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月星辰”一詞,我們總能感受到這個詞語的壯美,含有着恢宏的氣勢,又含有靈動甚至是玄幻的意義在裡面。
“日月星辰”這四個字裡,前三個字都是非常明确的表物字。太陽、月亮、星星,這三物在古代代表的,都是那些人傑中的人傑。
太陽是皇帝的象征,全天下人都沐浴在他的光輝之下。月亮則是國母皇後,與太陽相輔相成,用溫柔來教化人間,母儀天下。輔佐皇帝的優秀大臣們,就對應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隻有“辰”字是一個不甚明了的意義,讓人忍不住想要探究:這個“辰”究竟是什麼,竟然能和太陽、月亮以及群星對應在一起?它又代表了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穿越幾千年的曆史,從創世的遠古神話——誇父逐日中尋起。
一、辰字的來源與含義據某些學者說,“辰”字最早出現于甲骨文之中,本意是用來描寫初春時蟲子蘇醒在地面上蠕動的狀态。
許慎在其著作《說文解字》裡寫道:“辰者,震也。三月,陽氣動,雷電振,民農時也······辰,房星,天時也。”
這也難以和天上的日月星并列。那麼這個說法有誤嗎?它确實和我們想得不太一樣,也有一些區别,然而總體來說是對的。
“辰”本出自象形文字和金文,這兩種文字的出現和使用時間要比甲骨文更早。
“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不存在的,而是由“蜃”字轉化而來。所謂的“蜃”,其實就是大個的蛤蜊。
更詳細地說,是打磨鋒利的大蛤蜊的殼,古人把它綁在一根木棍上,當做割草的農具。因此“辰”的象形字以及甲骨文,它是一個手持農具的形狀。
後來經假借等字體的演變,将蟲字去掉,就是我們現在的“辰”字。
像日月星這樣偉大的東西,竟然和一隻蛤蜊排在一起,若不是“辰”字後來的衍生意義,蛤蜊估計自己也不會有如此輝煌的時刻。
從日月星辰這個詞來說,辰字的意義有兩種說法:一是日月星的合稱。二則是除日月星之外的所有天體。
在這兩個說法上很多人都僵持不下。反對第一種意義的人認為,辰與日月星并列,應當是與日月星同等且不同的東西。
如果簡單地将“辰”歸義為三者的統稱,幹脆直接說“辰”就可以,加上日月星豈不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反對第二種說法的人認為:在古代,除太陽和月亮之外,所有的天體都被認作“星”,何來意外之說?
實際上,古代曾稱呼北鬥七星為“北辰”。這意味着辰字的解法,對于後者來說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鬥七星作為一種“星的集合”,實際上與星不同。所以說這種“群星”被歸類于辰。
而且由于科技的落後,古人對于天空并不了解,因此會對其構成有特殊的想法:白天時,太陽懸挂于天空,天空顯得明亮而清澈。到了晚上,天空則顯得霧蒙蒙地。
于是古人就認為在白天黑夜的天空裡,有種能讓天空從清澈變得渾濁的“簾子”,這個“簾子”就被稱為“辰”。
辰還指代“古辰州”這個地方。既然說“古”,說明此地名現在已經沒有使用了。古辰州位于今湖南省懷化市北部地區。
辰州于隋朝開皇九年(隋文帝楊堅年号)所置,它的前身是沅陵郡。這一年,隋文帝更改多個地名,除沅陵郡外,它周邊的南陽郡也改為“壽州”。
辰州得名于辰水,即該地區的一條河流。沅陵郡雖改名辰州,舊名卻一直保留并使用。時至今日,懷化市仍設置沅陵縣,即當時的辰州治所。
辰州舊領縣七,天寶年間領五縣。唐末五代時期,辰州由于地處偏遠以及地方割據等原因,中原朝廷不能很好地掌握這一地區。
宋以後領沅陵、溆浦、辰溪、盧溪(泸溪)四縣。明建立後,在辰州地區設置辰州路。1364年,辰州路改路為府,不多時又拆分出沅州府。
洪武九年,降沅州府為州,隸辰州府。清朝在很多方面維持了當年的明朝設置,使用明朝留下的“模闆”,辰州也在其中。清代間,辰州初屬湖廣布政使司管轄。康熙三年(1664),又改屬為湖南布政使司。
辰是天幹地支中地支的第五位。所謂天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辰由天空而得,有紀天之意。古人使用天幹地支幾年,辰即作為地支中的一分子,參與對日期的記錄。
從天幹地支中衍生出的“太歲紀年法”,與天幹地支并無大的區别,隻是按照《爾雅·釋天》的記錄将幹支改為對應的名稱。
太歲紀年對應六十甲子,辰為“執徐”。《爾雅·釋天》曰:“歲在辰曰執徐”。
為了幫助理解,我們舉個栗子。丙辰年裡,丙按太歲紀年法稱“柔兆”,辰為“執徐”,丙辰年即為“柔兆執徐”。
另外,古人将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恰巧對應十二地支,便拿來使用。
