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專項練習三篇?1.“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包括三種題型:片段閱讀、語句表達、邏輯填空,這三種題型為主要題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閱讀理解專項練習三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1.“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包括三種題型:片段閱讀、語句表達、邏輯填空,這三種題型為主要題型。
2.除此之外,還有篇章閱讀、詞語理解、病句歧義句辨析等特色題型。
接下來,小鹿會按照“第一章:片段閱讀”、“第二章:語句表達”、“第三章:邏輯填空”的順序進行講解。
第一章 片段閱讀
1.組成部分:文段(300字左右)、問題、選項。
2.解題順序:問題→文段→選項。先看問題,帶着問題讀文段才有針對性、目的性,在文段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後,再匹配選項。
3.片段閱讀有兩類題型:中心理解題(也叫主旨觀點題)、細節判斷題。
第一節 中心理解題(也叫主旨觀點題)
1.中心理解題很重要,考試中一般占 10 道題左右,屬于基礎題型。
2.提問方式:
①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說明(論述、強調)的是.....
②這段文字的主旨/主題/觀點是.....
③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做中心理解題關鍵是要把握文段中心、概括文段重點。
解題思路:
1.關鍵信息:
(1)關聯詞:如“雖然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但是”之後強調“溫柔”。
(2)主題詞。
(3)程度詞。
2.行文脈絡:作者寫作的思路、文段的結構,可以幫助找到文段中心。
3.做題時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重點詞語和行文脈絡結合使用。
第一章 片段閱讀
1.組成部分:文段(300字左右)、問題、選項。
2.解題順序:問題→文段→選項。
先看問題,帶着問題讀文段才有針對性、目的性,在文段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後,再匹配選項。
3.片段閱讀有兩類題型:中心理解題(也叫主旨觀點題)、細節判斷題。
第一節 中心理解題(也叫主旨觀點題)
1. 中心理解題很重要,考試中一般占 10 道題左右,屬于基礎題型。
2. 提問方式:
①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說明(論述、強調)的是.....
②這段文字的主旨/主題/觀點是.....
③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3.做中心理解題關鍵是要把握文段中心、概括文段重點。
解題思路:
1. 關鍵信息:
(1)關聯詞:如“雖然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但是”之後強調“溫柔”。
(2)主題詞。
(3)程度詞。
2.行文脈絡:作者寫作的思路、文段的結構,可以幫助找到文段中心。
3.做題時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重點詞語和行文脈絡結合使用。
一、關鍵信息——關聯詞
1.轉折關系
(1)标志詞:
雖然.....但是.....
盡管.....可是.....
.....不過.....
.....然而.....
.....卻.....
其實/事實上/實際上
(2)理論要點:轉折之後是重點
(3)轉折關系常見錯誤選項特征:轉折前的表述
①轉折前非重點,命題人常常将轉折前的表述設置為幹擾選項。
②錯誤選項特征:無中生有、表述不明确、與文意相悖、非重點部分(例子、解釋說明)、表述過于絕對。
(4)逆向思維:
①轉折前後句子意思相反,将轉折前的觀點反過來即為整個文段的中心。
②适用文段特征:
“很多人都認為”“大多數人都認為”“傳統觀點認為”“不少人認為”“别人認為” 轉折表述
當文段出現“别人認為” 轉折表述時,才能使用逆向思維解題。
③言語中隻有詳讀和略讀,沒有不讀。使用逆向思維解題,轉折後的内容可以略讀,但不能不讀。
(5)非典型性轉折詞:殊不知、截然不同、截然相反、全新的研究、一種誤讀、相對而言
(6)錯誤選項特征:
①轉折前的内容,不選。
②無中生有,不選。
③選項中沒有出現主題詞,不選。
④相對絕對法:優選相對的表述,絕對的表述一般不選。需對比得出。
⑤優選明确的表述,不明确的表述一般不選。需對比得出。
2.因果關系
(1)典型格式:
因為....所以....
由于....因此....
(2)理論要點:結論是重點
(3)引導結論的标志詞(按照考查頻次由高到低排序):
①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見、看來
②導緻、緻使、使得、造成
③為什麼、為何
(4)考情:如果一段文字很長,結尾處出現“因此”,則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故“因此”後是文段的中心句所在。當尾句出現結論詞時,尾句是中心句的概率非常大,做題時可以重點關注尾句的結論詞,進而快速解題。
(5)結論句出現在文段開頭/中間,之後仍有其他語句
1.之後的語句是進一步解釋說明,此時中心句仍為結論句。
2.之後又出現并列、因果、轉折,需結合多種關聯詞共同分析。
3.必要條件關系(重點)
①典型格式:隻有 A,才B。
②理論要點:必要條件是重點。
③必要條件即“隻有”和“才”之間的部分。
④出題人為了增加題目難度,會省略“隻有”,此時根據“才”找重點,重點在“才”之前。
⑤對策常考很重要
【注意】
1.例句:
(1)隻有大量刷題才能上岸。
“隻有...才”強調的是中間的必要條件,即強調“大量刷題”。
(2)要想上岸就必須大量刷題。
強調“大量刷題”。
※(1)(2)句重點相同,(1)句為必要條件,(2)句為具體做法、具體措施,即對策,所以必要條件和對策是相同含義的不同表達方式。
2.(1)句的樣式考查較少,常考查(2)句的形式,即對策常考。
如果文段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則解決問題是重點,即對策是重點。
對策标志詞:
