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8 07:47:52

北京有家川菜館子,廚師長号稱是全國麻婆豆腐冠軍,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品評。

一天,飯館裡來了個老饕。幾人圍坐一桌,見麻婆豆腐端上來,便開始大快朵頤,一邊吃一邊贊不絕口。唯獨老饕隻嘗一口便眉頭微皺,沉吟半晌後說道:“辣椒超市買的吧?産地不是四川,是甘肅。油用的橄榄油,也不對。”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1

老闆問他,這水平在北京開不開得下去。老饕直言:“北京比這味道好的多得是,街邊小館子都比你正宗。”果不其然,沒多久館子就關門了。

朋友問他是不是真能吃出調料的産地,他答:“要連這都吃不出來,我還能在這混?”

這位味覺堪比“食神”的老饕,是《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名叫陳曉卿。

01

70年代末,還在上高中的陳曉卿十分不解,自己成績又不差,當校長的父親為何非要他蹲一級。

“你好好蹲着,馬上就要恢複高考了。”如果不是父親有先見之明,陳曉卿高中畢業後大概會去糧票站當個普通的售貨員。

1982年,17歲的陳曉卿被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攝影專業錄取。

在進入大學之前,他連相機都沒碰過,同班的同學家裡從小就有照相機,班長的爸爸還是新華社攝影部主任。北京與故鄉之間的巨大落差,讓陳曉卿一度失落不已。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2

美食總能輕易拉近人與一個城市的距離。

在同學的帶領下,陳曉卿第一次嘗到了他們北京“興”吃的延吉冷面。第一次陳曉卿都沒吃完,他實在吃不慣。後來再去,竟無法舍棄了。

多年後他筆下描寫的這一幕,“興”是加了引号的。這個用法來自汪曾祺,引号則表明這是借用北京的方言,他和北京總保持着一種微妙的距離。

1986年,陳曉卿進入中央台實習,并被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專業是攝影美學。

有次單位去邯鄲拍攝部隊戰士的生活和訓練,等拍完回來,陳曉卿覺得那些素材隻編一條新聞可惜了,便用攝像機粗剪了個15分鐘的片子。

片子受到了部門副主任的極力贊賞,并被取名為《戰士從這裡起步》,作為建軍節獻禮片播出,這給了陳曉卿極大的鼓舞。

年底,荷蘭紀錄片導演伊文思夫婦訪華,并前往北京廣播學院講學。作為唯一有幸聽課的學生,陳曉卿那部《戰士從這裡起步》得到了伊文思的許多建議。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3

片尾有個戰士因感動而哭泣的鏡頭,隻有短短五、六秒。伊文思問他:“你為什麼不把他哭泣的鏡頭拍完再關機呢?為什麼不把你看到的東西原原本本地交給觀衆?”

陳曉卿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創作者應該真實呈現人或物的本身,而不是需要什麼,才從拍攝對象那裡找點什麼。

1989年,陳曉卿畢業後進入中央電視台。在《地方三十分鐘》欄目,他每天要處理大量從地方台送來的片子。那些片子美則美矣,卻毫無靈魂。

後來他給一個海南系列片當攝影,跑遍了11個縣市拍了大量素材,結果回來以後片子被别人剪得亂七八糟。那種感覺真的很心痛。也就是從那一刻起,陳曉卿下決心要自己做編導,做自己的片子。

02

“那小子生來就是幹點電視的!”央視某編導曾如此感慨。

1991年,陳曉卿開啟了紀錄片生涯。在因《舌尖》而被人所熟知之前,陳曉卿拍攝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囊獲多個大獎,成了國内紀錄片領域的佼佼者。

人文紀錄片《孤島紀事》、社會紀錄片《遠在北京的家》、文獻紀錄片《森林之歌》等等,每拍一個領域都是對自我的探索與突破。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4

在拍攝自然紀錄片《龍脊》時,攝制組一行人深入廣西桂林的小山村,足足拍了80多天。

陳曉卿嘗試用蒙太奇的手法創作,力求完整地記錄生活,極大地遵從真實,不影響被拍攝者并發現他們身上的美。他将鏡頭對準那些沒錢上學的孩子,希望能夠通過此片解決他們讀書難的問題。

半年多的辛苦終究沒有白費,這部影片獲得了四川國際電視婦女兒童題材特别獎。

多年以後,陳曉卿資助的一個孩子考上了大學,永遠離開了山村,成了龍脊村裡願意讀書的孩子們的榜樣。其他各種捐助也源源不斷地被送往大山裡的學校,不少孩子的命運确實因此改變了。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5

而那段日子裡對美食的渴望,也讓陳曉卿記憶猶新。

當時他們所在村子裡能吃的東西不多,半夜餓了,大家就躺在透風的屋子裡開始聊北京的飯館。

有人說起北京的烤肉宛,肉放在佐料裡煨半個鐘頭,再放到炙子上翻烤,油在肉上滋滋冒泡;有人想念四川飯店的擔擔面,臊子酥香,口腔被辣椒灼痛而催生欣快感......思念從味蕾蔓延到腦海。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6

