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月十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稱為“中元節”,“中元節”在我們老家稱為“七月半”,老家的七月半一般都是七月十三那天就過了,七月十四那天晚上就在房屋的周圍燒紙燒香,有的也還寫包來燒給先祖!
今天是七月十五了,老家雖已經沒有過七月半的氣氛,我想趁着七月半還沒有過完,也來寫寫一下關于七月半的一些習俗和此刻的景象!
也難得回來一次老家過夜,今天晚上天色格外好,素月分輝,銀河共影,月光的籠罩下,深夜的寨子裡一片平和靜谧。剛從白果樹六舅爺家串門回來,在月色的撩撥下,寨子中間的那株大白果樹感覺比往年更高。樹上那最茂盛的枝杈裡,偶爾會傳出雛鳥的“吱吱”叫聲,或是她也在對着月色,急切地召喚着母親的歸來吧。聽,牆角裡斷斷續續地響起數隻蟋蟀陣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咦,那是蟋蟀們又在唱起了歡快的小夜曲了!
如果是膽量小的人,特别是在“七月半”這個寂靜的深夜聽到這樣的聲音,會毛骨悚然!畢竟今天是“鬼節”!這個時候是很少有人在外面走動了,而我還卻是一個人漫步在寨子中的巷道上,畢竟已好久沒有在月色下的家中呆過了。這月下的家鄉,是否還和孩時的一樣?
記得小時候的七月半,常邀上幾個小夥伴漫步在寨子中的巷道上,去看看到底哪裡有鬼?
因為在我們獨山縣境内的傳說:“七月半,鬼亂竄”。七月半節日,我們作為比較頑皮的小孩子都喜歡出來尋找刺激,看看到底哪裡有鬼,結果走遍全寨都看不到鬼,倒看到了老人們在燒香燒紙和喊魂!
七月半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瓜絲油炸粑、五色花糯飯,殺鴨祭祖。主要有:燒紙、寫包、插路香、唱茅草歌、放豇豆花等等。
燒包是用金色和銀色紙折成金銀錠,與紙錢一起裝入用白皮紙做成的包中,包上按族譜列祖列宗考妣順序寫清代數、輩分、姓名,查收,封包金銀數,以及陽孝姓名和年月日期。另封有“車夫”包,以犒勞車夫送達包裹之辛勞。裝好的包于祭祖、晚飯後,在傍晚或夜間在堂屋神龛腳燒,燒包時,按列祖列宗考妣輩分順序由高到低,一邊呼喊祖宗的名字,老祖太老祖太公,老太公老太,爹和奶來要錢去過七月半喏。一邊焚化一邊念念有詞地喊老祖宗,心裡默默祈禱,讓老祖宗快收錢并祈求保佑後人之類的話。
再就是插路香:在七月十四的夜間,點燃香後插在自家門前或路邊,這個點香燒紙不是燒給自家老祖宗的,這是燒給那些孤魂野鬼的。當晚,不論村寨還是城裡,到處燃燭燒香,煙霧彌漫。
唱茅草歌:七月初十至十八,布依族婦女聚集在曬壩寬敞的庭院人家唱茅草歌,多少要從月亮升起唱到月亮落坡。我還清楚記得我小時候,我們寨子上的幾個婦女在唱茅草歌,有一天晚上那個女孩子唱的太入神了,唱得哭哭啼啼的,旁人說是有桂陰奶來招她的魂了,大家趕忙用涼水把她潑醒。而這些年農村唱茅草歌漸漸冷淡,從而轉向獨山縣城了。早些年,一到晚上人們大都自發聚集在八角亭花園一帶,現在又轉到獨山大戲樓草坪上去,男女自結幫對,情歌對答,此起彼伏,圍觀群衆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一般要從七月半前唱到八月十五過後,天氣轉涼了才沒有人唱。
七月半吃鴨子:最近這十幾年來,獨山上下麻一帶的七月半都時興殺鴨子,一到七月半頭幾天,市場上的鴨子供不應求,家家戶戶都要吃鴨子,按我們當地的習俗鴨子不能用來供桌祀祭老祖宗的,所以這一天殺了鴨子不能上神龛大桌,隻能全家人其樂融融的吃鴨。
七月半的習俗,剔除掉其中的迷信色彩,會發現其中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孝道,“人生百善孝為先”,孝是善心、良心和愛心的體現,無論是對尚健在的長輩還是已逝的親人,不忘孝道,這才是七月半的現實意義!
這輪圓月散發出淡淡的銀光,點襯着頭頂那星星點點的夜空,自家新建的房上那潔白的瓷磚在月的映射下,反射出道道銀色的光。一時間,家鄉的七月半,是美麗的月夜,我自己一個人轉了一圈,也沒有發現有鬼,可以說現在沒有鬼了,就怕人的心裡有鬼。此刻,房頭的那幾棵樹葉在微風中的吹動下嘩嘩作響,這一片又一片的葉子湧動中變得如此的深邃和幽藍。。
作者:盧祖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