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思路謀振興鼓幹勁

明思路謀振興鼓幹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1:01:14

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洪玉傑 栾雨嘉 宋熙曜 通訊員 貴組宣

“把父老鄉親當成親人,他們才會拿你當親人。大家信任我,才選我做村幹部,我就要多為群衆辦一些實事,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這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西鎮西山灣村黨支部書記楊明發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西山灣村是一個從尕讓鄉搬遷過來的村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屬于腦山地區,村民們靠天吃飯,過去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群衆們生活相當困難。1987年,退伍後的楊明發回到了村莊,面對村莊的困難現狀,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也就是在那時,他的心裡悄悄萌生出帶領群衆脫貧緻富的想法。憑着這份敢想敢幹和建設家鄉的熱情,在大家的一緻推薦下,他當選了西山灣村的黨支部書記,這一幹就是30多年……

明思路謀振興鼓幹勁(頭雁歸來謀振興)1

西山灣村的櫻桃采摘産業。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栾雨嘉 攝

時光回溯到2005年,楊明發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當時正值西山灣村新農村建設,根據整體規劃,需要實施安全飲水配套、電網升級等基礎設施通村到戶等一系列項目。改造過程中,群衆需要自籌一部分資金。“我這身體,家人一年掙的錢還不夠我吃藥,實在是沒有錢建新房子……”雖然項目很誘人,但自身的條件讓蔡連琦開始打退堂鼓。像蔡連琦這樣的村民有36戶。得知情況後,楊明發一家一戶做思想工作,可是誰都知道,沒錢萬事難辦。

“不能讓任何一個鄉親掉隊!”在村民大會上楊明發果敢地說。

“那資金怎麼辦?村裡也沒那麼多錢啊。”時任西山灣村會計崔錄憂心忡忡。

“我來想辦法,不管怎樣,也要讓這36戶群衆住上寬敞的新房子!”

明思路謀振興鼓幹勁(頭雁歸來謀振興)2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解決群衆的難心事是他的首要責任和使命擔當。于是,他四方籌措220萬元資金,為36戶困難群衆修建新房子。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可以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那個時候我們一家人以為要在老房子裡住一輩子呢!多虧了楊書記的堅持,直到現在我們全家都一直記得書記的好呢。”提起往事,現在已經70多歲的蔡連琦老人眼含熱淚。

2019年,全國上下都在為打赢脫貧攻堅戰努力,楊明發深感責任之重、任務之巨。他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召集村幹部和貧困戶開展扶貧扶志培訓班,每一次的培訓,他都親力親為。在他帶領下,西山灣村21戶68人順利脫貧。經曆了脫貧攻堅戰,他覺得黨組織的作用越來越大,也深知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性。隻有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們才能凝聚在一起,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于是,他便打起發展鄉村旅遊的主意。

明思路謀振興鼓幹勁(頭雁歸來謀振興)3

2020年,楊明發争取到村集體經濟中央扶持資金50萬元修建了農家院;為美化村莊環境,他又自掏腰包買化肥,買了70多棵香花槐樹、紫櫻海棠樹,種在了村莊的主幹道兩旁。

如今,在這裡,村裡的人盡展笑顔,旅遊的人戀戀不舍。經過楊明發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西山灣村先後榮獲“省級衛生村”“省級生态文明建設示範村”、州級“文明村鎮”等榮譽。現在的西山灣村,已經變為物豐人和、鄰裡友愛的和諧村莊。

“今年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我們村也緊緊圍繞着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謀劃發展,我堅信西山灣的明天會更加燦爛。”楊明發眼中充滿了堅定。

随後,楊明發規劃起村子産業興旺和生活富裕的藍圖,他說:“我們已經争取到了高标準農田建設項目,明年就要實施了。項目建成後,不僅可以有效解決農民進出農田‘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的問題,還能解決群衆關注的澆地難、種地難問題。今年,要繼續擴大勞務輸出隊,做好村裡大櫻桃産業的宣傳,多方面增加群衆的收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國家大背景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村民享受國家的好政策,更多的項目在村裡落地開花,群衆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幸福!”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客戶端 聲明:以上内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台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