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大多數人對唐朝的理解裡,都是盛世之後走向衰敗,而安史之亂就是衰敗的一個很大的标志性事件,在大家的印象裡,似乎覺得安祿山、史思明的動亂之後的時間裡就是藩鎮割據。關于藩割據,大家的理解大概就是,唐朝的節度使們各自劃地為王,然後,就是一片混戰。
但是,末世盡頭的一百多年裡,真的都是全部在混戰嗎?
首先,讓我們先來捋一捋藩鎮的意思,然後,搞明白這所謂的藩鎮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唐朝的行政區劃和現在不同,在它的前期呢,主要是分成兩個級别,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州和縣。但是,我們知道唐朝時期我們的疆土還是挺曠闊的,朝廷直接管着三百多個州難免有些繁雜,于是,就設立了更大一點監察區域的官吏,叫做采訪使。
在後來的日子裡,唐朝開始了頻繁的戰争,唐朝邊疆開始出現了大一點的軍區,軍區的首長呢,就是節度使。藩鎮節度使是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資格自擅一方的,其财政基礎依賴于國家的賦稅收入,其武力憑借是法律上屬于國家的軍隊——即所謂“官健”。藩鎮裡的那些割據藩鎮既企圖遊離于中央集權之外,又不能徹底否定中央統治。
采訪使和節度使本來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分開則沒有太大用,可二者的權力一旦合并,對朝廷來說就不太安全了。
而唐朝曆史上第一個将這兩種身份權力統一的就是狼子野心的安祿山。
安史之亂給朝廷造成了重創,為了使朝廷能夠同時兼顧多條戰線,然後再在疆土分配各戰區,在這種形式之上,唐朝的行政體制由二級變成了三級。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皇帝一面暗中調配他們的權力,另一面又積極地培養新的禁軍——神策軍。之所以急着培養新軍,因為,在公元七六四年的時候,吐蕃族趁着朝廷虛弱入侵首都長安城。皇帝代宗盼着能得到大藩鎮将軍的救援,可是,各大藩鎮竟然不痛不癢,這讓皇帝心涼。好在,此時他忠心耿耿的公公帶領神策軍及時趕來救駕,代宗此時意識到,有一支自己的軍隊顯得有多重要。
這樣一來,朝廷以後修理那些蠢蠢欲動的藩鎮時就會不至于沒有自己的兵可以調,隻有借用藩鎮之間的力量來直接互相攻擊。不得不說,唐代宗還算是個十分不錯的政治家,他慢慢地把握了局勢,在國家的廢亂之後,逐漸地恢複了大局。這樣一來,大唐的局勢也确實有了很大的改觀,河南一帶的許多藩鎮又再次被朝廷握在掌心,另一半的藩鎮也還算溫順,并沒有再挑起事端。
公元七八零年,唐德宗登基之後,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德宗是個中二青年,上台之後風風火火地要大搞一番。他不僅立馬徹底改革了當時的稅制,還要在搞完經濟後大搞軍事活動,猴急猴急地要把不太乖的地方勢力全部幹掉。到了德宗繼位的第二年,河北割據藩鎮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挂掉了,他們想遵循割據藩鎮的習慣,把李寶臣的孩子李惟嶽推上節度使之位,請朝廷批準。
德宗想啊,我可不能錯過這個送上門兒的好機會,于是,就大搖大擺地發動軍隊要幹死成德鎮。
朝廷特别想要一口氣幹掉所有的藩鎮勢力,于是,明裡暗裡用盡各種手段,想盡辦法要挑撥河北諸鎮自相殘殺。沒想到,一個不小心沒能刹住車,幹掉成德亂臣的河北諸鎮對朝廷也越來越不爽了。他們這四大割據藩鎮,要憑着對朝廷的幽怨,手牽手起來造反,甚至,還想要妄自稱王。
在這幾個人之中,有個叫李希烈的,是朝廷的肉中之刺,這家夥後來還喪心病狂地黃袍加身稱了帝,屠盡河南。此時,朝廷的财政又特别緊張,不能爽快利落地幹掉他們,此時,在這些個戰場裡隻能和割據藩鎮形成拉鋸的局面。但是,德宗也不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廣闊的河山裡,畢竟隻有小部分的地方不乖,這二十年間的和平,讓國家大部分地方已經休整元氣,為後代子孫積攢下了較為肥厚的經濟實力,也為他們後來的一展富國抱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宗之後的元和元年,憲宗繼位了。他在位期間,有小藩鎮鬧事,憲宗絕不姑息,堅決平叛,大刀闊斧的解決了不自量力的兩鎮,普天之下為之震動。
公元八七二年,田弘正做了魏博節度使之後,可算是唐朝的福音,馬上全面地倒向朝廷一邊,不僅上戶籍,納賦稅,還自動交出了自己作為節度使的人事任免權。而且,在這之後平定叛亂的戰争中,這位愛國人士魏博始終堅守在護國的第一線。
有他的鎮守,河北一帶風平浪靜,皇帝也終于能騰出手來修理一下他的第一大眼中釘——淮西鎮。之後,又經過許多次的平定戰争,大唐在安史之亂後第一次實現了真正的統一。到這裡,唐朝的人終于意識到,藩鎮實力想要徹底消滅難度太大,這樣的話,不如盡最大努力讓這種體制得到盡可能的完善。
與此同時,還值得提及的是,憲宗時期進行了對藩鎮體的一系列改革,不僅取消了他們對管轄的各地軍隊的指揮權,還同時将自行支配财富的權力給了他們自己。後期的事實是:這些曾經叱咤風雲要翻天的藩鎮,成為了普遍的一級行政區,差不多就是相當于今天的省。
之後,像這樣的局面維持了差不多百年。
黃巢叛将朱溫投降唐朝朝廷,并且,平定黃巢軍,他的此舉更是得到了唐僖宗的信任。之後,朱溫做了節度使,勢力範圍遠遠超過當時控制範圍最大的藩鎮李克用,可見,此時朱溫的勢力之大。但是,這樣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極大的隐患,之後藩鎮之間有形成了互相兼并自我壯大的局面。
可以說,到了唐昭宗時,朱溫已經把朝政大權牢牢的控制住了。
最後,到了唐哀帝。藩鎮并未随着唐朝滅亡而消失,整個五代十國時期都可以視作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隻不過部分藩鎮或許選擇不承認中原政權而完全獨立,以建立王國或帝國。在此之後,一直到宋太宗滅掉北漢之時,才徹底消滅了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
然而,若細究,西夏以及越南的丁部領等人,其實都算是唐末藩鎮割據的遺留。西夏原本是在黃巢之亂中協助唐室的黨項羌人,被唐室封為夏州節度使,賜姓李。因宋朝有并吞之意而獨立建立西夏國,越南則原是靜海軍節度使,後來漸漸獨立建國,而宋代時,丁部領奪得政權後,登極為大瞿越國皇帝,被宋冊封為交趾郡王。
但不得不說,藩鎮割據在剛實行時,有效的控制各方諸侯的權力,使軍權更加集中在統治者手裡。
參考資料:
『《唐代藩鎮研究》、《中國通史 第六卷 中古時代·隋唐時期(上冊)》、《新唐書》、《奉天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