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除了開學,整的最硬的活就是 “ 科技春晚 ” 了。
這不,在華為公布了 9 月 6 号的 Mate 50 系列發布會時間之後,蘋果也緊随其後,提前兩周公布今年的發布會時間。
時間是 9 月 8 号的淩晨 1 點。。。
這兩家就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一樣,前後兩場發布會相隔都不到兩天,這也就意味着。。。
托尼前腳寫完華為,就得熬夜看蘋果,數碼修仙套餐了屬于是。
不過說起來,在發布會之前,今天華為官方也是透了一點了料出來。
其中最讓大家感興趣的,是這回華為要給 Mate 50 系列的影像系統,用上一款自研的可變光圈鏡頭。
從之前網上曝光的專利圖來看,華為的這套可變光圈采用了 6 個葉片來調整鏡頭的光圈大小。
相比正常相機鏡頭的光圈,華為的這套光圈機構在頁片數量上是少了一些,但控制進光量那問題是不大的。
華為這回真要是把可變光圈玩明白了,那手機的影像領域,多少是又多了一個可以卷的點。
這裡托尼先給不太了解攝影的小夥伴科普一下,可變光圈是啥,光圈到底是啥。
簡單來說,相機鏡頭的光圈越大,f 後面跟的數字越小,進光量也就越大。
比如在光線不充足的室内環境下,大光圈鏡頭相比小光圈,會更容易把控暗光下的拍攝環境。
那是不是光圈越大就越好呢?
倒也不是。
大光圈鏡頭雖然進光量大,但遵循物理的透鏡成像原理,它的景深會變淺。
比如你拿着一個大光圈的鏡頭去拍某個物體,對焦對上的位置很清晰,對焦點前後的範圍就會很糊很虛。
當然也有攝影師會追求這樣虛化,但總體而言,純粹的大光圈對日常取景拍攝還是很不方便的。
于是人們想到了,在鏡頭裡放入一組頁片來控制光圈的大小,這就是可變光圈鏡頭。
這玩意兒通常會做在相機的鏡頭上,并由光圈環控制光圈的大小。
想要大一點的進光量和虛化,就把頁片旋開,不想要進光量想要景深,就把頁片合上。
而在手機攝像頭上裝可動光圈,并不是華為頭一遭幹,十幾年前就有廠商做過了。
2009 年發售的諾基亞 N86 ,就在自己的後攝上裝載了 F2.4 、 F3.2 以及 F4.8 的三檔可變光圈。
不過那時候這個可變光圈是自動調節的,并不能向相機一樣手動操作,比較死闆。
步入智能機時代之後,三星的 S9 也設計過一款可動光圈鏡頭,它可以在 F1.5 和 F2.4 之間來回切換。
雖然這款支持手動切換了,但依舊是被限死了兩檔,沒法做到絲滑切換,拍照還好,要想在錄像的時候調整光圈,一亮一暗就會露餡。
而受制于攝像頭模塊體積的大小問題,這兩年廠商們在手機影像的發力方向上,也沒有太考慮過可變光圈的方案。
畢竟能靠計算攝影就能解決的問題,在硬件上費功夫,實在有些沒必要。
大光圈進光量的需求,依靠 HDR 、多幀降噪、高感成像等方式,都可以很好的提升畫面亮度。
甚至是大光圈最擅長的人像虛化,也可以通過景深攝像頭結合算法來實現。
至于說小光圈的拍攝,對于手機來說就更小衆了。
比如像慢門、車流、星空攝影這樣的需求,很少會考慮拿手機去拍,就算是相機拍也要上腳架了。
要是真想拿手機拍,依靠電子光圈,也能模拟出小光圈的效果,拍個長曝或者慢門沒有太大問題。
現在拍照手機,也會有基本的慢門攝影、星空攝影等選項,當然這些也都是靠算法來實現的。
既然算法可以實現這些功能,那為什麼華為還要挖空心思在手機上按一個 “ 可動光圈 ” 呢?
托尼覺得,華為是想要給手機拍照帶來更接近相機的體驗。
這麼說可能有些矯情,但确實,在進光量、噪點的控制以及虛化的自然程度上,擁有物理可變光圈的手機,自然比那些依靠純算法實現效果的手機,在畫面素質上要好不少。
至于到底能好多少,也就隻有等 Mate50 系列發布之後,才能揭曉了。
總的來說,這是華為的一次大膽嘗試,也是不得不邁出的一步。
在與徕卡結束合作之後,華為推出了自己的獨立影像品牌 XMAGE ,想要憑借一己之力,再次拿回之前在手機影像上的話語權。
而奪回話語權的前提,是華為自己需要必須開辟出一條獨特的技術道路來,就像當年做到極緻的 RYYB 一樣。
我想, “ 可動光圈 ” 就是華為準備給XMAGE 打響的第一炮。
另一方面,面對如今卷無可卷的手機影像, “ 可動光圈 ” 的提出,或許會和 “ 潛望鏡 ” 、 “ 一英寸大底 ” 一樣,在将來成為友商們新的競争點。
這麼看下來,未來的一年,手機圈可是要好戲連台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