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遇上媽,這是一個世紀難題。從幾千年前年開始就讓男人頭疼不已,到現在都沒有被人類攻克,你問我怎麼解決?我上哪兒知道去。”
媳婦與婆婆如何相處,這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
誰也沒有固定的模闆可以将其解決完美。
而在上世紀80年代,著名演員溫玉娟真實演繹“水蓮”。
在《喜盈門》中為人們奉上了兒媳婦與婆婆的示範案例不說。
20歲就被冠以“大衆女神”“中國第一賢媳”的稱号,之後在生活中也把賢妻良母進行到底。
“不是說想要和婆婆相處好,媳婦就要忍氣吞聲,處處遷就。也不是說在婆媳關系中占了上風,媳婦就能開心得意。”
“矛盾和忍讓肯定有,上下牙還經常會磕磕碰碰呢。就是不讓矛盾升級,不讓隔閡成真,溝通和解釋很重要的……”
溫玉娟
戲裡看“水蓮”,戲外看溫玉娟。
不聲不響嫁給平凡丈夫,将家庭和事業平衡好,将日子過成詩,溫玉娟自有一套!
01 東邊不亮西邊亮
1959年出生于山東龍口的黃城集村。溫玉娟的童年并乜有十分特别的故事。
在信用社上班的父親每月拿着固定工資作為家庭開銷。
一邊在田裡打轉一邊照顧孩子的母親,盡最大能力為家庭分憂。
雖然生活上沒有特别多的物質享受和口腹滿足。
但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各司其職,長輩打拼,孩子天真,日子也是溫馨美滿。
早年溫玉娟
“如果我小時候有人說我以後會當演員,我鐵定要笑出聲。我對未來沒有太多設想,能像我爸那樣每月有固定工資,這就是很好的人生了。”
可學生時代僅在身高上,溫玉娟就注定不會平凡。
都說一個山東一個東北,這兩個地區的人在身高上天生有着俯視他人的優勢。
山東女孩溫玉娟十三四歲就逼近一米七。
“老師說我要不學一項體育運動真是虧了。”
溫玉娟
被介紹進校排球隊,一顆小球來回跳躍,拍與打之間劃出的弧線迷住了女孩的眼。
在尚不完美的場地上體會到競技的樂趣,溫玉娟愛上排球并願意為體育奉獻青春。
怎奈體育并沒有選中她,或者說之前十分具有優勢的身高,在3年後成了“拖後腿”的存在。
不運動一直長個子,從開始運動後個子就長得很慢。
眼看着身高優勢慢慢變成身高劣勢,自己似乎已經不能在再為排球運動增光添彩。
溫玉娟
黯然走出排球隊,沒想到1976年,17歲的女孩憑着一曲高歌,被黃縣呂劇團的老師選中。
成了想也沒想過的文藝學員,接觸到呂劇,溫玉娟像愛上排球那樣愛上舞台表演。
幸好之前練球時吃過不少苦頭,知道成功的基礎是堅持和努力。
呂劇位列中國八大戲曲種類之一,是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
雖說名頭聽起來沒有京劇、評劇、越劇那樣顯赫,但也流傳百年,學起來同樣不易。
呂劇四大件——墜琴、揚琴、三弦、琵琶多少都要涉獵;小戲、連台本戲都要會唱。
即使表演内容多為風土人情、百人百态、兒女情長。
但手眼身步法的學習也是樣樣馬虎不得。
被老師誇贊是極有天賦的學員。
再加上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不敢絲毫懈怠,隻願學出名堂。
溫玉娟很快成長,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夠登台開嗓。
品貌氣質俱佳,唱腔優美,情緒到位。
在一陣陣叫好聲中,溫玉娟成了劇團裡重點培養的年青一代。
可也是因為表現得太過優異,她在接下來錯失了一輩子難以忘懷的機遇。
02 機會大多眷顧有準備的勤奮人
1977年10月份,恢複高考的消息通過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的喇叭傳遍大江南北。
之前沒能考大學的知識分子喜極而泣,丢下農具,就算10月發消息,11月就要考試。
就算是臨時抱佛腳讀了幾本書,他們也要去考場拼一拼擠進大學的機會。
而有的人是走過高考獨木橋考上去的,像那一年的王詩槐。
有的人是通過特長被選上去的,比如18歲的溫玉娟。
青年溫玉娟(後排中)與衆師友
上海戲劇學院來到劇團挑人的時候,溫玉娟緊張而又高興。
對于大學校園同樣有着極高的向往,覺得到那裡去會成為更優的自己。
認認真真回答主考官的問題,調整好狀态在台上完美演繹。
