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9:07:09

文/張小暖

導語:電視劇《天道》是根據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的,這是一本集哲學、宗教、人性、商道于一體的上乘作品,2007年一經播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凡響,豆瓣評分一路飙升至9.2分,時至今日,這部劇和小說原型依然持續的吸引着數不勝數的粉絲。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1

去五台山談經論道的由來

自從芮小丹運用了丁元英所謂的“文化屬性理論”成功的讓即将付刑場的罪犯王明陽張口說話,并供出更多的破案信息後,芮小丹便對丁元英有了不同的看法。

畢竟局裡衆多精通心理戰術的專業人士都沒能讓王明陽張口說話,但是丁元英卻做到了。

這不由得讓芮小丹想起了肖亞文說的那些話:丁元英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這種人,他想一個人清靜清靜,他的每一個毛孔裡都滲透着對世俗文化的居高臨下的包容,丁元英這種人對女人沒有意義,是女人就有貪嗔癡,沒有貪嗔癡的女人是天國的女人。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2

芮小丹再怎麼與衆不同,也是肉體凡胎的女人,對情感有貪念是必然的,可同時,她也清楚,丁元英是不可能在古城呆很久的,再者,她知道自己是留不住丁元英這個人的。

韓楚風曾經也告訴過她:元英不是個執着于出人頭地的人,有口飯吃就知足,喜歡清靜,習慣一個人呆着,這對女人而言是消極、孤僻、不思進取的。古城不是他的久留之地,他的資金在柏林凍結了,等到解凍後,那時候他就有能力找個地方,買個房子,也許就這麼無聲無息過下去了。元英接受你,就意味着重新構建生活模式,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如果丁元英注定是一個飛向遠方的風筝,芮小丹自知,她并不可能成為那根拴住風筝的線,那麼,既然留不住人,留下點東西,留下點念想,證明愛情存在過且深刻過,也不失為兩人相愛一場。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3

芮小丹不同于其他女人,她在男人身上索取的,從來不是錢财,而是比錢财更有意義的“一顆滾燙的紅心”。

她想起了前不久馮世傑帶着她和歐陽雪去過的王廟村,馮世傑還向他表明了用意,想借助芮小丹在王廟村和丁元英之間搭建一座橋,讓丁元英出出招,讓王廟村富起來。

于是,便開車帶着丁元英來到這個窮鄉僻壤的小山村。

芮小丹這麼做,足以說明她也是有“貪嗔癡的”,她對丁元英說:古城留不住你的,我也沒敢奢望天長地久。你給我留個念想,讓我知道你曾經這樣愛過我,我曾經這樣做過女人,别讓我把記憶都留在床上。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世界萬物皆苦,你明目張膽的偏愛就是救贖。芮小丹想要的,無非是一份偏愛,是一份與衆不同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愛情。

她這樣做,還出于一個目的,就是想讓丁元英在古城多留些日子。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4

芮小丹指着王廟村對丁元英說:我要你在這裡給我寫一個神話。

這相比于跟一個男人要車要房更高級。怪不得丁元英說:聰明如你的女人不多,奢華如你的女人,也不多。

但是在丁元英看來,這件事有兩個點,需要深思熟慮,他說:無論做什麼,市場都不是一塊無限大的蛋糕。神的實質就是強力作用下的殺富濟貧,這就可能産生兩個問題,一是殺富是不是破壞性開采市場資源?二是讓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讓他患上精神絕症。

丁元英之所以這麼認為,一是當時的音響市場已經飽和,想要在飽和的市場中拼出一片天地去幫助窮人,隻能從富人的碗裡分一杯羹出來,甚至兩杯、三杯;二是,這種做法換湯不換藥,看似“扶貧”是好事,但“扶貧”重在一個“扶”字,如果自己都沒想過要站起來,就是老天爺扶你一把,等老天爺走了,你還是會倒下。王廟村的文化屬性就是弱勢文化的典範,把“等、靠、要”這三點體現得淋漓盡緻,所以扶起來,最後還是會掉下去。

這世上哪有什麼救世主,真正能救自己的隻有自己。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5

即使丁元英答應了芮小丹,幫她寫一個神話,但同時内心也有一些不安,這件事是因芮小丹而起,所以他決定上山找高僧說道說道,讨一個心安,其實這個心安也是為芮小丹讨的。

用10萬塊錢敲佛門

此次去五台山,韓楚風也加入其中,隻要是談經論道,韓楚風就免不了跟随。經商之人總想在佛法中參出個究竟來,可卻永遠也脫離不了“銅錢的味道”。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6

在車上,韓楚風将一個黑色皮包遞給丁元英說:錢在包裡,一共20萬,我多帶了10萬,準備了4個文件袋。五萬塊錢敲一扇門,多十萬就多兩次機會。如果連敲四扇門都是認錢不認人的主,咱們這趟就白跑了。佛子也是人嘛,現在的寺院都忙着賺錢,真正能靜下心修持佛法的高僧已經不多了。

韓楚風指在用金錢敲佛門,如果用錢敲佛門,那麼佛性就注入了人性,否定了佛性,那麼前去拜佛還有什麼意義?

丁元英不同,他隻說了一句話:到了佛門的地盤,就更得說随緣了。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7

我之所以說韓楚風是一個渾身“銅錢味”的商人,是有因可循的。

當五台山的玄智大師問:施主以錢敲門,若是貧僧收下了錢呢?

