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戰國時期齊國滅亡的教訓

戰國時期齊國滅亡的教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3 11:54:59

戰國時期齊國滅亡的教訓(春秋戰國冷知識)1

晉文公稱霸後,由于晉國内部鬥争,到了春秋末年,在過去的幾十家卿大夫中,隻剩下了知氏、範氏、中行氏和韓、趙、魏六家,即所謂“六卿”。這六家又互相兼并,範氏和中行氏倒下後,就隻有智伯瑤為首的智氏、韓康子虎為首的韓氏、趙襄子無恤為首的趙氏和魏桓子駒為首的魏氏四家掌握晉國的命運。四卿之中又以趙、智兩氏較強,韓、魏兩氏隻有團結起來,在趙、智二氏之中作一選擇,來維持自己的存在。

公元前455年,智伯又脅迫韓、魏和他合兵攻趙,把趙襄子圍在晉陽,決汾水灌城。臨到城快要攻破時,韓、魏突然和趙氏勾結起來,捉住了智伯瑤,殺了智氏全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将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聞喜縣)、绛州(今山西翼城東南)外,也都瓜分了。這時的晉國國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見三家大夫的程度。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加封韓虔為韓侯(即韓景侯)、趙籍為趙侯(即趙列侯)、魏斯為魏侯(即魏文侯)。韓、趙、魏三國原來是晉的三家大夫,所以又稱作三晉。

戰國時期齊國滅亡的教訓(春秋戰國冷知識)2

三晉建侯後十七年即公元前386年,齊國的蛻變也已完成。

如前所述,所謂田氏即陳氏(陳田古音相同,春秋記載用陳,戰國記載用田)的始祖乃是陳國的一個公子,名完,與齊桓公同時。陳公子完避亂奔齊,甚得桓公的寵悅,仕為“工正”。五世後,傳到孔子所要讨伐的陳恒。陳恒聯合齊國的鮑氏,滅了當時專權的栾、高二氏,并且沒收了兩家的土地。陳恒死後,其子陳乞繼做齊相,更把齊都邑的大夫盡換了自己的宗人,再傳兩世到陳和(田和)即田太公。這時正值姜齊的末代國君齊康公即位,他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公元前391年,田和把康公遷到海邊,隻留一城之地作為他的食邑。公元前387年,田和與魏武侯在濁澤相會,把自己正式列位諸侯。第二年,田和即被周天子封為齊侯。

戰國時期齊國滅亡的教訓(春秋戰國冷知識)3

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表面看來,好象隻是統治階級内部的争權鬥争,但是如把它放在當時整個曆史環境中觀之,就可以看出它是春秋戰國間新興封建勢力和舊勢力鬥争的一個縮影。春秋時代的一百餘國,經過不斷兼并,到戰國初年,見于文獻的約有十幾個國家。其中大國有秦、齊、楚、燕、韓、趙、魏,這就是所說的戰國“七雄”。

七個大國的疆域,大緻是這樣:

戰國時期齊國滅亡的教訓(春秋戰國冷知識)4

秦國,東到黃河、函谷與三晉為鄰;南有巴蜀與楚國相接:西及西北與西戎和匈奴諸部為鄰。國土約占有今之陝西關中和甘肅的東南部以及四川、青海、甯夏等部分地區。

魏國,東有淮、穎與齊和宋國相鄰;南部有鴻溝與楚國為鄰;西及黃河西岸與秦為鄰(河西地在公元前328年入秦);西南與韓為鄰;北與趙國為鄰。國土約占今之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

趙國,東有清河(今河北清河西)與齊為鄰;南有漳河與魏為界;西有黃河與秦相望;北有燕國以易水為界;西北與匈奴為鄰,約占有今之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的中部和西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韓國,夾在魏與秦、楚之間,四周都是比較強大的國家,約占今之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楚國,東到大海,南有蒼梧(即湖北南部的九嶷山)與百越為鄰;西至巴、黔而與秦為鄰;北達中原,與韓、魏、宋、齊相接,約占有今之湖北全省及河南、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等省的一部分。

