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最人物
ID | iiirenwu
宮崎駿永遠忘不了4歲那年的夏天。
6月的一個晚上,他被父親從夢中叫醒。
刺耳的防空警報響徹夜空,窗戶玻璃上燃燒的光就像黃昏一樣——他們的小鎮遭到了美軍空襲。
宮崎駿動畫《起風了》截屏
“為什麼我沒有死去呢?”漫長的黑夜裡,他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向神詢問。
好容易挨到天明,伯父駕駛着一輛小卡車趕來救難,準備帶上全家人一起逃難。
這時候,有一名懷抱着女嬰的鄰家婦女湊上前來,請求與他們一同離開。
《起風了》劇照
由于時間緊迫,伯父拒絕了那對母女。
小小的宮崎駿藏身在貨車車鬥裡不敢擡頭,可那對母女撕心裂肺的哀嚎還是盡數傳入他的心底,凝結成了一根永遠的刺。
一路奔波,殘陽似血。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起風了》截屏
童年的這些記憶,成為了宮崎駿後來創作電影《起風了》的靈感。
電影試映那天,現場響起一片掌聲,當時72歲的宮崎駿從座位上起身,穿過人群走向台上:
“不好意思,我是第一次看我自己的電影看哭了。”
究竟是對作品傾注了怎樣的情感與心血,才使得他在曆時數年、無數次勾畫片中的一幀一秒、将每一個分鏡爛熟于心之後,還依然會看哭自己的電影?
宮崎駿書籍《龍貓的家》
飛行、反戰、環保、女權、夢想……這些在宮崎駿作品中反複出現的精神主題,其實背後無一例外地寫滿了他的人生遺憾。
然而在那些現實斷裂的地方,夢,卻彙成了海。
40年,12部親自導演的動畫電影,10多部參與制作的動畫短片,唯一一位獲得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動畫導演。
正是他這一生用畫筆不斷圓夢的過程,為我們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夢境般美好的童話世界。
他溫暖細膩的作品總能讓人回想起純真的童年,喚醒人們心底那份最初的善良與感動。
“我想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值得我們活下去。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1941年1月5日,宮崎駿出生于東京文京區的一個富裕家庭裡。
在他11個月大的時候,對日宣戰的美軍開始對東京進行全面轟炸,襁褓中的宮崎駿跟随家人遷居到了宇都宮市。
戰後不久,宮崎駿的伯父在臨近的鹿沼市開了一家“宮崎飛機廠”,他的父親也在那裡擔任主管。
從那時起,年幼的宮崎駿便與“飛翔”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風之谷》的禦風術到《天空之城》的飛行石;從《魔女宅急便》的飛天掃帚到《紅豬》的飛機;“飛行”永遠是宮崎駿作品中的永恒主題
如果說,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衆,那麼宮崎駿的童年沒有觀衆。
更為殘酷的是,由于身子骨弱,這位本就憂郁的少年還被醫生斷言活不過20歲。
“因為小時候曾經病倒差點沒命的我,隻要聽到父母親說:真的好辛苦啊。便會不安得無地自容,覺得自己真是帶給了父母天大的麻煩。”
被死亡與孤獨裹挾的歲月裡,漫畫成了他唯一的心靈慰藉。
整個學生時代,宮崎駿每日的活動除了看書就是畫畫,他的哥哥不由擔心他長大以後是否能夠正常适應社會。
青年時代的宮崎駿
然而命運的安排有時就是這樣劍走偏鋒:你的痛苦,可能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1958年的一天,正在讀高三的宮崎駿偶然間看到了東映動畫公司播出的電影《白蛇傳》——那是引入自中國上海美術制片廠、日本史上第一部全彩色劇場版動畫片。
“就是這個!這就是我要投身一生的事業。”
影響了宮崎駿一生的《白蛇傳》,中國上海美術制片廠出品
震驚于其中對于細膩情感的精準刻畫,宮崎駿被這部動畫深深打動,從此在心中确立了成為一名漫畫家的夢想。
五年後,心中懷揣夢想的宮崎駿從大學畢業,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東映動畫公司。
可惜理想雖然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宮崎駿屢屢提出《龍貓》《幽靈公主》等創意企劃,得到的卻隻有否定與嘲笑。
東映時期的宮崎駿(最右)
後來,他先後出入幾家公司,所遇經曆都大同小異。
1979年,宮崎駿執導了自己的首部電影《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可他獲得的反饋卻依然是慘淡的票房和人們的嘲笑。
那一年,宮崎駿38歲。
這次失敗對當時的宮崎駿造成了幾乎緻命的打擊。
整整三年,他帶着自己的企劃案四處奔走,卻屢遭拒絕,幾乎陷入絕望。
窮途末路之際,知己高畑勳現身:
“我想要集結人馬制作一部隻屬于自己的動畫電影,現在就差編劇導演了,你想加入嗎?”
