身邊的孩子弄醒了。因為小區用電量超負荷,跳了閘,停電開不了空調,他靠着手搖扇把孩子哄睡。搖着搖着他也睡着了,孩子的汗水把床單打濕了一片。
面對這輪幹旱酷暑,生活在這座超大城市的2000多萬人,跟城市一起進入“省電模式”。電力一點一點摳、電量一度一度省,經過近半個月努力,22日全川電力負荷從最高峰5910萬千瓦降至4900多萬千瓦。
醒來的李先生點亮手機屏幕一看,時間剛到23日半夜,距離25日還有兩天。
對于這輪“缺電”的影響,在成都一家企業工作的小燕(化名)一開始感受并不強烈。
小燕家養了一隻柯基,肉多、毛也密。進入8月,氣溫在40℃上下徘徊,她上班出門前都會打開家裡的空調,讓狗狗白天在家不那麼難受。
讓她意識到“這次缺電有點兒嚴重了”,是上級單位來查看中央空調。上周四,公司突然迎檢,工作人員盯着空調系統控制面闆看,逐個檢查,低于27℃的都要調高。
又過了兩天,21日零時,四川突發事件能源供應保障應急響應級别,從三級調升至一級。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平台截圖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很多成都人都接到單位通知,自周一22日起,留少數人輪崗值班,大部分人居家辦公,寫字樓中央空調要暫停開啟、6層以下不開電梯、照明和其他高耗能設備控減用電,直至一級應急響應結束為止。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不過,居家辦公的小燕有個疑問:大家集中在一起用中央空調和各自回家開家用空調,哪個更省電?
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又很難。
簡單是因為,耗能對比可以直接做個算術題——已知單位中央空調的制冷功率,和家用空調的制冷功率之和,就能對比誰更節能。
但它又涉及到人均制冷面積和空調效率問題,需要因地、因時制宜。
寫字樓集中供冷有效率更高的一面,但也有浪費的一面,比如人員密度不飽和,走廊、大廳“白白制冷”,比如遇到需要把冷水向上輸送的制冷類型,一旦有空置樓層,電力浪費就尤其明顯。
還有一個現實因素是,在用電供給嚴重緊缺情況下,本着保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活基本需求的考量,如果寫字樓用能超負荷,就會遭遇拉閘限電;而居民樓不會,除非超載跳閘。
這道關于空調耗能的算術題,難有定論。不過,可以确定的是,溫度設高一點,确實更省電。
比如,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給出統計數據,當前新區共有45萬戶居民,每天空調耗電量占比超過一半。迎峰度夏,如果空調溫度均從26℃調高至28℃,則每日可節約用電150萬千瓦時(度)。
寫字樓并沒有完全停擺,秦魏(化名)還得給輪值的同事做好降溫後勤保障。
怎麼降溫?他想到了“動物防暑”法寶——冰塊。夏天動物園裡的熊貓,往往不是抱着最愛的竹子,而是抱着一大塊冰塊不肯撒手,甚至直接趴在冰塊上睡覺。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平台截圖
秦魏想,要不也給辦公室弄幾塊來降降溫。
接到上班要關空調的通知後,秦魏從上周五就開始着手買冰塊。但商家不接受提前三天預定。等到周日再聯系,對方說,冰塊已經被訂光了。
就這兩天時間,一坨80斤重的冰塊,從40元漲到了45元。在秦魏繼續找賣家期間,這個出廠價大概10元左右的冰塊,又悄悄漲到了55元。
最終,秦魏在某寶上搜到一個給海鮮市場提供冰塊的商家,預定了20塊大冰塊,準備周一供應辦公區3層樓。
