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去一家婚介機構面試,恰巧碰到他們的紅娘正在接待客戶。在等待面見老闆的15分鐘裡,我大緻了解了這個已經經曆了三次失敗約會的小夥子的故事。
他的名字叫張飛,很好記,但他長得更像劉備,文文靜靜地說話不多。紅娘在給别人打電話的時候說到過他的家庭情況——29歲,市内有房有車,工作穩定,身高175,無不良嗜好,無戀愛經曆。
在我看來條件還挺不錯的,但令人意外的是,紅娘給他推薦的5個對象裡,有兩個是離異的,一個比他大7歲,還有一個先天殘疾勉強可以生活自理,唯一的一個聽起來一切正常的醫院護士還在電話裡就明确表達了拒絕。
後來紅娘跟張飛說:“你也聽到了吧小夥子,要求别太高”。
要求?我全程沒聽到過張飛提一句要求,而且她給找的這些對象,還有什麼要求可言呢?
因為某些奇怪的傳統觀念,我國的性别比例一直偏向于男多女少,近年來此比例維持在105左右(即每105個男性對應100個女性),看起來似乎也不是特别離譜的差距,那為什麼映照在現實中婚戀需求矛盾如此明顯呢?
我曾在跟月嫂阿姨的聊天中發現過一些端倪。
那位月嫂阿姨跟我說,她一年大概要照顧10個産婦,而這十個産婦中往往有1-2個是當小三的。
這在我聽來十分離譜,要知道,這個數據不是簡答的代表,每10個女性中就有1-2個當過小三,而是說每10個女性中,就有1-2個以小三的身份把孩子生出來的女性。
這樣聽起來就有點吓人了,如果以此推算,原本105的比例一下便接近120了。
按照正常的邏輯來說,女多男少,形成的社會現象不該是女生衆星捧月,男生奮不顧身麼?怎麼能是稀有資源甘願屈居人下,沒名沒份還上趕着給别人生孩子當黑戶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題面上:
2.小三之所以是小三,還是因為在這種情感關系中的女性或多或少的抱有獲利心理,這同樣是失衡的男女比例造成的惡劣影響。因為男多女少,所以男性自然而然地應該在婚戀關系付出更多,買房買車也好,天價彩禮也好,都是這個現象的集中體現。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念會引發社會的潛意識——隻要付出金錢代價,便可獲得情感滿足。而部分女生也會認為,既然要得利,為何不選擇得利更多的一條路?
原來受害者亦為施害者,局面已是如此,破局的利器在哪?
是時代潮流颠覆傳統觀念?
還是男性同胞的意識覺醒?
又或是女性平等規則降臨?
無論是哪一條,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心理學的層面上去考慮,我們的社會仍處于口欲期初級階段。從一個小嬰兒逐漸成長起來,是無法跨過時間的磨練。
而在這條發展的長河之中,還會有多少像張飛那樣的男性?我們不得而知。
隻能說,一切皆有因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