宮崎駿與高畑勳
一部隻屬于自己的動畫電影?這不正是埋藏在他心中多年的理想嗎?
1985年,吉蔔力工作室橫空出世,宮崎駿從此化身成“鬼”。
是的,“鬼的化身”,這是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庵野秀明對于宮崎駿的評價原話。
進入了吉蔔力的宮崎駿,忽然化身成為令人聞聲色變的“魔鬼導演”,對自己和他人的要求苛刻到幾乎變态。
自從《風之谷》以來,他所導演的每一部作品都由自己親自擔任原畫監督。
為了更好地将自己腦海中的世界付諸紙上,他從來不寫劇本,而是親自手繪一張張分鏡畫稿來代替劇本;
對于原畫,他要求修正到0.1毫米,較真到一根線也不會放過。
手卡着古老的計時器,他在心中反複推敲着每一個分鏡頭的時長。
為了追求畫面真實的效果,他常常在自己的座位上手舞足蹈。
要想讓食物的顔色最能調動人們味覺,必須符合專業光譜:
毛毛蟲轉身的一個眼神,必須符合小孩子“眼先動,頭再動”的科學細節:
哪怕是在影片中幾乎不會被覺察到的短暫鏡頭,他也要求做到精益求精:
宮崎駿動畫《幽靈公主》截屏,正常速度播放
放慢至0.2倍,注意右手變換持刀動作
在這樣高标準、嚴要求下,工作室的進程緩慢得近乎磨人:
僅僅是《起風了》裡面一段描繪關東大地震的時長4秒的鏡頭,就花了吉蔔力團隊整整15個月的時間來制作。
《起風了》截屏
一部《懸崖上的金魚姬》,更是整個團隊曆時三年,動用了17萬幅手繪圖片來制作完成。
其中光是一隻水母浮出水面的12秒鏡頭,就占用了1613幅手稿。
宮崎駿動畫 《懸崖上的金魚姬》截屏
垃圾桶裡時刻充滿了廢棄的畫稿。
漫長的打磨期間,吉蔔力的員工們時刻面臨着宮崎駿劈頭蓋臉的無情痛罵:
“在我看來,你們統統沒有才華,一個個都是笨蛋。”
“這樣的垃圾怎麼拿給觀衆們看?”
據說,一位原畫師甚至被宮崎駿逼到精神崩潰,但宮老本人卻對此不以為然:“才這點程度就不行了,那我勸他還是趁早辭職吧。”
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劇照
對于宮崎駿的“殘暴與專政”,吉蔔力的員工們叫苦連連:
“你以為銀幕上少女在花田中奔跑的美好場景是由同樣美好的人們在花田中創作出來的麼?當然不是,那是無數畫師們用自己的血汗澆灌出來的。”
《千與千尋》截圖
雖然口頭抱怨,然而卻沒有人真的責怪他什麼,因為宮崎駿對自己比任何人都要嚴苛。
整日盤旋在他腦海中的最大問題,隻有——
“同事們為什麼不能理解我想要的動畫效果呢?真的好想再要一個自己來跟我一起工作啊……”
《風之谷》制作期間,宮崎駿72歲的母親因病離世,他卻因為忙于工作而未能見她最後一面。
從那之後,性格堅韌、知書達理的女性形象在他的作品中不斷出現,她們智慧、獨立且充滿活力,還會時不時會給主角一個擁抱……
據說宮崎駿動畫《龍貓》中的母親原型便是宮崎駿的媽媽
随着對他人的失望與日俱增,年事漸高的宮崎駿逐漸發現了一個緻命的問題:合格的接班人數量為零,沒有一個值得托付的人。
在《風之谷》完美上映、并且取得了驚人成就之後,宮崎駿選擇了離開吉蔔力:
“吉蔔力培育了一種隻有吉蔔力才能培育出來的動畫師,他們的工作人員水準真的很高。但如果你問我他們的做法完全正确嗎?我認為他們應該被立刻解散。”
空無一人的工作室裡,宮崎駿仍在獨自創作
“啊,沒有一個值得托付的人。”
灰色的吉蔔力小樓裡,宮崎駿一邊聽着從天藍色收音機裡播放的悠揚兒歌,一邊心情沉重地繼續感慨着。
由于“沒有人可以托付”,宮崎駿幾番宣布退出,卻又不得不一次次回來再度拿起畫筆,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隐退狂魔”。
正如同一位網友所總結的那樣,宮崎駿7次退休未果:
1986年《天空之城》上映後,宮崎駿第一次宣布不再畫動畫,引來粉絲一陣失落;
1992年《紅豬》上映,宮崎駿第二次說真的退出了,粉絲隻能祝福;
1997年《幽靈公主》來了,宮崎駿第三次說這是我的最後一部作品了;