上戲的老師當場拍闆——“走完手續,明年春天就來報道。”
尖叫聲差點沖出喉嚨,可“走完手續”四個字說出來簡單,卻真實地卡住了溫玉娟的咽喉。
“單位不給開證明啊,他們培養了我,希望我能繼續學呂劇,别去當什麼演員。我求了又求都沒用。這就是命吧,我跟那所學校無緣。”
剛開始溫玉娟的狀态是——急瘋了。
聲淚俱下地找領導一路央求,道歉說辜負了團裡的期望。
可領導的一句“你可以不辜負”,讓她知道證明無望。
盡管上戲的老師寫了好幾封信幫溫玉娟求情,但直到第二年開春學生們紛紛入學。
溫玉娟也沒能如願以償。
“心裡是有遺憾的,但我從沒有怪過誰。機會雖然不是時時都有,但機會溜走了,人也要學會接受。”
剛準備認命在呂劇上一直走下去,沒想到又一個機會施施然降臨。
還是10月份,不過這次是一年後的1978年。
在“全國人民振奮精神,日子要好過,文藝精神也要飽滿”的口号下。
南京軍區文工團下到各地挑選新人,通過對量變得培養達到“文藝精神更廣”的目标。
被朋友拉着手推着肩再次參加考試。
本不想再試,但走到現場又不願意敷衍。
又是認認真真考,拿出真本事,沒什麼意外溫玉娟又考上了。
知道結果的時候她是開心的,可想到前一年的經曆,她知道這一次應該也是去不了。
不過開始相同結局不同。
呂劇團還是不想放人,但文工團的工作人員多次前來協商,并找了相關部門協作。
沒有太多的阻礙,溫玉娟被調入空政文工團,簡單适應之後可以直接跟團下地方演出。
03 事業高走生活也不落後
好好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溫玉娟夯實基礎,不斷吸收新的養分。
1979年在空軍調演中表演《飛行員的妻子》獲獎,有些導演便記住了這個溫婉大方的演員。
将戲曲唱好,也将話劇演得出色。沒有預兆的,1981年,站上熒屏的機會來臨。
上海電影制片廠的趙煥章要拍攝喜劇故事片《喜盈門》。
這是他從演員轉為導演拍攝的第一部電影。
找來王玉梅飾演“仁文媽媽”,張亮飾演“仁文”,馬曉偉飾演“仁武”。
王書琴擔綱厲害好惹事的大嫂“強英”,洪學敏成了小姑子“仁芳”。
一家子人選差不多都定了下來,隻有溫柔賢惠又剛強的二兒媳婦“薛水蓮”沒定下來。
編劇辛顯令急得不行,而趙煥章神色悠悠地點出南京空政文工團的溫玉娟。
于是一肩挑起兩家擔,包容着大嫂的壞脾氣,孝順長輩,開慰小姑子的“水蓮”躍然眼前。
用四世同堂中一件件好或不好的家務事,體現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倫理道德,以及人性的善惡。
劇中情節有喜有悲,“強英”嫉妒“水蓮”,将一個家鬧得雞飛狗跳。
“水蓮”委屈但也顧全大局,為了長遠的幸福選擇以真待人。
1982年1月份影片上映半年的時間,觀影人數已經達到了3億多,社會呼聲較高。
這部劇也在百花獎、金雞獎、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獲獎行列中現身。
溫玉娟
“我很喜歡水蓮這個角色,可以說角色影響了我的生活。一家人要好好相處不容易,用智慧創造和諧,多好啊。”
第一次出演電影便大火成功,溫柔又剛強的溫玉娟被人們稱為“中國第一賢媳”。
1983年調入空軍政治部話劇團,和梁音、王玉璋、金一康出演《你在想什麼》。
1984年參演王進導演的《這樣的人》,獲得小百花獎。
1985年再與趙煥章合作,《咱們的退伍兵》中的“啞女”是溫玉娟的一次突破。
一邊演電視一邊演話劇。
憑借話劇《凱旋在子夜》拿到中國戲劇梅花獎。
和吳京安、楊樹泉出演《笑傲蒼穹》,拿到了全軍電視“金星獎”優秀演員獎。
在工作中認真且投入,在生活中,溫玉娟不僅做到了與“水蓮”的賢惠剛強,又充滿智慧。
溫玉娟結婚較早,其丈夫不是圈内人,用溫玉娟的話說:“我們都是普通的平凡人”。
平凡人做着平凡事,平凡事中也有小摩擦與大矛盾。
就職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話劇團
“我剛結婚的時候事業發展挺好的,很忙,我就和家裡人商量,說晚兩年再要孩子。”
丈夫可以理解,但婆婆并不高興。
但選擇了演員這一職業,也在這份職業中找到了人生價值和未來。
溫玉娟并不願意放棄。
沒有回避婆婆的态度或是讓丈夫從中周旋。
“轉達的話很多時候傳着傳着就變了味道,每個人抓的重點不一樣。我也不想我丈夫為難。”
找到婆婆誠誠懇懇地說明自己的選擇——不是不要孩子,是晚兩年。
