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一些重要的書法篆刻展賽活動的評審中有這樣一項規定,就是繁簡字同篇而用者不能入選。從嚴格的學術意義上講,這樣的規定未必能站得住腳,但具體說來又有其現實的針對性。因為近年來凡是繁簡字同篇作者多是青年作者的作品,這些作者從小學習以及在生活中使用的都是簡化字,而對繁體字不熟悉或不完全熟悉,在他們的作品裡繁簡字混用,或可證明其對傳統碑帖沒有深入、沒有博覽。
在大量的古代書法篆刻遺存中,不乏使用簡化字者,不但鐘鼎銘文、漢魏石刻文字中有當時的簡化字,從二王法書到敦煌遺存的民間抄手書法,使用簡化字更是屢見不鮮。在篆刻中也是如此,我們且舉出幾方印例。
李國傑字偉侯
趙叔孺刻“李國傑字偉侯”(圖1)印,其中“傑”字同于今天簡化字的法在漢印中就出現了,并非作者所獨創趙叔孺取用這個簡化的篆法,使全印得到了自然舒和之美。
為工農
鄧散木刻“為工農”(圖2),簡化字入印,“為”、“農”二字都是出自草書,并非是今天才有的簡化字,流傳的“二王”法帖中就有這樣的寫法。鄧散木将這些簡化字形在藝術上裝飾化,使之表現出宋元押印中的那種具有民間意味的美,從而别開生面。
勾當公事威字号之印
再舉金代官印“勾當公事威字号之印”(圖3),其中“号”字為今天的簡化字,其實“号”為“號”的本字,今天的簡化字“号”是返古歸真。就印文看,似為蟠條焊接而成的印,“号”字用簡化的篆書結構,便于工藝操作,印面顯得均和疏朗。
廂藍旗拉法舊站法爾哈達
清代官印“廂藍旗拉法舊站法爾哈達”(圖4)為楷書印,如同戳記,其中“舊"”字同于今天的簡化字,用在印中,使印面有了一些大小錯落的自然變化,但作者本意似不在藝術上的考慮,而是受印面局限而用了簡化字,但就視覺效果而言,确比用繁體的“舊”為好。
浙派之首丁敬所刻圓形印“了癡”(圖5),“癡”字築法不同于今天的簡化字,也沒有用《說文》中“癡”的法,丁敬用此俗把印面安排得妥貼雍容,全印有紋飾之美。看來,簡化字人印古已有之,今後也當是别有天地。
對于“簡化字入印”有疑問或新的見解,歡迎各位書畫印友留言交流。
更多資訊可百家号,頭條号,微信公衆号搜索:牧心印社
九疊篆的由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