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開始逐字解析這幅作品,需要說明的是,單字是從田英章先生毛筆楷書字彙上摘取制作的,和作品裡面的字稍有不同,望書友們明鑒。
第一個字:武
武 wǔ:上半包圍結構,左收右展。
“武”是會意字,古“止”、“戈”為武。“戈”代表武器,“止”(足趾)表示行進,表達征戰、威武的意思。後來演變成現在的字樣,書寫時就不能再按“止”、“戈”部的順序來寫。
上面兩橫不要寫長,抗肩要大,上橫稍重,下橫偏左,收筆基本對齊,注意兩橫的距離和起、收筆的不同。
下面“止”字上收下展,左展右收。豎筆起筆在橫畫中心偏左的位置,起筆後向右下方稍帶,再向下行筆,略左斜,注意長度約是上面橫畫間距的兩倍;右邊小點稍偏上,勿重、長;左邊短豎起筆右與小點的收筆對齊,上與橫畫的起筆相對應,豎身稍左斜,勿重;底橫寫成提橫,起筆左探,斜豎上行,稍重,收筆的切角對準小點的下端。
右邊戈鈎高起,與“止”字的豎筆直對,從橫畫右邊穿過,中間稍細,直中帶彎,彎中有直,向下漸重,平穩有力,到位後側縫向右上方挑鈎,内圓外方,鈎身勿重;最後撇點的起筆靠近橫畫的右端,收筆指向第二橫的收筆。
歐陽詢
褚遂良
虞世南
顔真卿
陸柬之
歐陽詢
米芾
王羲之
蘇轼
懷素
祝枝山
趙佶
漢 《曹全碑》
宋 米芾 《蜀素帖》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三國《天發神谶碑》
唐人摹刻 秦 李斯《峄山刻石》
西周《散氏盤》
宋 米芾 《李太師帖》
漢 《曹全碑》
北魏《元懷墓志》
唐 顔真卿《顔勤禮碑》
唐 顔真卿《顔勤禮碑》
唐 顔真卿《多寶塔碑》
元 趙孟頫《煙江疊嶂圖詩卷》
宋 吳琚 行書《雜詩帖》等
明 祝允明《行草牡丹賦》卷
唐 李邕《雲麾将軍碑》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清 趙之謙《篆書許氏說文叙冊》
元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唐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漢 《西狹頌》
元 趙孟頫《天冠山詩帖》
清 伊秉绶《隸書扇面》
漢《張遷碑》
元 趙孟頫《仇锷墓志銘》
唐 李懷琳 草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唐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唐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進入硯田書院書友圈,每天進步一點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