韓楚風答道:我們就走,如果是錢能買到的東西,就不必拜佛了。

你看,韓楚風是不是“又當又立”呢?前腳說佛子也是人,用錢敲佛門是必然的,顯然是在否定佛性;後腳又說如果用錢就能敲開佛門,就不必拜佛了,又将佛擡上了崇高地位。這一前一後的變化,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當初他試探芮小丹的時候,不也是用金錢來衡量人性的嗎?現在又用金錢來試探佛性,何其俗氣。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8

所以,當韓楚風回答玄智大師:如果是錢能買到的東西,就不必拜佛了時。大師隻是笑笑不語。看到這裡時,我猜測,大師心裡早已把韓楚風劃分在“俗子”的區域了,和這種人談經論道,也談不出個所以然來。

而丁元英就不同。

當韓楚風決定用錢去敲佛門時,丁原因沒有否定韓楚風的做法,但是他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佛門淨地,随緣。

丁元英不否定韓楚風,是出于自己的個性,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對世俗文化持有居高臨下的态度的人,對于世俗文化,他能做到無盡的包容。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9

韓楚風第一次給了小和尚一個檔案袋,裡面裝着5萬塊錢,讓小和尚去請大師,過了幾分鐘,小和尚将檔案袋原封不動的還給了韓楚風,并說:師父說,非也。

韓楚風又給檔案袋裡塞了5萬,遞給小和尚,讓再次去請大師,這次小和尚還是将檔案袋原封不動的還給了韓楚風,說:師父說,非也、非也。

多了五萬塊錢,多了一個非也。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10

就在韓楚風不知所措的時候,丁元英從口袋裡取出了一個信封,交給小和尚,讓他轉交給大師。

很顯然,這封信是丁元英提前寫好的,這也恰恰說明了,丁元英所說和所做是統一的,佛門淨地,講究的是随緣。

當韓楚風問他,信封裡裝的是什麼的時候,丁元英卻說是自己胡亂謅的一首詩。

其實并不是胡亂謅的,詩裡寫的全是自己的心境,他這樣說,隻是為了顧及韓楚風的顔面,免得到時候大師如果真的因為這封信接見他倆人,而讓韓楚風難堪,所以用“胡鄒”二字先自降了“身價”。

過了片刻,小和尚給丁元英傳話說:兩位施主,請随我來。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11

談經論道

丁元英的信中的詩,原著中這樣寫道: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注定。

袈裟本無清淨,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鐘,都是癡人說夢。

智玄大師問道:敢問施主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俢什麼呢?

原著中,丁元英是這樣回答的:

所謂真經,就是能夠抵達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12

丁元英的意思是:靠修行成佛,是身體力行的刻意,有所求;而靠悟性成佛,是無形中的悟,無所求。修行就是以行為牽制心性,而參悟是由心性自然而然就能帶動行為,顯然是後者更高級,所以丁元英覺得成佛可悟不可修。

我讀這段話時,想起了“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這句話,理論就是“悟”,實踐就是“修”,其實兩者再動态中就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隻悟不修或者隻修不悟,最終都是無法達到至高境界的。

所以,我始終覺得丁元英的話,有幾分片面。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13

智玄大師又問:不為成佛,那什麼是佛教呢?

原著中,丁元英是這樣回答的:

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于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槃。

丁元英的意思是:佛指的是一個人的覺性,隻要人心中有覺性的時刻,佛就存在過、出現過。人的皮囊有生死時辰,但是人的覺性是無形幻化的,隻要你當下覺悟了,佛就會彰顯出來,如果遇到障礙了,佛就不會彰顯出來,但有時候即便沒有障礙,可你沒有覺性,佛也是不會彰顯出來的,如果能在心中打破這個屏障,那麼你就離涅槃不遠了。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14

我讀丁元英所說的這段話,總是有一種形而上的感覺,不夠全面,缺乏邏輯。如果佛指的是人的覺性,唐僧為什麼還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經曆第一難的時候,他也會從中悟到些什麼,既有所悟,便是丁元英口中的“覺性”,按此邏輯,一難就已成佛。

實則不然,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難中,每一難過後的“悟”都是離佛更近了一步,而不是就到了“佛”的那個位置。

所以丁元英所說的佛指的人的覺性,不過是蜻蜓點水,站在佛門之外的“佛”罷了。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15

智玄大師:以施主之文筆言辭斷不是佛門中人,施主參意不拘經文,自悟能達到這種境界已屬難能可貴,以貧僧看來,施主已經踩到得到的門檻了,離得到隻差一步,進則淨土,退則凡塵,隻是這一步難如登天。

我所理解的大師所說的“隻差一步”,大概就是要以芮小丹的生命作為代價,才能讓丁元英心中的三分殺氣和一分痞氣,全部歸為真氣。畢竟,佛門淨地,是不容“殺和痞”二字的。

而丁元英并沒有想要跨進佛門的門檻,他說:承蒙大師開示,慚愧!慚愧!佛門講一個“緣”字,我與佛的緣站到門檻就算緣盡了,不進不出,亦正亦邪。

天道丁元英和禅師論道(丁元英五台山論道)16

這讓我想到了肖亞文所說的,在柏林,有人評價丁元英就是一個略懂投機之道的混子,連丁元英自己也曾這麼評價過自己。

當他定義自己與佛的緣分時,站到門檻、不進不出、亦正亦邪,恰好說明了這一點。

丁元英這個人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不能近看,湊近看,像是半人半鬼,人是肉體凡胎,鬼是倒行逆施。

作者:張小暖,願你我在溫暖而舒心的文字裡相逢不晚,共同成長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