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麼評價王安石與蘇轼

怎麼評價王安石與蘇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20:21:46

怎麼評價王安石與蘇轼(最早讓王安石不爽的)1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撫州臨川人,是我國北宋時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學者和文學家,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即公元1021年11月13日,農曆九月初二,今年恰逢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

王安石以變法、改革著稱,由此,與保守派司馬光陣線分明,幾至于水火不容,但是,如果換一個問題,在變法之初,最讓王安石不爽和忌恨的那個人到底是誰呢?答案也許有些讓人訝異,那個人更有可能是蘇轼。

這是為什麼呢?

有關王安石和蘇轼之間的恩怨,坊間有很多誤傳,在此,需要先澄清一個事實,世人大都熟知,蘇轼曾經因為遭遇“烏台詩案”而身陷囹圄,有人将其歸咎于王安石,但是,“烏台詩案”确實和王安石沒半毛錢關系。

所謂“烏台詩案”,是指蘇轼因為在詩詞中含沙射影,非議朝政,而被逮入禦史台受審,禦史台又稱“烏台”,所以,這一事件便被稱為“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發生于元1079年,但是,早在1076年,王安石便辭去相位,知江甯府,略相當于今天南京市市長,第二年,王安石又辭去了知江甯府的職務,從而,徹底地告别政壇,遠離政治,所以,“烏台詩案”發生的時候,王安石已經緻仕(退休)兩年,不可能參與其中。

怎麼評價王安石與蘇轼(最早讓王安石不爽的)2

當然,談及蘇氏父子和王安石之間的恩怨情仇,還有另一個繞不過的話題,也就是蘇轼的父親蘇洵所作的《辨奸論》,《辨奸論》出自“三蘇”的伯樂張方平在蘇洵死後為其撰寫的《文安先生墓表》中,在《辨奸論》一文中,蘇洵率先認定王安石必将成為“奸臣”。

但是,學術界對于《辨奸論》一文的真僞,始終莫衷一是,問題的關鍵在于蘇洵與王安石究竟相識于何時,因為根據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的記載,蘇洵正是在和王安石初識之後,才基于對王安石的第一印象而寫作《辨奸論》的。

而要考證《辨奸論》的寫作時間,有一句話很重要,按照《泊宅編》的說法,蘇洵寫作《辨奸論》時,“介甫方作館職,而明允猶布衣也。

所謂“館職”,指的是王安石曾直集賢院,集賢院為北宋三館之一,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八十九)嘉祐四年五月壬子條,“度支判官、祠部員外郎王安石累除館職,并辭不受,中書門下具以聞,诏令直集賢院,王安石猶累辭乃拜。”

所謂“累辭乃拜”,并未說明王安石究竟在何時拜館職,北宋人詹太和為王安石做年譜時,将其定為嘉祐六年,而清人蔡上翔延續了詹太和的說法,并進一步定為嘉祐六月之後。

怎麼評價王安石與蘇轼(最早讓王安石不爽的)3

同樣,蘇洵什麼時候擺脫“布衣”(即平民)身份呢?似乎同樣存疑,比如今人曾棗莊在撰寫《蘇洵年譜》時,認為蘇洵在嘉祐七月被授予霸州文安縣主簿,而其根據應該出自《續資治通鑒長編》治平二年九月辛酉條,但是,《續資治通鑒長編》一書中并未給出蘇洵任職的具體時間。

筆者傾向于認為,蘇洵或于七月被授予文安縣主簿,但入職可能要稍晚一些,大約在八月左右,由此推斷,《辨奸論》的寫作時間,大概在嘉祐六年六至八月之間。

這段時間内,都城開封内,醞釀起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而當事者恰好是王安石與蘇轍,蘇轍是蘇轼的弟弟,蘇洵次子,這一實踐對蘇轍的打擊和影響足稱深遠。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嘉祐六年,歐陽修、楊畋等人舉薦蘇轼、蘇轍兄弟參加制科考試,其實,蘇轼、蘇轍兄弟早在嘉祐二年,便同時考中進士,但是,制科考試比進士試的門檻還要高,一旦考入第三等,其待遇可以視同進士試的狀元,可以直接被授予京官,免去選人這一階段。

王安石是這一年制科考試的初考官,但殿試的考官是司馬光、範鎮等人,結果,司馬光将蘇轼、蘇轍都錄入了第三等,但是,因為其他考官等有意見,最後,又将蘇轍降為第四等次,但是,即便如此,“知制诰王安石疑轍右宰相,專攻人主……不肯為詞。”

怎麼評價王安石與蘇轼(最早讓王安石不爽的)4

一言以蔽之,王安石質疑蘇轍的成績,為此,堅決不肯發放錄取通知書和委任狀,這一點讓初出茅廬的蘇轍很受傷,為了保住面子,“轍乃奏乞養親三年,”借照顧父親為名,拒絕入職,但是,他在和哥哥蘇轼的詩歌唱和中,卻耿耿于懷。

或許是愛子蘇轍的挫折,讓蘇洵難以抑制内心的不平和憤恨,于是,将其一并傾訴在《辨奸論》一文中,當然,上述隻是一種推測,還有待發掘新的史料,予以說明,但是,如果這一推斷屬實,王安石與蘇氏父子的恩怨似乎由來已久,而王安石對于蘇轼的忌憚和防範更是無所不在,以緻于竟然因此連累到蘇轼的兩位伯樂歐陽修、司馬光。

《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1070年5月,宋神宗打算重新啟用歐陽修為樞密副使,級别相當于副宰相,卻遭到王安石的強烈反對,反對的理由,是擔心歐陽修背後有“惑其視聽者”,那麼,“惑其視聽者”是誰呢?“安石蓋指蘇轼輩。”由此,宋神宗舍棄了歐陽修,後來,又打算改任司馬光,再次遭到王安石的反對,反對的理由,如出一轍,同樣是因為蘇轼。

怎麼評價王安石與蘇轼(最早讓王安石不爽的)5

後來,司馬光同年、好友,蘇轼的同鄉、伯樂範鎮幹脆舉薦為台谏,屬于監察部門,相當于中紀委官員,更讓王安石忌憚不已,為此,指使謝景溫“構陷”蘇轼,據蘇轼同年林希記載——

“王安石恨怒蘇轼,欲害之,未有以發……範鎮薦(蘇)轼,(謝)景溫即劾(蘇)轼向丁父憂歸蜀,往還多乘舟載貨物,賣私鹽等事。”

謝景溫與王安石有姻親,謝景溫的妹妹嫁給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而謝景溫恰好是由王安石舉薦的,因此,一般認為,謝景溫之所以彈劾蘇轼,正是出于王安石的授意,而為蘇轼辯護的,正是司馬光、範鎮,而這也是新、舊兩黨的最早針鋒相對的一次重大沖突,之後,蘇轼被迫離開京城,第一次到杭州做官。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沈釀川

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鑒長編》、《王安石年譜》、《張方平集》、《泊宅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