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他死之後皇位沒有傳給兒子,而是由孫子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登基之初,因為各藩王位高權重,手握重兵對中央形成威脅,所以有了削藩的想法。可惜這次削藩卻引得燕王朱棣叛亂,發動靖難之役,最終皇位都被朱棣給奪走了。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朱高熾被他封為太子,後來繼位為明仁宗,小兒子朱髙燨年幼早夭,次子朱高煦被封為漢王,三子朱高燧被封為趙王。四個兒子中,老二和老三都不約而同造反,但兩人卻有着相反的結局。一個慘死絕後,一個當王爺仍然安穩無憂。
慘死的是漢王朱高煦,他之所以謀反還是因為朱棣給他的錯覺。朱棣當初靖難起兵,讓世子朱高熾留守北京,而次子朱高煦則随同征戰。
朱高煦勇猛無當,很快就建立累累功勳,特别是朱棣每每到絕境的時候,朱高煦總能給他意想不到的幫助,讓他轉危為安,所以對于自己這個兒子他十分寵愛。
有着朱棣的寵愛,朱高煦自然野心加大。在朱棣登基之後,商議冊立太子一事,朱高煦呼聲很高,讓朱高煦看到了當皇帝的希望。
一個是自己寵愛的兒子,又軍功卓著,一個是占據正統的嫡長子,朱棣最終選擇了寬厚仁愛,被朱元璋冊為世子的朱高熾為太子。
永樂二年在冊立朱高熾為太子的同時,朱高煦被冊為漢王,朱高燧為趙王,朱棣命他就藩雲南。朱高煦對此頗為不滿意,認為自己為帝國做出大貢獻,卻被打發到偏遠之地,所以他堅持不就藩。
朱高煦留在朱棣身邊,多有違制之事,并且還經常在朱棣面前給太子朱高熾穿小鞋,挑撥是非。後來到永樂十四年,有大臣彈劾朱高煦為不法之事,朱棣一查之下發現朱高煦違法之事達數十起,憤怒之下想将朱高煦貶為庶民。後來是太子朱高熾求情,才免去懲罰,但讓他立刻就藩樂安。
朱高煦無可奈何的去了樂安,但仍然沒有放棄。等到明仁宗去世之時,還曾截殺過當時為太子的明宣宗。
明宣宗僥幸逃過一命,繼位之後因為考慮到政權不穩的問題,所以并沒有處罰朱高煦,而是給予優厚待遇安撫。朱高煦沒有接受,直接在宣德元年起兵。
明宣宗禦駕親征,朱高煦不敵,最終投降。後來明宣宗被廢為庶民,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内。有一次明宣宗去探望朱高煦的時候,差點被朱高煦絆倒而大怒。明宣宗認為朱高煦還有反心,于是将朱高煦扣在三百斤的銅缸中,周圍點滿柴火,将朱高煦活活烤死了。朱高煦的兒子們也沒有逃過一劫,全部被殺。
與漢王朱高煦一樣,趙王朱高燧也曾有反心。漢王被鎮壓審問之時,也曾供出趙王與他通謀,但是明宣宗卻放過了他,仍讓他當王爺,在封國安穩無憂的度過晚年。同樣是謀反,為何差别這麼大呢?
因為朱高煦謀反是闆上釘釘的事情,已經起兵造反了,而朱高燧是有反心而沒有起兵實施。當時漢王被鎮壓,趙王受驚夾起尾巴做人。而且明宣宗認為已經捉了一個漢王,料想趙王不敢輕舉妄動,何必留下弑叔的惡名,所以就放過了他。
朱高燧後來果然不敢再有反心,才得以真正的平安無憂。這就是朱棣的兩個造反兒子,結局相差如此之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