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寓意美好的文字來表達對新年的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也是我國重要的民間習俗。
每年除夕,家家戶戶都将紅彤彤的春聯和福字張貼在大門上,辭舊迎新,為春節增添了許多喜慶的節日氛圍。
貼了這麼多年的春聯,您知道過年貼春聯的由來嗎?
春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傳說在遙遠的上古時代,在東海的一座小島上,有一座桃都山,山上居住着許多妖魔鬼怪。玉皇大帝派了神荼和郁壘兩個天将到桃都山鎮守妖魔鬼怪,哪個妖魔鬼怪要逃跑,便将他們抓起來。
這個傳說在民間傳得越來越廣,人們認為桃木可以驅走妖魔鬼怪,于是便在過年的時候,将天将神荼和郁壘将的畫像刻在兩塊桃木上,懸挂在大門兩邊,稱之為“桃符”,以求驅災辟邪。
到了五代的時候,人們開始在桃符上寫一些祝福新年的吉祥話,雖然不怎麼講究平仄韻律,但這确是現在春聯的雛形。
到了宋代,桃符驅災辟邪的色彩逐漸減弱,新春祈福的特點卻逐漸成為其主要特征。此時人們開始在桃符上寫對聯,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人們便把這種帶有新春祝福與祈福色彩的桃符叫作“春貼”。
到了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春聯的大面積普及還和一個小故事有關。
相傳有一年除夕,明太祖朱元璋到民間微服私訪,看到有的人家門前貼着紅色的春聯,有的人家門前卻是空空如也。原來沒有貼春聯的人家大多是窮苦百姓,不識字,也沒有錢找人代寫春聯,索性便不貼春聯了。
朱元璋得知後,寫下幾副春聯送給了這些人家。收到春聯的人家都十分驚喜,将春聯裝框裱起來,挂在房子牆壁的正中央,每日燒香敬拜。
朱元璋回宮後便定下了一個規矩,無論是朝中大臣、皇親國戚,還是普通百姓,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前都要貼春聯。
從此以後,過年貼春聯這一習俗便廣泛流傳開來,一直延續到現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