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28 10:44:17

很多人都說會數據分析的人比别人聰明,實際上他們“聰明”在擁有分析思維,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常見的數據分析思維。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1

以下10種數據分析思維可能不會瞬間升級你的思維模式,但說不定會為你以後的工作帶來“靈光一閃”的感覺,請耐心讀完。

一、分類思維

日常工作中,客戶分群、産品歸類、市場分級……許多事情都需要有分類的思維。關鍵在于,分類後的事物,需要在核心關鍵指标上能拉開距離!也就是說,分類後的結果必須是顯著的。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2

如圖,橫軸和縱軸往往是你運營當中關注的核心指标(當然不限于二維),而分類後的對象,你能看到他們的分布不是随機的,而是有顯著的集群的傾向。

打個比方,經典的RFM模型依托收費的3個核心指标構建用戶分群體系:最近一次消費時間(Recency)、消費頻率(Frequency)、消費金額(Monetary)。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3

在R/M/F三個指标上,我們通過經驗将實際的用戶劃分為以下8個區(如上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促進不同的用戶向更有價值的區域轉移。也就是将每個付費用戶根據消費行為數據,匹配到不同的用戶價值群體中,然後根據不同付費用戶群體的價值采用不同的策略。(如下表)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4

二、矩陣思維

分類思維的發展之一是矩陣思維,矩陣思維不再局限于用量化指标來進行分類。許多時候,我們沒有數據做為支持,隻能通過經驗做主觀的推斷時,是可以把某些重要因素組合成矩陣,大緻定義出好壞的方向,然後進行分析。大家可以百度經典的管理分析方法“波士頓矩陣”模型。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5

三、管道/漏鬥思維

這種思維方式已經比較普及了,漏鬥分析分為長漏鬥和短漏鬥。長漏鬥的特征是涉及環節較多,時間周期較長,常用的長漏鬥有渠道歸因模型,AARRR模型,用戶生命周期模型等等;短漏鬥是有明确的目的,時間短,如訂單轉化漏鬥和注冊漏鬥。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6

但是,看上去越是普适越是容易理解的模型,它的應用越得謹慎和小心。在漏鬥思維當中,我們尤其要注意漏鬥的長度。

漏鬥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漏鬥的環節不該超過5個,漏鬥中各環節的百分比數值,量級不要超過100倍(漏鬥第一環節100%開始,到最後一個環節的轉化率數值不要低于1%)。若超過了我說的這兩個數值标準,建議分為多個漏鬥進行觀察。

理由是什麼呢?超過5個環節,往往會出現多個重點環節,那麼在一個漏鬥模型中分析多個重要問題容易産生混亂。數值量級差距過大,數值間波動相互關系很難被察覺,容易遺漏信息。

四、相關思維

我們觀察指标,不僅要看單個指标的變化,還需要觀察指标間的相互關系。有正相關關系(圖中紅色實線)和負相關關系(藍色虛線),最好能時常計算指标間的相關系數,定期觀察變化。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7

相關思維的應用太廣了,往往是被大家忽略的。現在的很多企業管理層,面對的問題并不是沒有數據,而是數據太多,卻太少有有用的數據。相關思維的其中一個應用,就是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最重要的數據,排除掉過多雜亂數據的幹擾。

如何執行呢?

你可以計算能收集到的多個指标間的相互關系,挑出與其他指标相關系數都相對較高的數據指标,分析它的産生邏輯,對應的問題,若都滿足标準,這個指标就能定位為核心指标。

建議大家養成一個習慣,經常計算指标間的相關系數,仔細思考相關系數背後的邏輯,有的是顯而易見的常識,比如訂單數和購買人數,有的或許就能給你帶來驚喜!另外,“沒有相關關系”,這往往也會成為驚喜的來源。

五、邏輯樹思維

一般說明邏輯樹的分叉時,都會提到“分解”和“彙總”的概念。我這裡把它變一變,使其更貼近數據分析,稱為“下鑽”和“上卷”。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8

下鑽,就是在分析指标的變化時,按一定的維度不斷的分解;而上卷是反方向的彙總。

下鑽和上卷并不是局限于一個維度的,往往是多維組合的節點,進行分叉。邏輯樹引申到算法領域就是決策樹。有個關鍵便是何時做出決策(判斷)。當進行分叉時,我們往往會選擇差别最大的一個維度進行拆分,若差别不夠大,則這個枝桠就不在細分。能夠産生顯著差别的節點會被保留,并繼續細分,直到分不出差别為止。經過這個過程,我們就能找出影響指标變化的因素。