在陳曉卿從小接受的觀念裡,“好吃”與“懶做”是聯系到一起的,愛吃是件不太光彩的事。直到認識沈昌文老先生後,陳曉卿對于吃的喜愛才不再遮遮掩掩。

沈昌文說,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他有個商務通,專門用來記錄各個餐館的電話和好吃的菜品。

後來陳曉卿随之效仿,開始一點一點記下愛吃的館子,幾年下來,竟存了4000多條。但凡誰到北京要不知道吃什麼,隻要告訴他口味偏好,立刻會收到一條詳盡的推薦短信。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7

每去一個地方,陳曉卿都要嘗嘗當地的吃食,沒什麼他下不了口的。

最令他津津樂道的要數傣族的“撒撇”:牛肚燙熟切條,再用牛反刍草汁及佐料拌到一起,最後加上牛小腸裡的黃黑——也就是未消化的糞便。為表示親近,主人舀一勺會先吃一半,再把剩下半勺給客人。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8

美食總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陳曉卿漸漸發現,食物已不單是慰藉腸胃的東西,它們還承載着濃烈的生活氣息。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他開始尋找風味,尋找人和食物的聯結。

03

早在2002年,陳曉卿就曾三次申報過《舌尖》項目,但都因資金問題沒能通過。他足足等了10年,直到央視9套紀錄片頻道成立,才終于迎來機緣。

2012年,陳曉卿執導《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作為制作團隊的領頭羊,一開始他就立意明确:“要展示人和食物之間的故事,透過美食來看社會。”

這部聚焦于老百姓飲食文化的片子,創下了中國紀錄片曆史上的很多奇迹。一時間,“舌尖”成了好吃的代名詞。無論上或沒上過紀錄片的餐館,紛紛打起了“舌尖推薦”的旗号。

有次去重慶拍片時,陳曉卿帶着助理去一家特别愛吃的餐館。進門後,他跟服務員說幫忙點菜。服務員眼都沒擡:“哦,坐到自己點。”

陳曉卿又補充:“請老闆幫我點個菜。”服務員嘴一撇:“呦~還老闆點?”助理趕忙解釋說,他們是老闆的朋友。服務員這才十分不耐煩地用對講機通知老闆。

不一會,進來一個矮小的老頭。陳曉卿問他:“你認識我嗎?”老頭眯起眼睛打量了一會:“嗯,看起有點面熟。”“你都不認識我,你把我印滿了一牆?”陳曉卿指指身後的巨幅照片,照片上腦袋比他本人都高,上面還寫着:陳曉卿最後悔沒拍的餐廳。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9

随着《舌尖》的爆紅,陳曉卿的事業也跨入新台階。

他被任命為央視紀錄頻道運營部主任,然而那段時間他卻十分痛苦。管理與組織工作占去了他大部分時間,每周光審片子就要近30個小時。相比起來,他更願意将精力放在創作上。

某次會議上,一領導當面奚落陳曉卿,說他的成功無非是迎合了老百姓饞的心态。

權衡之下,陳曉卿離開了央視。沒有了陳曉卿的《舌尖3》似乎變了味,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9.1,第二季的8.6,直線跌落到3.8分。

2018年,陳曉卿帶着《風味人間》卷土重來。不同于《舌尖》,“世界性”是這部美食紀錄片的重要特色,意在探尋中國美食與世界美食千絲萬縷的聯結。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10

第一集末尾的镖魚片段,一個年輕的漁民站在船首,手握魚叉,追逐着一條旗魚,任漁船在海浪和狂風中颠簸,呈現出一個平凡生活裡的英雄與自然搏鬥的美感。

為了能拍到這個畫面,攝制組多次出海,一開始連旗魚的影子都沒看見。在放棄之前他們打算再搏一回,去了當地廟宇跟着漁民叩拜。拜完三座廟一行人最後一次出海,漁民镖中了,還是極為罕見的逆浪魚。

剪片堪比“割肉”,攝制組的導演們常常心疼得直哭。每200分鐘的拍攝素材,最終隻有1分鐘會呈現給觀衆。

拍片時,陳曉卿的體重從130斤漲到170斤,他笑言這40斤算“工傷”。到後期制作時,辛苦勞累夾雜着“心疼”,又讓他整整瘦了15斤。

幾部匠心獨運的作品,讓陳曉卿的名字與美食産生了極為密切的關聯。對于拍攝美食紀錄片的緣由,他給出的答案非常簡單:養家糊口。等攢夠了錢,陳曉卿想繼續拍社會紀錄片,為這個地球創造更多的價值。

陳曉卿為什麼吃美食(憑舌尖封神卻被批)11

“人的所有精神狀态、生活質量都發生了巨變,但我們在讴歌變化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那些被碾壓過的東西?作為一個紀錄片工作者,我覺得能把它記錄下來,是我們的責任。”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陳曉卿,有句萬青的歌詞很适合————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由于晝夜、廚房與愛。

作者:鹿野。做自己的一盞燈,專注于心,用文字照亮前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