2001年《千與千尋》上映,宮崎駿第四次說我走了;
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上映,宮崎駿第五次宣布退出,粉絲笑了,你還會再回來的;
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姬》之後,宮崎駿第六次宣布退出;
2013年《起風了》上映,他宣布正式隐退,不再制作長篇動畫。
宮崎駿書籍《龍貓的家》
然而在NHK2018年推出的紀錄片《不了神話:宮崎駿》中,年近80歲的宮崎駿終究沒能抵擋住對于追求完美作品的執念。
眼看着年輕的CG畫師屢屢達不到自己的制作要求,白發蒼蒼的他終于親自上陣,像學習老人機的老爺子一樣,緩慢而堅定地從零開始接觸3D動畫的制作。
“因為世界的美才想要做動畫。我希望能通過作品讓人們發現很多曾經被忽略的生活之美,告訴孩子們世界是不完美的,但是它依然值得一活。”
心中雖懷夢想,怎奈歲月不饒人。
随着年歲增長,一向患有心髒病的宮崎駿工作得日漸吃力,常常在畫到一半時感到身體僵硬。
與此同時,曾經與他共同制作動畫的同事一個接一個地陸續去世,在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裡,宮崎駿“要麼是在工作,要麼是在去參加葬禮的路上”。
宮崎駿悼念好友高畑勳
“沒有時間了”成為他在構思之餘念叨最多的一句口頭禅。
嗫嚅之後,他又總是以一句“不過,還未到心血流幹的時候”來為自己加油打氣。
制作人鈴木敏夫曾經半開玩笑地問他:“你還要繼續制作下一部長篇?如果你在做到一半時就死掉了怎麼辦?”
宮崎駿一本正經地回應道:“和什麼都不做就死了相比,做點什麼總比等死強。”
歲月的流逝沒能阻擋他前進的步伐,時代的發展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一次工作間隙,幾位使用人工智能繪制CG的年輕人興緻勃勃地找到了他,指着屏幕上扭曲的僵屍聲稱自己“未來想要研究出代替人來畫畫的機器人”。
當着衆人的面,宮崎駿義正言辭地拒絕了那些人的合作邀請。
然而在當天忙碌的工作結束之後,拖着疲憊身軀回到住所的宮老爺子還是忍不住悄聲感慨:機器人畫畫麼……人類正在對自己喪失信心。
在曆史的車輪面前,宮崎駿所能做的,隻有默默順應、感恩自己所經曆的一切。
正如2015年時,他曾在第87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頒獎典禮上所說的那樣:“與能用紙、鉛筆和膠片制作電影的最後時代相遇,是我的幸運。”
一個時代的舞台總會落幕,而新的旅行篇章即将開啟。
能夠在現實世界裡,看到宮崎駿動畫裡的溫暖與深情,也是我們的幸運。
宮崎駿今年已經80歲了,如果有朝一日他真的停下手中的畫筆,那些動人的畫面,便将成為永遠的回憶。
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對宮崎駿說一聲感謝,他的作品治愈過無數人,這個世界上,也不會再有第二個宮崎駿。
書籍推薦:《龍貓的家》宮崎駿 著,南海出版公司
《龍貓的家》是宮崎駿的手繪随筆集。宮崎駿逛遍東京,記錄下給他最多觸動的六棟昭和木構住宅,稱它們是“龍貓也想住的家”。宮崎駿用簡白的文字、生動的畫筆、獨到的鏡頭,描繪出這些并不時髦但無比美好的“理想之家”,呈現出它們微不可察卻不同尋常的珍貴,講述平凡日子裡的脈脈溫柔。
本文轉載于最人物(iiirenwu),有人的地方,就有最人物。
配圖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内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與本平台無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