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過吳江
【宋】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詞句注釋】
1.澆:浸灌,消除。
【白話譯文】
船在吳江上飄搖,我滿懷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簾子在飄搖,招攬客人,便産生了借酒消愁的願望。船隻經過令文人騷客遐想不盡的勝景秋娘渡與泰娘橋,也沒有好心情欣賞,眼前是“風又飄飄,雨又潇潇”,實在令人煩惱。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結束客遊勞頓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調弄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裡心字形的盤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趕不上,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去夏又到。
【作品鑒賞】
上片五句,用跳動的白描筆墨,具體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這“江”,就是流經吳江縣的吳淞江,即吳江。
一個“搖”字,刻畫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劃動,帶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蕩漂泊之感。一個“招”字,描寫出江岸邊酒樓上懸挂的酒招子正在迎風飄擺、招徕顧客,也透露了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澆愁的心理。
這兩句都着筆于景物的動态。句中特别點出了吳江的兩個引人注目的地名,表現他的船已經駛過了秋娘渡和泰娘橋,以突出一個“過”字。這個渡口和橋都是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的,船經此處,很容易使人産生聯想。
作者偏偏挑出這兩個地名,這裡透露出他觸景生情,急欲思歸和閨中人團聚,漂泊思歸,偏偏又逢上惱人的天氣。作者用“飄飄”“蕭蕭”描繪了風吹雨急,并連用兩個“又”字。表示出他對這“不解人意”的風雨的惱意。
上片以白描寫景,景中帶情;下片正面寫情,情中有景。“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三句想象歸家後的溫暖生活,表現了他思歸的急切。
“何日歸家”四字,一直管着後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調笙和燒香。“客袍”是旅途穿的衣服。“洗客袍”意味着至少暫時結束了客遊的勞頓生活;調笙,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燒香,點燃起熏爐裡心字形的香,不用說,這三件事都是他的閨中人作的。
這意味着他有美眷的陪伴,可以享受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溫暖。“銀字”和“心字”這兩個裝飾性的用語,又給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諧的意味。
倦遊思歸,是他的“春愁”的第一層含意。與此相關聯,還有第二層含意,那就是對年華流逝的感歎。後者表現在結尾三句。句中舍棄了陳舊的套語,采用了拟人而又形象的語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突出時光流逝之快。
特别是,作者還創造性地利用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顔色變化,更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奔馳。李煜雖曾用“櫻桃落盡春歸去”揭示春去夏來的時令變化,而蔣捷則是從不同的角度,抓住夏初櫻桃成熟時顔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這一特征,從視覺上對“時光容易把人抛”加以補充。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紅”和“綠”在這裡都作使動詞用,再各加一個“了”字,從動态中展示了顔色的變化。
當然,這裡作者并不光是在寫景,而且是在抒情,抒發對年華消逝的慨歎。這第二層春愁,實際上是第一層春愁的深化。這種“轉眼間又春去夏來”的感歎,包含了他對久客的歎息,包含了他思歸的急迫心情,也包含着光陰似水的人生感喟。
《一剪梅》這個詞牌,有葉六平韻和逐句葉韻兩種寫法。作者采用了逐句葉韻的格式,讀起來更加铿锵悅耳。他還充分發揮了這種格式中四組排比句式的特點,加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和節奏感。這都使它更像一支悠揚動聽的思歸曲,增添了它的餘音繞梁之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