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從來沒聽說過這種水果,但在“糧食危機”不斷被提起時,總有人将其視作度過“饑荒之年”的救命稻草,這種水果真的能養活全世界的人口嗎?
18世紀80年代末,英國皇家學會的探險家庫克船長在太平洋的一個島嶼上無意間發現了面包樹,樹上的面包果可以用作充饑。于是他開始聯系船員大量采集面包樹,準備移植到西印度群島,将其作為奴隸的口糧。
船隻載着數千棵面包樹準備前往西印度群島的牙買加,但航行一個月後,船員出現内讧,所有的面包樹都被扔下了船。不過幾年後,執拗的英國人終于将幾千棵面包樹送至西印度群島,面包果也起到了果腹的作用。
不過殖民地的奴隸們早就吃慣了當地的熱帶澱粉類植物果實,對面包果根本不來電,面包果雖然可以充饑,但是本身沒什麼味道,口感和沒煮熟的白薯一般無二,所以初來乍到的面包果沒能成為奴隸的主食。
但接下來的半個世紀内,人們逐漸适應了面包果的口感,這種其貌不揚的果實也成為了該島居民的主食。
牙買加受到廉價進口小麥、大米、玉米的沖擊,導緻面包果在牙買加再次遇冷。但牙買加一半以上的食品要依靠他國進口,随着氣候變暖、海平面擡升及債務問題,牙買加又一次出現了糧食危機。
所以牙買加有關部門開展了專項運動,提倡當地人自主種植糧食作物,減少進口糧食份額。
相比麥子、水稻、玉米等需要大量勞動力的糧食作物,面包樹基本不需要照顧,隻要栽種成活,以後數年便可源源不斷地獲得面包果,或許面包果能夠再度解決牙買加等國的糧食危機。
其實許多國家的科學家早已認識到面包果的重要性,也對其非常感興趣,其中的佼佼者就要數科學家瑪麗戈恩教授。瑪麗是美國國家熱帶植物園的一名科學家,早在1980年,她便開始研究面包樹。
但當時植物學界對這種植物的起源幾乎一竅不通,但進入21世紀後,瑪麗及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科學家一起對面包樹的進化曆程展開了系統研究,科學家的首要任務是确定面包樹的祖先。
面包樹繁衍至今,出現了許多變種,面包樹的品種至少達到100多種,果實的口味和成樹期也不盡相同。
瑪麗教授克服種種困難,最終為面包樹繪制出了完整的DNA圖譜,通過對不同種類的面包樹進行DNA測序,發現大多數品種都源自新幾内亞島的面包堅果樹,這種樹就是現代面包樹的祖先。
如今在許多太平洋島嶼上,面包果已成為當地居民的主食,單看産量方面,面包果遠超傳統糧食作物,每棵面包樹每年的産量可達600至700斤,7斤面包果足以為3口之家提供一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
如今,夏威夷毛伊島已經建立了一個面包樹研究種植中心,其中的面包樹可達幾十米高,而科學家在此地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以後可能出現的全球糧食危機,面包果可能會擔起傳統糧食作物的重任。
但面包樹隻生長在熱帶地區,而這些地區糧食問題依然非常突出,面包果的烹制方法非常多樣,可以磨成粉,也可以直接生吃。其果肉富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較高,與大豆相比,面包果的氨基酸含量更高,也是比較優質的植物蛋白質來源。
牙買加人花了近半個世紀才适應了面包果的味道,想讓沒有食用過面包果的人們廣泛地接受面包果,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西紅柿一樣,500年前西紅柿傳入英國後,也沒有人習慣西紅柿的味道,甚至認為西紅柿是有毒的,經過了幾十年,西紅柿的味道才被大衆所接受,面包果也是如此。
面包果和香蕉類似,都是人類改造過的植物果實,它們的種植曆史和種植方式也出奇地相似,都是以無性繁殖或克隆繁殖進行栽種。
但香蕉卻因香蕉葉斑病肆虐而面臨滅絕,而面包樹的境遇則要好得多,面包樹的基因庫被保存得非常好,改造潛力非常大。
盡管面包果算不上好吃,澱粉含量較高,但部分科學家相信,以後通過育種或雜交等技術手段可以改變面包果的口味。在日益嚴峻的糧食危機下,面包果有可能成為新型主食。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