說好時間便不再更改,兩年後溫玉娟明顯減少外出拍攝的工作,在家備孕。
而兒子出生自己帶了一段時間後,因為工作并不能耽誤太久。
将兒子托給公公婆婆的時候,溫玉娟也交付了十分的信任。
認為公婆能教得好孩子,對于兒子小時候的磕着碰着從不過問。
有一次兒子從樓梯上摔下來腿受了重傷。
溫玉娟趕到醫院的時候,婆婆抹着眼淚急忙解釋是怎麼回事。
沒有任何埋怨,溫玉娟隻安慰婆婆千萬别自責。
“小孩子調皮愛鬧,磕着碰着是難免的,誰也不能24小時隻盯着他。照顧孩子本來就辛苦,如果因為這我就責怪什麼,那才是傷人心的。”
知道兒媳婦體諒自己,婆婆也覺得十分貼心。
04 用真心換來幸福生活
因為演戲,在劇中的角色不由自己選擇,劇中的情節發展大多也不由自己控制。
與别人扮演夫妻,和他人有些肢體接觸或者觸碰臉龐的戲。
雖然知道這是兒媳婦工作中的事,但心理上還是不太能接受。
從婆婆偶爾的欲言又止中琢磨出意思,溫玉娟默默的在工作中盡量避免。
“很多情感其實并不一定要用親吻這樣的動作去表達。擁抱也能體現出深情、不舍、心疼等很多情緒。我用眼神、表情、肢體去配合劇情,隻要我演得好,導演也同意。”
溫玉娟劇照
化身“董少姑”,與海頓、何瑜、高放合演《犬王》。
接受朱正的邀請,與李敏濤、陳創、李丁、張鷹共同演繹催淚大劇《福貴》。
搭檔姚居德、張兆北、魯源出現在《永遠是春天》中……
戲越演越多,年紀越來越往上,孩子也漸漸長大了。
兒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家人重視且關注的大問題。
溫玉娟是一個很有規則意識的人,在這點上,她為兒子做了極好的榜樣。
言必行,行必果。
隻要是兒子做出的約定,制定的計劃,溫玉娟都會監督兒子完成。
但自制力沒有那麼強的時候,孩子多多少少會撒着嬌打着渾磨洋工。
平時是個溫溫柔柔的母親,但遇上這樣的情況,溫玉娟就會變得鐵面無私。
訓斥的聲音從東屋傳到西屋,孩子有時候激烈反抗,有時候委屈地哭。
老人家大多心疼孩子,聽不得孩子哭也見不得孩子委屈,慌不忙地過來拉偏幫。
兒子知道有人護着自己了便洋洋得意。
不能當着小一輩的人拂長輩的面子,溫玉娟也覺得委屈又惱怒。
丈夫雖然贊同妻子的做法,但多說兩句婆婆就不高興,有時候也會說些“陰陽怪氣”的話。
“我覺得這是個大問題,處理不好容易有隔閡。我就去找我婆婆聊這個事,她不願意聽我也就慢慢說,她不是不講道理,就是護孩子。”
從“慣子如殺子”說到“良好品行才是立世之本”。
婆婆心裡明白兒媳婦沒錯,但就是看不慣她有時候用罵教育用打長記性的教育方式。
溫玉娟劇照
“很多時候爸媽說幹口水,沒有實際行動,孩子就是不怕,他也不改。小錯可以言語教育,大錯一定馬虎不得。”
好在堅持多次與婆婆溝通,婆婆也能理解溫玉娟的一片苦心。
即使後來兒媳婦教育孫子她還是會心裡不舒服,但看不慣就避出去不再插手。
孫子沒了“救兵”依靠,隻能糾正自己。
溫玉娟與主持人石依依
一路從初中優秀到高中,再到考上理想的大學。
兒子成長為了一個知禮守節、謙和溫遜的人,溫玉娟和丈夫的頭上也生出了些許白發。
依舊在影視作品中出現。
攜手闫妮、立威廉合作《張小五的春天》,和蔣欣、王凱演繹《女人的天空》。
2020年出現在《緻敬英雄》中,為改編自父子兩代消防人真實故事的影片添彩。
近些年的溫玉娟更加低調了,默默資助了一批孩子,讓失學兒童能重返校園。
“我知道我的力量其實很微薄,我兒子以前問我,那些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一定能學的特别好,我會不會失落。”
“我就跟他說不會。因為他這一代就算沒能擺脫枷鎖,但他學了知識,對下一代的教育也許就會更重視。一代比一代重視,這就是改變。”
受母親的影響,溫玉娟的兒子也默默加入慈善之路。
如今63歲的溫玉娟既是賢妻也是良母,更是好兒媳。
周圍不少人說她家庭幸福得讓人羨慕,但這份幸福不靠天賜,也憑自己創造。
“我這一輩子沒經過什麼大的風浪,就是平平淡淡過最簡單的生活。溝通是家庭必備,知足是個人必備。萬事不想我吃不吃虧,多想一想發這個脾氣我是不是一定開心。想明白了,家裡就和諧了……”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家有賢妻勝過良田萬頃”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