22日周一,辦公區開啟“風扇 冰塊”配置。從早上9點到下午4點,冰快化得差不多了,但折騰半天,秦魏的辦公桌依舊熱得有些發燙,“風扇吹過來的時候有一絲涼意,但對環境降溫影響不大。”
即便說了“沒啥效果”,依然有其他單位的朋友找秦魏要供冰商家的電話。
不過眼下,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冰,秦魏買冰的商家不再接單了。
城叔在某寶上另外找了一個店家咨詢,對方說,制冰廠其實在成都都江堰,自己也是個二手商。
“冰塊現在很搶手,我們都接到兩三百塊冰塊的訂單了,你要提前訂貨。”店家說着又話鋒一轉,“不過也說不清楚,有可能也供不出來這麼多冰塊。昨晚制冰廠也停電了,一晚上都沒制好,早上9點才出冰,運到市中心都11點了。”
“你訂貨吧,我們盡量送。”這是賣冰商家最後的承諾。
在共克時艱的階段,商場超市也進入低能耗狀态,關燈、關空調、關電梯。四面八方的黑,讓人一時有點不太适應。
作為成都的标志性商圈,春熙路被“拉黑”,最先受到關注。當地媒體拍到,地鐵沿線站點關閉了很多照明燈,春熙路地鐵站也不例外,往日映襯人來人往的照明燈光、廣告燈箱,熄了一大半。
走到地面上,IFS也不再燈火通明,“燈光師”給那隻爬牆的熊貓留了一束追光燈,恰好打在它的屁股上。有人調侃,這畫面就像是國寶越獄被抓,“你已被包圍,立即投降”。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平台截圖
其他商圈亦是如此。小美(化名)周末帶着孩子去商場就餐,進了一家回轉壽司店,運輸帶上隻有一些油炸過的料理,零零星星擺在那裡,“他們不敢放壽司,因為店裡沒有空調,食客也不多,放一會兒就不新鮮了。”
大歡子在成都雙流一家商場頂樓開了一間烤魚店,周六還處于“停空調、不開燈”的階段,到了21日周日下午,突然就斷電了。
商場告知,用電量嚴重超負荷,線路正在搶修。沒多久,商場又通知,這幾天要關閉餐飲區,店家需要關門回家。
大歡子一時間有點懵,冰箱裡還有一周的囤貨,價值7、8萬,斷了電,冰箱裡的東西怎麼辦?
後來,商場跟電網公司協商,保留餐飲區凍庫運轉,店家們隻能相互幫忙,共用凍庫,把損失降到最低。
按照一級應急響應要求,所有非民生用電都要讓電于民。不隻是空調,燈光這類耗電大戶也要進入限電範圍之内,全城燈光秀、景觀燈、店招、廣告燈箱、廣告顯示屏、公益宣傳屏、形象标識燈,全天候關閉。
公共區域、辦公區域,用電設備一點點在關停,能耗強度一點點在降低——取消地鐵強冷車廂,降低車站照明度,圖書館、博物館暫停對外開放,小區燈光亮一盞熄一盞。
圖片來源:成都地鐵
這些可見可感、甚至影響工作生活的限電措施,讓成都人對這輪“缺電”的感受越來越直觀、重視,節電行動開始融入到生活與工作中。
有人出門前除了冰箱,把其他所有電都斷了。有人為了節約一點電,隻有吃飯的時候才開空調。有人說,空調改風扇,能省一度是一度。
過去充500元電費隻能用兩周的冉冉(化名),開始“把空調溫度調高,能不同時開就不同時開,同時限定自己和家人的活動軌迹,盡量集中”。
冉冉說,作為生長在現代城市裡的個體,面對這輪幹旱酷暑,最強烈的情緒是害怕,不斷感歎現代文明的脆弱,“大自然隻需些微發力,蝼蟻的世界就會傾覆”。
誠然,一場高溫疊加缺電,不僅是對政府防範應急舉措的考驗,更是對人類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警醒。
在著名科幻小說《三體》中,面對生存的惡劣環境,劉慈欣想象出了一種“三體人”,他們能脫水,以最低的消耗,熬過幹旱,等待甘霖。人類不會脫水術,但我們可以學會敬畏,與自然和諧共處。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