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在源遠流長的曆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珍寶數不勝數。除了大多數被收藏在博物館中的珍奇藝寶外,有一部分古董則因為種種原因遺落在民間,甚至在因為戰争流傳在外國的也有不少。漸漸的民間也興起了購買、收藏古董的行為。
其實收藏古玩自古以來就是受到上層王公貴族的鐘愛,除了本身對古董的喜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彰顯自己的身份财力、風雅品味,這一點就連皇帝也不能幸免。
如今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追求精神方面滿足的人也越來越多,從現下社會收藏古董字畫人數的劇增就可以看出來。
民間喜愛收藏古玩的人多了,造假的人也多了,更何況現在還能用高科技造假。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辨别,很可能就被讓人騙了個傾家蕩産。如今社會的造假技術高超,手段也是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
古玩詐騙案件的數量不斷增加,釀成的悲劇也是數不勝數。很多電視台看中了這一點,于是開展了一些這類型的節目,通過科普、鑒定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最受人們歡迎的當然還是鑒定類節目,這類節目是真正可以幫助民間收藏家們了解自己寶貝的價值。專業的鑒定人員和專業的儀器,讓人了解古董年份來曆的同時,連背後的文化都解釋的清清楚楚。
這類節目中出現的赝品數量不少,有的赝品甚至部分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連專家也需要借助專業儀器才能辨别的出,有的赝品使人啼笑皆非,但這其中也不乏出現令專家都驚歎的稀世珍寶。
二、鑒寶現場出現珍寶鑒寶節目中有這麼一期,一名女子帶着一塊玉佩上場。女子衣着打扮普普通通,帶來的寶貝也其貌不揚——隻是一塊蟬形的玉佩,但她聲稱這塊玉佩自己已經佩戴十年了,是一次機緣巧合下得到的。當時女子見這塊玉佩玉質溫潤,色澤通透,雖然造型有些奇怪,但這不妨礙她一眼就看中了這塊玉佩,一時間愛不釋手。
女子的朋友本身也是喜愛收藏古玩方面的的人,但是也看不出這塊玉的來頭,隻說看上去價值不菲。這激起了女子的好奇心,難道這塊自己佩戴了十年的玉佩真的是什麼價值連城的寶貝?這才想來節目中請專家鑒定一下。
一名專家接過玉佩看了一下,微微的變了臉色。其他專家仔細查看過之後,心中已有結論,再想想女子說的這個玉佩自己佩戴了十年之久,臉上的表情都嚴肅了起來。
女子看到這個陣仗心裡不免忐忑不安,詢問道這個玉佩的價值,專家告訴女子這塊玉蟬确實價值不菲,市場上大約在六十萬左右。女子聽到後不禁有些欣喜,但專家接下來的話使她出了一身冷汗。
三、玉蟬到底是什麼來曆
專家告訴女子,這塊玉蟬應該是漢朝的一塊古玉,時間久遠因此價值更高,但是它可不适合佩戴在活人身上的。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貴族下葬時都會有很多陪葬品,這是子孫後代對先人的一種敬意,也是貴人身份的象征。這種玉蟬就是陪葬品之一,而且還是古代達官貴人陪葬品中放在嘴裡的物件。雖然人們心裡都清楚,很多古玩都是來自于古人墓中。但自己佩戴在身上的玉佩竟然是從死人嘴裡取出來的,這個信息把女子吓得不輕。
四、玉蟬的含義
在古代的喪葬文化中,這樣的玉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玉琀",顧名思義,就是去世的人含在嘴裡是葬玉。而雕刻成蟬的形狀也是有獨特的寓意,希望亡者能像蟬一樣脫殼重生。
《史記.屈原列傳》中記載:"蟬蛻于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除了古人推崇蟬的高潔,更是一種"脫胎換骨,靈魂延續"的象征。早在先秦的時候就出現了這一風俗,隻不過當時亡者嘴裡含的不一定是玉蟬,一直到漢代以後,"口含玉蟬"的風俗才漸漸興起。
據考古資料記載,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死後也在嘴中含了一枚玉蟬。玉石在等級劃分非常嚴重的封建社會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如今發掘的很多古墓都能見到玉器的身影,可見古人對玉的感情也是十分深厚的。
《史記·屈原列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