六、時間序列思維

很多問題,我們是找不到橫向對比的方法和對象的,那麼,和曆史上的狀況比就将變得非常重要。其實很多時候用時間維度的對比來分析問題,便于排除掉一些外在的幹擾,尤其适合創新型的分析對象,比如一個新行業的公司,或者一款全新的産品。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9

時間序列的思維有三個關鍵點:

  • 一是距今越近的時間點,越要重視(圖中的深淺度,越近期發生的事,越有可能再次發生);
  • 二是要做同比(圖中的連線指示,指标往往存在某些周期性,需要在周期中的同一階段進行對比,才有意義);
  • 三是異常值出現時,需要重視(比如出現了曆史最低值或曆史最高值,建議在時間序列作圖時,添加平均值線和平均值加減一倍或兩倍标準差線,便于觀察異常值)。

時間序列思維有一個子概念不得不提一下,就是“生命周期”的概念。産品生命周期理論(PLC模型)是由美國經濟學家Raymond Vernon提出的,即一種新産品從開始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的整個過程。用戶、産品、人、事都存在生命周期。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10

七、隊列分析思維

随着計算機運算能力的提高,隊列分析(cohort analysis)這一方式逐漸展露頭腳。從經驗上看,隊列分析就是按一定的規則,在時間顆粒度上将觀察對象切片,組成一個觀察樣本,然後觀察這個樣本的某些指标随着時間的演進而産生的變化。目前使用得最多的場景就是留存分析。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11

隊列分析中,指标其實就是時間序列,不同的是衡量樣本。隊列分析中的衡量樣本是在時間顆粒上變化的,而時間序列的樣本則相對固定。

八、循環/閉環思維

循環/閉環的概念可以引申到很多場景中,比如業務流程的閉環、用戶生命周期閉環、産品功能使用閉環、市場推廣策略閉環等等。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12

業務流程的閉環是管理者比較容易定義出來的,列出公司所有業務環節,梳理出業務流程,然後定義各個環節之間相互影響的指标,跟蹤這些指标的變化,能從全局上把握公司的運行狀況,如脈脈的業務流程(如下圖)。有了循環思維的好處是,你能比較快的建立有邏輯關系的指标體系。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13

九、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即明白價值鍊、明白各項數據中的關系,也就是因果關系。

該方法的關鍵在于明白其中的關系要求你對這項工作要了解、熟悉,要細緻和慎密,要清楚充分性和必要性的關系。實際上也就是指:你需要哪些數據?如何獲得這些數據?數據之間的關系如何?這裡最常見的手段就是A/B test啦。

那麼如何細化一下這個概念?

  • 一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決策前盡量做對比測試;
  • 二是測試時,一定要注意參照組的選擇,建議任何實驗中,都要留有不進行任何變化的一組樣本,作為最基本的參照。

現在數據獲取越來越方便,在保證數據質量的前提下,希望大家多做實驗,多去發現規律,可以按如下表格來做實驗。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14

十、指數化思維

指數化思維是今天分享的10個思維當中最重要的。許多管理者面臨的問題是“數據太多,可用的太少”,這就需要“降維”了,即要把多個指标壓縮為單個指标。指數化思維就是将衡量一個問題的多個因素分别量化後,組合成一個綜合指數(降維),來持續追蹤的方式。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15

指數化的好處非常明顯:

  • 一是減少了指标,使得管理者精力更為集中;
  • 二是指數化的指标往往都提高了數據的可靠程度;
  • 三是指數能長期使用且便于理解。

指數的設計是門大學問,這裡簡單提三個關鍵點:

  • 一是要遵循獨立和窮盡的原則;
  • 二是要注意各指标的單位,盡量做标準化來消除單位的影響;
  • 三是權重和需要等于1。

PS:獨立窮盡原則,即你所定位的問題,在搜集衡量該問題的多個指标時,各個指标間盡量相互獨立,同時能衡量該問題的指标盡量窮盡(收集全)。例如當運營人員考慮是否需要将自己的内容分發到其他平台時,他可以采用指數化思維來整體評分。

五大思維指的是什麼(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16

總結

10種數據分析的思維方式我們分享完了,當然在我們的工作中不隻這10種,我們将會在以後的内容中分享給大家,除此之外如果大家有額外的好的數據分析思維方式,可以分享給我噢!

本文由 @DataHunter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