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發展重在提高創新能力?【解碼十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十年風雨征程,十年跨越發展我國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成績斐然,成功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經濟社會發展重在提高創新能力?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解碼十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十年風雨征程,十年跨越發展。我國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成績斐然,成功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十年來,科技實力顯著提升。2021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達27956億元,按現價計算比2012年增長1.7倍。研發投入強度穩步提高。2021年,我國R&D經費投入與GDP之比達到2.44%,比2012年提高0.53個百分點,接近OECD國家平均水平。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大。2021年,基礎研究經費投入1817億元,比2012年增長2.6倍,年均增長15.4%。
科技産出實現數量質量雙提升。2021年,我國高被引論文數達到42920篇,排名世界第二,是2012年的5.4倍,占世界比重近四分之一。2021年,我國專利授權數460.1萬件,比2012年增長2.7倍,年均增長15.5%。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申請人通過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6.95萬件,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
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強勁。我國高技術産業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9.95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9.91萬億元,規模翻一番。2021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1%、32.4%,分别比2012年提高5.7、4.2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同産業轉型、消費升級、科技創新相融合,在服務業中的占比逐步提升。信息、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多項科技成果向經濟社會加速滲透,新行業、新企業、新産品、新模式不斷湧現,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生物經濟等正在以獨特資源禀賦、廣闊應用場景等優勢蓬勃發展。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凸顯,一批實力雄厚的創新型企業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布的代表全球制造業數字化發展最前沿梯隊的燈塔企業名單中,我國有6家企業上榜。創新要素加速向“創新極”地區集聚,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深圳高新區、蘇州高新區等創新集群過去十年間發展飛躍引人矚目。
我國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鍵是堅定不移、不遺餘力做到“三個堅持”,這既是過去一段時間能取得長足進步的寶貴經驗,也是未來複雜多變國際形勢下的重要抉擇。
一是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回顧十年風雨征程,即使在國際科技經濟合作環境相對寬松的時期,最高端、最核心的科技成果從來是被擁有方牢牢把持的重要戰略資源,其他國家是“買不來”且“買不起”更不可能“一直買下去”的。正視當前我國基礎研發實力較弱、産業鍊供應鍊“短闆”亟待填補等問題,持續強化重點關鍵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補好産業鍊供應鍊“短闆”,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
二是堅持開放創新。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可能關起門來搞。這是因為科學技術具有世界性、時代性,是人類共同的财富。國際科技合作對于人類應對全球性挑戰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改革開放40餘年的實踐充分證明,實施開放包容、互惠互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既是我們能夠取得斐然成績的法寶,也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我們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一以貫之的堅持。
三是堅持創新成果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共享。我國曆來重視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推廣在惠民利民、助力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在夯實科技基礎實力、修煉内功的同時,尤其重視更好性價比、更完善配套服務的新産品新服務發展,确保全體人民能夠共享科技進步成果。這既能最大限度發揮我國新技術應用場景廣闊、市場潛力大的獨特優勢,也進一步回歸了創新的經濟學本質,更是履行科技造福人民要求的最好實踐。
(作者:姜江,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