4.并列關系:沒有側重點,都是重點,要概括全面完整。
文段特征:
1.包含并列關聯詞或标點,如此外、另外、同時、以及、“;”:提示文段上下文之間為并列結構。
2.層次分明,格式工整:即形成排比句。例如:“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為并列關系。
3.無明顯其他關聯詞。需分析整個文段内容,可能是并列關系。
選項特征:
1.兩方面情況:和、及、與、同。
2.更多種情況:通過“許多”“一些”“不同”“各種”“一系列”等表并列。如“小新會唱歌、小新會跳舞、小新會彈琴、小新會書法”,總結概括為“小新有很多特長。
知識鍊接:
分句表達意思相同——提取共性。
如“某人參加模考,一模分數為 81,二模分數為 82,三模分數為 83,四模分數為 84”,提取共性為“某人模考成績都很高。
5、反面論證
【注意】
(1)反面論證:即“有話不好好說”。例如:你一定要認真聽課、好好刷題,這樣你能夠順利上岸,“認真聽課、好好刷題”是對策。再如:如果你不認真聽課、不好好刷題,你就不能順利上岸,此句從反面依然強調要“認真聽課、好好刷題”,此為反面論證。
(2)典型格式:如果/倘若/一旦... 不好的結果。
(3)具體應用:把前面的做法反過來,即為正确答案。
(4)常見錯誤選項的特征:假設變成現實的表述。
二、重點詞語之主題詞
1.文段圍繞其展開:“其”指代主題詞,主題詞為文段的核心
2.一般高頻出現:
題目比較簡單時,主題詞一般多次出現;
題目比較難時,主題詞可能隻出現 1-2 次,要結合行文脈絡分析,找出主題詞。
3.多為名詞:文段中“的”雖然多次出現,但不是主題詞,名詞才有實際意義。
4.前有引入或後有解釋說明。
5.幹擾選項:範圍擴大/縮小/偷換。目前偷換概念考查較多,如“原子”一題,選項将主題詞“原子”偷換為“智能手機”“激光”。
三、重點詞語之程度詞
标志詞: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突出)等。
理論要點:程度詞所在的語句通常為重點,故可以通過程度詞尋找文段的中心和重點。
四、行文脈絡
理論要點: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點中心句
位置特征:首、尾
中心句内容特征:觀點(對策、結論、評價)
【注意】
1.行文脈絡為文段的思路和結構,分為五種類型:
(1)總-分:前文總結,後文輔證,如對策 正反論證。
(2)分-總:①“因此”出現在文段尾句,起總結作用,前文分析,後文總結。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重點。
(3)總-分-總:給出觀點 分析 重申觀點,前後觀點形成呼應。
(4)分-總-分:“因此”出現在中間,為中心句。
(5)分-分:即并列結構。
2.利用行文脈絡找中心,中心出現在“總”的部分。
3.中心句特征:
(1)形式上多出現在文段的首尾,需要重點關注首尾句。
(2)内容上中心句多為核心觀點,如對策、結論、評價。評價即作者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評論,如:有人認為藍色代表憂郁,而我認為藍色是天空、大海的顔色,代表着豁達和寬容。文段重點為“我”對藍色的看法。
知識鍊接:中心句在開頭
中心句後為不同類型的解釋說明
【注意】中心句出現在文段開頭,一般是總-分結構,即“觀點 解釋說明”結構,其中例子、正反論證、原因解釋可充當解釋說明的部分。
知識鍊接:分述句特征總結:
1.舉例:“比如”“例如”“...就是例證”。
2.多角度分析:(1)不同角度的并列;(2)正反論證(反面論證如:沒有相應的曆史文化不行)。
3.原因解釋(如:為何不能說“磨劍”)。
4.調查資料、研究、報告
5.分述句的作用:(1)如一段話中有“例如”,有“調查報告”,這兩者為“分”,當确定分述句時,剩下的語句即總句、中心句,文段為“分-分”結構時,要概括全面;(2)言語與申論不分家,确定“分”時,申論大作文會更好寫,如确定觀點後,可利用舉例、正反論證、原因解釋、研究報告等進行論證。
知識鍊接:中心句在末尾:“總”在末尾,前文為“分”,即“分-總”結構。
1.結論:“因此”出現在文段結尾。
2.對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中,“解決問題”出現在結尾,是“總”。
3.代詞:“這”“此”出現在尾句時,起指代前文、總結後文的作用(與“因此”“所以”出現在結尾作用相同),故指代詞引導的尾句(結論句)需關注。
當行文脈絡出現:
1.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
其中解決問題是重點。
2.對策 正反論證/原因論證 :
正反論證/原因論證都為對策服務,所以對策是重點。
3.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意義效果:
(1)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出現,解決問題(對策)是重點。
(2)解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義效果同時出現,解決問題(對策)是重點。
如“你應該考上公務員,考上之後就會走上人生的巅峰”,“走上人生的巅峰”是意義效果,産生意義效果的前提是考上公務員,所以“考上公務員”是重點。
4、當文段隻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部分時,“解決問題”通常會作為正确答案出現在選項裡。
作者的目的是想讓讀者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命題人會将“解決問題”放在選項中。
例.我國的傳統文化遺産處于瀕危狀态,我國政府與群衆保護文化遺産的意識薄弱...
A.我國政府與群衆應該提高保護文化遺産的意識
B.我國政府應該增加保護文化遺産的資金投入
如例題中,“我國的傳統文化遺産處于瀕危狀态”為提出問題,“我國政府與群衆保護文化遺産的意識薄弱”為分析問題,作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目的是想要解決問題,要解決“意識薄弱”這個問題,應該提高保護意識,對應 A 項。
并非所有的對策都選,與文段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可以對應的對策才能選。比如 B 項“應該”為提出對策,但該對策“資金投入”不能與問題對應,故不能選。
搜索“小鹿上岸訓練營”,可以看到更多詳盡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