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勤儉節約的古詩名言

關于勤儉節約的古詩名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4 07:23:04

珍惜糧食

關于勤儉節約的古詩名言(為什麼要愛惜糧食)1

關于勤儉節約的古詩名言(為什麼要愛惜糧食)2

現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很多人已經不了解農業生産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以至于浪費食物的現象時有發生。作為一個擁有漫長農耕文化曆史的國家,珍惜糧食一直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相信很多人都通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接受過節約糧食的教育。今天跟随教育小微,通過更多古詩,一起感受糧食生産的不易,領悟勤儉節約的道理——

農忙

在古詩中感受農人的忙碌

關于勤儉節約的古詩名言(為什麼要愛惜糧食)3

1

《新晴野望》

【唐】王維

新晴原野曠, 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 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閑人, 傾家事南畝。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初夏的鄉村,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層次清晰,色彩明麗,意境清幽秀麗,俨然構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詩人在最後兩句給這幅靜态畫面加上了動态的人物,雖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增添了無限生機,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并感受到農忙的勞動氣氛。

2

《觀刈麥》(節選)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箪食,童稚攜壺漿,

相随饷田去,丁壯在南崗。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農戶全家男女老少都在為收麥而忙碌。農人臉對着大地,背對着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隻顧盡力割麥子,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農人卻竭力苦幹,生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糧食的珍惜程度。

3

《四時田園雜興》

【南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賞析: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其樂融融的勞動場景:白天去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卻也不閑着,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也在那桑樹蔭下學着種瓜。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農事

在古詩中體會農事的艱辛

關于勤儉節約的古詩名言(為什麼要愛惜糧食)4

4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節選)

【東晉】陶淵明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

晨出肆微勤,日入負禾還。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賞析:

這首詩開篇直接議論,表明了詩人以勞動為立身之本的勞動觀。中間幾句下筆若不經意,卻道出了春種秋收、稼穑一年的辛苦。然而農事愈是艱難辛苦,愈見詩人躬耕意志之深沉堅定。這首詩重點在強調勞動的重要性以及詩人在勞動過程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

5

《農家》

【唐】顔仁郁

半夜呼兒趁曉耕,

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

将謂田中谷自生。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農民生活的艱苦,後兩句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達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強烈,常用來譏諷那些不知耕作辛苦,耽于吃喝玩樂的人。

6

《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賞析:

這首詩描寫農民在雨天半夜辛勞耕作的情形。後兩句用“力俱盡”與“殊未明”作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農民早出晚歸、不知疲倦的辛苦勞動生活。

勤儉

在古詩中領悟勤儉的美德

關于勤儉節約的古詩名言(為什麼要愛惜糧食)5

7

《度關山》(節選)

【東漢】曹操

世歎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賞析:

這首詩指出奢侈是最大的罪惡,應該将節儉奉為社會公德,表現了詩人提倡節儉的思想。

8

《詠史》

【唐】李商隐

曆覽前賢國與家,

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

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

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

終古蒼梧哭翠華。

賞析:

這首詩首聯開門見山,從前賢治國理家事件中,得出經驗教訓:勤儉節約與奢侈浪費為家國興亡之關鍵。“奢侈之費,甚于天災”,倡勤儉節約之傳統美德在我國曆史悠久。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讓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9

《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其四)》(節選)

【北宋】蘇轼

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陳家紫,甘冷恐不如。

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餘。

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淳樸的農人邀請詩人吃荔枝的場景。詩人吃飽後将剩下的荔枝“打包”帶回家給孩子繼續吃。當前我國正大力提倡勤儉之風,外出就餐不妨多向蘇轼學習,“飽食攜其餘”,吃完以後将剩餘的飯菜打包帶走,減少餐飲浪費。

來源 | 圖片據新華網,文字及賞析據學習強國網站、古詩文網、《光明日報》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微言教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