十二時辰大緻對應現在的二十四小時,但不是從十二點到兩點為子時這樣對應,而是晚上十一點就算是第二天的子時了。據此推算,辰時為七點至九點這個時間段。
二、辰字的延伸含義辰字含有“時”的意思,這代表它不僅可以用作表物,還可以用來抒情。當然,辰作為單字是沒有這種能力的。不過漢字之所以精妙,就在于它可以組合。
把“不”字加在辰字之前,就可以描述出“生不逢時”的意思。《詩經·大雅》有言:我生不辰。《詩經·小雅》又說:我辰安在。
後漢書的作者範晔,在書中記載了東漢末帝漢獻帝的一生。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漢獻帝是亡國之君,對其進行攻擊。
而範晔則在後漢書中替對方辯解:漢獻帝生在一個不屬于他的時代。像獻帝這樣的君主,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完全能做好一個守成之君。
但是處在這樣一個亂世,初即位就颠沛流離。最後做了曹氏的傀儡,禅讓帝位,隻能做後來者之客了。(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
這說明在當時,“不辰”作為歎息生不逢時的詞語,使用頻率是很高的了。也側面說明,辰字的衍生意義較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較多地使用。
三、誇父逐日的傳說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傳說“誇父逐日”中去:太陽将要落山,而巨人族的一名勇士誇父決意追及太陽,讓其永懸空中。
最終誇父喝幹了幾條河流,幾個大湖,仍然不能追上太陽,最終累渴交困,倒地而死。
在我們熟悉的傳說裡,更多的是對他的手杖留下了一個印象:即誇父死前抛出的手杖變成了梅林。
實際上誇父死後,他的身體各個部分都有變化,他的胡子傳說就變成了“辰”。這種人死而化物的傳說對我們并不陌生,盤古開天辟地死後身化萬物已經為誇父先了。
這裡的辰是一顆星的意思,而不是群星。畢竟開天辟地的盤古死後,身體才能化為天地星辰。
誇父不過是個巨人,手杖變成梅林其實已經是符合他的身份。身體變成星星,也已經足夠表彰他勇追太陽的功績。
如果認為誇父死後胡子可以變成群星或者日月星外的所有天體,就顯得有些“無次”。這在極為重視身份、排行的封建社會中,無疑是一種不道的行為。
況且,如果誇父死後僅胡子就能變化為群星,那麼更重要的骨肉、眼睛等部位,該變成什麼更加重要的東西呢?
四、辰字在現代的應用因為辰字字體結構簡單,又含有美好、宏大之意,即天星之象征。辰字已經成為新爸爸媽媽們給孩子取名的熱門字。
戶籍登記管理所統計并出具了《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報告顯示,在2020年出生的新生兒中,辰字入列出現頻率top50中,且位次高達第四位。排在辰字前面的依次為top1“梓”、top2“子”與top3“宇”。
現在的人們取名,或許已經很少再翻開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查閱、挑選,但父母對子女的祝福是包含在名字裡的。它是除了生命之外,父母給子女最重要的禮物。
辰字能夠位列取名榜第四名,表達了父母對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希望和其能夠踏入星辰大海的美好祝願。
辰能夠有如今的“輝煌”,一方面是它本身含義的結果,另一方面又是時勢與潮流使然。但等時尚的潮流褪去,辰字依然在那裡,傳承着漢字的曆史,散發着漢字的光輝。
辰字與成千上萬個其他漢字,共同書寫着中華民族曆史中璀璨的篇章。
總結
辰字出現在甲骨文中,是一個手持農具的形象。因為辰字一開始表示的是大蛤蜊殼,以及蛤蜊殼磨成的割草用的農具。
之後,辰字的意義逐漸豐富,從天上的天體,到地上的計時。日月星辰一詞中,辰字代表了除日月星之外的其他天體。實際上,辰有着“日月星合稱”、“日月星之外天體”兩種說法。
所以對于日月星辰中的“辰”到底是什麼意思,許多人都僵持不下。但更多的人認為屬于後者。
因為辰字有北辰(即北鬥七星)之意,還有辰有使夜晚天幕渾濁天體的意思。除天體外,辰字可表日期與時間。
辰屬于天幹地支中地支的第五位,在以天幹地支紀年的古代社會中,辰非常重要。十二時辰中,辰表示七點到九點這兩個小時。
另外,辰還表示屬相,辰龍即第五屬相。因為表示時間,辰還可引申出“生不逢時”等其他含義。
辰還代表地名古辰州,即今天的湖南省懷化市北部地區。辰字的來曆追尋至上古傳說的話,和誇父追日有關。
傳說誇父追日渴死後,手杖化成一片梅林,胡子即化為辰。現代,辰的使用更加廣泛。
在2020年的統計報告中,辰用作孩子名字的排名,在全漢字的第四位。這表達了父母對孩子的殷切期望,與深深的祝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