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一年級語文古詩風講解

一年級語文古詩風講解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11 21:11:37
《風》是唐代詩人李峤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了“風”之種種形力、魅力與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全詩四句兩兩成偶,以“三”“二”“千”“萬”數字對舉排列來表現風的強大,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一年級語文古詩風講解(一年級語文古詩詞鑒賞之風)1

風(fēnɡ)——朝代:唐(tánɡ)代(dài) 作者:李(lǐ)峤(qiáo)

解(jiě) 落(luò) 三(sān) 秋(qiū) 葉(yè),

能(nénɡ) 開(kāi) 二(èr) 月(yuè) 花(huā)。

過(ɡuò)江(jiānɡ) 千(qiān) 尺(chǐ) 浪(lànɡ),

入(rù) 竹(zhú) 萬(wàn) 竿(ɡān) 斜(xié)。

譯文:

風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注釋:

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開,這裡指吹。

三秋:秋季。一說指農曆九月。

能:能夠。

二月:農曆二月,指春季。

過:經過。

斜:傾斜。

《風》鑒賞:

這首詩寫出了風的力量。前兩句就“風”的季節功能而言:秋風能令萬木凋零,春風卻又能教百花綻放;後兩句則就“風”所到之處,呈不同景象來描寫:風過江上時,則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時,隻見竹竿一齊傾斜。風,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見摸不着,隻能經由生命個體用心去感受或通過外物的變化知曉。因此,全詩無出現一個“風”字,也沒有直接描寫風之外部形态與外顯特點,而是通過外物在風的作用下原質或原态的改變去表現風之柔情與強悍。可見詩人對物态常識的熟知與了然。在這種生活常識的支撐下,詩人熟練地通過外物的形變來顯發風之特點,以間接描寫來表現風的種種情态,讓人真切感受風的溫存與魅力。

“賦、比、興”為古典詩歌表現的基本手法。所謂的“興”意指“興發”“感興”,由物及心,即因為外物的作用而産生内心“情變”。“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葉落”與“花開”,乃事物發展到極态而自然産生的質變,外力的作用隻能是加速或減緩其變化的速度。在此處,詩人把葉落花開歸因于風的作用,表現出作者觀察的細微與内心的細膩,把自然萬物的變化同風——外力的作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風之生命力及其給外物的溫情關懷。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風掃落葉”,秋風之蠻橫可見一斑。不用“掃”“吹”,也不用“刮”“剝”,就用一個“解”。“解”,是細心,是用心,是專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讓葉兒怡然清爽地離開了母體,找到了很好的歸宿。風之柔情讓人感動。“能開”,“開”,是喚醒,是催生,是召喚,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兒,在風兒的輕輕撫摸下,睜開惺忪的睡眼,伸伸懶腰,又将迎來一個美麗、美好、美妙的春意。風之溫情讓人舒坦。“解落”與“能開”,把風的溫存柔情表現得淋漓盡緻,也深深地觸動了讀者那或許早有些漠然的心緒,重新喚醒人們對美好生命的感念。

“賦”意指“直賦”“賦陳”,由物即心,直面陳說,直接表白。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風,“過江”卷起“千尺浪”,風急浪高,直沖雲宵,風之氣力是何等威風;風,“入竹”引來“萬竿斜”,風狂竹伏,萬般無奈,風之外力是何等潇灑。此處,風之強悍,風之強勁,風之強勢,同之前風之溫情,風之柔情,風之癡情形成強烈的反差。任何一種生命都有其“喜怒哀樂”之表現,“風”也不例外。風的變幻莫測便是很好的例證。

講究對仗或對偶,《風》一詩亦如此。例,“解落”對“能開”,“三秋葉”對“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在“興發”方面更為出色的話,則後兩行在“對仗”則更顯特色,“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一過”“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風對自然界物象在風的作用下所産生的變幻鮮活而傳神地表現出來。

綜觀此詩,詩人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了“風”之種種形力,讓人真切地感受“風”之魅力與威力。全詩除詩名外,卻不見風字;而每一句都表達了風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詩連續起來,反映了世問的歡樂和悲傷,表達了“世風”和“人風”。風是善變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風是多情的,姿态豐盈,萬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詩,以動态的描述诠釋了風的性格。

拓展資料:

李峤,唐代詩人。字巨山,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峤是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孫,少有才志,二十歲舉進士。初為安定縣尉,累遷給事中、吏部尚書、中書令。剛直廉正,因觸忤武後,貶為潤州司馬。後召為鳳閣舍人。一生崇尚節儉,反對鋪張。曾反對武則天在洛陽白司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采納。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詩文為當時人所稱道,前與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相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和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後被尊為“文章宿老”。也是武則天至唐中宗時期著名的禦用文人,其詩多為詠風頌物之作,詞新典麗,而内容較為貧乏。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李峤集》,《全唐詩》中有其作五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