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解固态硬盤(SSD)前,我們先講幾個術語(名詞)。就像我們如果講解機械硬盤,我們要明白磁盤和磁頭,讀寫部分的機械結構等。
反正吧,磨刀不誤砍柴工。
為了更好地展開說明,列舉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并加以說明。
閃存介紹
上面提到閃存在固态硬盤的廣泛應用,所以在講解固态硬盤的各種算法前需要重點介紹一下閃存的特性。
閃存使用三端器件作為存儲單元,分别為源極、漏極和栅極,主要利用電場的效應來控制源極與漏極之間的通斷;在栅極 與矽襯底之間增加了一個浮置栅極,浮置栅極可以存儲電荷,利用電荷存儲來存 儲記憶。
擦除:釋放浮置栅極的電荷,從而使之變成‘1’,這個動作被稱為“擦除”。
編程:向浮置栅極注入電荷,從而使之變成‘0’,這個動作被稱為“編程”。
2. 内部組織結構
閃存顆粒内部一般由成千上萬個大小相同的塊(Block) 所組成,塊大小一般為數百 KB 倒數 MB。每一個塊的内部又分為若幹個大小相同的頁(Page),頁的大小一般為 4KB 或者 8KB。
3. 數據寫入
4. 數據讀出
在通電 40°C 和斷電 30°C 溫度下,SSD 将将數據保留 52 周,即一年。如表所示,數據保留與活動溫度成正比,與斷電溫度成反比,這意味着較高的斷電溫度将導緻保留率下降。該活動溫度僅為 25-30°C 且斷電為 55°C 的最壞情況下,數據保留時間可能短至一周,這是許多網站所炒作“數據在幾天内丢失”的言論。是的,它在技術上可能發生,但不是在典型的用戶環境中。在現實中,55°C 的斷電溫度對于客戶端用戶來說根本不現實,因為SSD很可能在室溫下存儲在室内某處(壁櫥、地下室、車庫等),溫度往往低于 30°C。另一方面,活動的溫度通常至少為 40°C,因為電腦中的硬盤和其他元件會産生熱量,使之超過室溫
Control Gate: 控制栅ONO: 氧化層Floating Gate: 浮動栅Tunnel Oxide: 隧道氧化層Silicon: 矽與一般原理一樣,數據保留的時長是有技術解釋的。半導體的導電率随溫度而變化,這對NAND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為當它不通電時,電子不應該移動,因為這會改變單元(cell)的電荷。換句話說,随着溫度的升高,電子更快地從浮動栅中逸出,最終改變單元的電壓狀态,使數據不可讀(即SSD不再保留數據)。對于正常通電使用時,溫度具有相反的效果。由于較高的溫度使矽導電性更高,因此在編程/擦除操作過程中電流較高,對隧道氧化層的壓力較小,從而提高了單元(cell)的耐久性,因為隧道氧化層保持電子在浮動栅内的能力實際上決定了SSD的耐久性[壽命]。總之,在典型的客戶環境中,絕對沒有理由擔心 SSD 數據保留時長。請記住,此處提供的數字适用于已通過其耐久性考核的SSD(寫入量達到标稱值)[潛台詞就是隧道氧化層将電子控制在浮動栅的能力已經變得較差了]。因此對于新SSD,數據保留時長要久得多,通常對于基于全新的MLC NAND的SSD來說,數據保留時長通常會超過十年。如果你今天買了一個SSD,并存儲數據,SSD本身将變得完全過時比它将失去它的數據更快。此外,考慮到 SSD 的成本,将它們用于冷存儲無論如何都不經濟高效,因此,如果您希望存檔的數據,我建議僅出于成本原因使用機械硬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