齊國,東濱大海,南有泰山與魯、宋為鄰(後齊滅宋而占有其地);西有清河與趙為鄰;北有渤海與燕為鄰,主要占有今之山東北部、河北東南部。燕國,東有遼東與朝鮮為鄰;南和齊國交界;西有雲中、九原與趙國相鄰;北有東胡、林胡、樓煩諸部,約占有今之河北北部、山西東北部和遼甯、吉林的一部分。

上述的七國疆域,是後來的事,戰國初期的區域當是九分天下而不是七分天下。《孟子•梁惠王上》曾經說:“海内之地,方千裡者九,齊集有其一”,這種區劃方式,與“七雄”或《尚書•禹貢》的九州,都不相同。它和成書于戰國初期的《周禮》中的情狀比較相符。

戰國時期齊國滅亡的教訓(春秋戰國冷知識)5

《夏官•職方氏》職雲:

(一)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指山之特大者,以為州之鎮)曰會稽,其澤薮曰具區,其川三江,其浸(指蓄水可以灌溉的川澤)五湖。(地區上應為越國)

(二)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其澤蔽曰雲瞢,其川江漢,其浸颎湛。(地區上應為楚國)

(三)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其澤薮曰圃田,其川荥雒,其浸波溠。(地區上應為韓國及“二周”)

(四)正東曰青州,其山鎮曰沂山,其澤薮曰望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地區上應為齊國)

(五)河東曰兖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薮曰大野,其川河■,其浸廬維。(地區上應為魯、宋、衛諸國)

(六)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幧劍?湓筠叢幌移眩?浯ㄣ?I,其浸渭、洛。(地區上應為秦國)

(七)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闾,其澤薮曰■養,其川河■,其浸葘、時。(地區上應為燕國)

(八)河内曰冀州,其山鎮曰霍山,其澤薮曰楊纡,其川漳,其浸汾、潞。(地區上應為魏國)

(九)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恒山,其澤薮曰昭餘祁,其川虖池、嘔夷,其浸涞。(地區上應為趙國)

上述“七雄”之外,在中原地區還有一些小國,首先需要說到的是“二周”即“東周”和“西周”。在周考王即位時,封他的弟弟揭于舊王城以繼舊周公的地位,就是河南桓公,也就是西周之始;其孫惠公在考王晚年又封其少子班于鞏,後來就稱在鞏的周為東周。從此以後,王畿就分裂為東周和西周,一直到秦滅西周、東周為止。

戰國時期齊國滅亡的教訓(春秋戰國冷知識)6

周赧王五十九年,奉使将軍樛攻西周,周赧王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周天子及西周君同時亡國。再過六年,秦相呂不韋并滅東周。從周考王以後,周室的殘餘王畿,分裂成為東西二周,周王隻是一個挂名的共主,不僅不能指揮諸侯,即就王畿而言,周王也不能直接領有,沒有尺籍寸土了。這樣一來,原來的周天子,實際上已經成為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之君。其所以能夠苟延殘喘下去是因為“西周之地,絕長補短,不過百裡,名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國,得其衆不足以勁兵。雖無攻之,名為弑君”(《史記•楚世家》),故為各國所放置。

在三晉之東,齊、楚之間有戰國時人所稱道的“泗上十二諸侯”(《戰國策•楚策一》)。淮泗之間殘存之國雖然不少,但是難以實指其國。

戰國時期齊國滅亡的教訓(春秋戰國冷知識)7

在戰國初期,應當存有魯、衛、宋、滕、鄒諸邦。宋和魯、衛本來國力相當,不過到了後來,魯、衛和“二周”一樣,由衰微以至于滅亡,宋到了後來,曾一度發展國力,然最後仍為齊翦滅。除了“二周”和“泗上十二諸侯”兩個區域以外,隻有一個中小型的中山國,在趙、魏之間,其餘大國與大國之間,已經再無小國了。當時還有很多的少數族分布在四周,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和義渠,南方有百越;西南有巴、蜀,等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