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

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9-02 02:31:12

【本文原創首發,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霍亂時期的愛情)1

文|江徐


1982年,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憑借《百年孤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讓他赢得無限榮耀。而這部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卻陷入深深的孤獨感。對此,馬爾克斯解釋,因為這個家族當中的人都不懂愛情,不通人性,這是他們孤獨與受挫的原因。

不知是否為了給書中人物一條出路,同時也給自己一個交代,三年後,馬爾克斯放棄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以傳統淺白的筆觸寫出一部愛情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

這是馬爾克斯獲得諾獎後完成的小說,他卻認為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因為是“發自内心的創作”。

媒體更是贊賞不已,将它稱為“這部光芒閃耀、令人心碎的小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之一。

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霍亂時期的愛情)2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截圖

我之前看根據原著拍攝的電影,當時被男主角的癡情、他與女主角的延宕半個世紀的愛情打動。最近讀過原著,才發現其震撼之處,不僅在于主題的豐富多樣、情節的跌宕曲折,還在于思想的深刻剖析。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單相思,也是一份至死不渝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一部偉大的愛情教科書,還是深刻的生活啟示錄。

19世紀末18世紀初,南美洲霍亂肆虐蔓延,在此背景下,故事徐徐展開:

男主角阿裡薩與少女費爾米娜因緣際會,一見鐘情。兩人有過隐秘而狂熱的通信交往,但最終,她出于實際考慮,放棄這段戀情,選擇與出生名門望族的阿莫烏爾結婚。從那之後,費爾米娜成為上流社會的富太太,過起相夫教子、優雅幸福的婚姻生活。而阿裡薩,一邊立志積累财富,提升社會聲望,一邊瘋狂地尋花問柳,成為獵豔高手。有朝一日,奪回費爾米娜,這成為他活着的最終目的,愛情成為執念。阿裡薩奮鬥了半個世紀,狂野了半個世紀,也等待了半個世紀,最終盼來這一天——與費爾米娜結合在一起。

簡而言之,窮小子愛上白富美,白富美嫁給高富帥。窮小子發憤圖強,最終人生逆襲,赢來一段黃昏戀。

這是小說的主線。

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霍亂時期的愛情)3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截圖

我在閱讀過程中,感覺整部作品像一棵參天大樹,阿裡薩與費爾米娜之間持續了半個世紀的愛情是這棵樹粗壯的主杆,順着主杆一路向上成長,故事一路向前發展,樹木開枝散葉,上滿挂滿各種類型的愛情,羞澀的、粗暴的、放蕩的、忠貞的、庸俗的、柏拉圖式的、轉瞬即逝的、綿長隽永的……

你能想象到或者想象不到的愛情,其中都有。

它之所以被譽為“愛情小說大全”,不僅因為愛情類型龐雜多樣,更因為作者通過奇形怪狀的愛情故事對愛情本身做出思考。不同的人,對愛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書中一個女人,她認為“愛情首先是一種本能,要麼生下來就會,要麼永遠都不會。”同一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對愛情也會産生不同理解。就像費爾米娜,她從青蔥芳華,到雞皮鶴發,對情感的領悟一定在生活之流中産生轉變。從阿裡薩的角度出發,愛情卻是一種病,跟霍亂一樣狂熱難愈。

讀過曲曲折折幽幽暗暗明明白白長長短短的愛情,對愛情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會有新的感悟。我想,這也是世人稱《霍亂時期的愛情》為“愛情教科書”的原因。

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霍亂時期的愛情)4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截圖

若幹年後,回憶起《霍亂時期的愛情》的創作過程,馬爾克斯表示,對他自己而言,重要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借助這部作品對愛情、時間、死亡、衰老進行的思考。

這些思考,能夠給我們帶來多方面的生活啟示。

當你翻開這本書,一開篇,作者就帶出死亡的震懾力——一個男人,無法消泯時間流逝産生的痛苦,選擇在六十歲結束自己的生命。阿裡薩在信中向心愛之人求婚時,她感到“第一次被死神抓傷了”。當他收到對方肯定的答複時,同樣覺得“看到了死神的面孔”。

作為故事男二号的阿莫烏爾,他是醫生,看到太多死亡,直到他自己人到暮年,某一天從噩夢中驚醒,才真正直視它:“死亡并非僅僅如他所感覺的那樣,是一種始終存在的可能,而是一個切近的現實。”他一生風度翩翩,受人尊崇,最終為了上樹捉寵物鹦鹉而活活摔死。這種收梢,作者似乎在用黑色幽默暗示人生的荒誕與無常。

平安無事的時候,我們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也錯以為死亡遠在天邊,一旦旁觀他人的事故,或者自己置身不幸,才會醒悟,死亡,原來如影随形。正如書中的一句話:“死神是一位冷眼旁觀的隐形客人”

看清死亡的真實模樣,并非為了消極悲觀地活下去,而是從中學會珍惜,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

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霍亂時期的愛情)5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截圖

在過去的201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殘雪,她曾坦言:“我在小說中講的是自己的故事,我是一個始終隻講自己的故事的寫作者。”

無獨有偶,馬爾克斯同樣在小說裡寫着自己經曆、看到、聽到的故事。有一天,他在報紙上讀到一則新聞:一對秘密情人乘船旅行,他們打算重遊故地,卻被船夫謀财害命。随着新聞報道的刊出,愛情故事浮出水面,兩個老人各自有婚姻,穩定幸福,兒孫滿堂,而他們的私情維持了四十年。這成為馬爾克斯創作《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最初契機。

書中某一段時期的情史,其實是馬爾克斯父母的愛情。母親生在普通人家,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父親年輕時候是鎮上電報員,他倆相遇相愛。馬爾克斯的外公對此極度反對,他倆卻異常堅持,暗度陳倉,最終将受阻的愛情升級為婚姻。這跟小說當中費爾米娜父母的愛情經曆如出一轍,也又搭建出費爾米娜與阿裡薩的之間的愛情的框架。

作為聞名于世的作家,馬爾克斯無法理解,如何以簡單的概念和純粹的才智為基礎來寫小說的。他喜歡從自己與旁人的生活中裁剪素材,然後用心組合,最終“搞出一個與衆不同的木偶”。

《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一個從馬爾克斯筆下誕生的,栩栩如生的木偶。

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霍亂時期的愛情)6

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

寫這部小說時,馬爾克斯已年近花甲,有了足夠豐厚的人生閱曆。正如他自己所言:

“我想,歲月的流逝已使我意識到,感情和情趣,即内心的活動,是最重要的。我覺得我要是年輕幾歲,就寫不出《霍亂時期的愛情》。其實,這裡面包含着終身的經曆。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體驗,有我自己的,也有他人的。尤其是,裡面有我以前所沒有的觀點。”

人生如書,書如人生。閱讀一本精彩紛呈的小說,既是在重走書中人跌宕曲折的人生路,也是在分享寫書人豐富深刻的生活體驗。

我想,這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的魅力,也是閱讀的力量。

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霍亂時期的愛情)7

【作者簡介:江徐,80後女子,十點讀書簽約作者。煮字療饑,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