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從這張照片中認出我的耳機,也有人在問那台發光的真空管擴大機,原來我也是耳機愛好者嘛!所以就來簡單分享一下我的耳機系統。先說好,我并不是專業的發燒友,我相信卧虎藏龍一定有魔人,我的耳機系統都是我之前的同事推薦的,他就是真正魔人級的音響DIY玩家,我充其量隻是很喜歡聽音樂而已,并不像很多大大那樣突變長了一副蝙蝠耳。我也沒有那種像音響雜志把聲音比喻成食物、香味、視覺的文字能力,就平實的跟大家說我最真實的體驗吧~
這就是平常上班的樣子,耳機很少拿下來,所以到我身後都不知道。
我會迷上耳機其實一開始是因為打電動,我本來就很喜歡聽音樂,原本也都是用爛爛的計算機喇叭在聽,心中自嗨的認為音樂的本質比較重要,聲音的好壞是其次。後來我又迷上FPS(Quake系列),有玩過FPS的都知道,PK到最後都是在預測對手移動,聽音辨位很重要,喇叭在這方面很弱,不容易聽到細節和定位,所以我就正式進入耳機系統了。
就像迷上任何東西一樣,你一定會一直換、一直換,最後的極限不是物品的性能,而是荷包的上限,剛迷上耳機我也換了好幾支,最後是選定Sennheiser HD580,主要為了打電動,而且我喜歡大編制的古典樂,低頻對我來說很重要。那支HD580現在還在我家服役,年紀已經超過七年了,除了單體之外全身都爛掉重換過了(耳罩就換了四次,線換了三次)
。我是用計算機組成耳機系統,由四樣東西連結:M-Audio Revolution 7.1聲卡、Perpetual P-3A DAC、小不點II耳機擴大機、Sennheiser HD650。
工作之後比較有錢,加上大部分都待在辦公室,我做過的兩份工作都沒有限制員工上班不能聽音樂(謝謝老闆!!),而寫稿的工作需要專心,音樂可以幫助我專心。所以最後組了上面那套用了一年的耳機系統,都不是新東西,但我很滿意。
M-Audio Revolution 7.1
既然要拿來聽音樂,自然不能用雜音比音樂聲還大的内建音效,魔人朋友推薦這張M-Audio Revolution 7.1聲卡,用的是VIA Envy24HT芯片。不用創新未來的卡,主要是因為SRC(Sample Rate Convertor)的問題,AC97規範得用48KHz來處理音效,但一般音樂都是44.1KHz,大部分的音效芯片在44.1轉到48KHz時都會失真,Envy24HT就沒這個問題,它可以不經轉換直接用44.1KHz做處理。原本我都是用foobar加上SSRC軟件處理44.1 -> 48KHz,後來發現太耗資源,幹脆買一張聲卡解決,我忘了這張卡多少錢,但應該不貴,好像幾百元而已。
加上這張卡的模拟輸出也很不錯,上頭用的DAC芯片是AKM AK4381,聽說還不錯,在還沒買DAC時我是直接拿聲卡接擴大機,後來買了DAC我就用它的同軸數字輸出了。
M-Audio Revolution 7.1,我現在是用它的同軸輸出了,好像用什麼聲卡都不太有差别了。
Perpetual P-3A
這是除了耳機之外,我對整個系統最喜歡的一部機器,它是把聲卡送出來的數字數據轉成模拟音訊的DAC(Digital Analog Convertor),原價要台币兩萬多,我買二手隻要一萬,覺得真的是賺到了,因為這台似乎停産了,不太容易買到。原本是我前同事先買,看他一付陶醉的死樣子,我就說我也要聽聽看,一聽之下不得了,同一支耳機聽到的東西完全不同,音場整個拉大,在聽一些原本空間感就很好的專輯像Red Violin,可以清楚聽到吉他聲是從一定距離的右後方傳來,絕對不是蓋的!
我前同事把這台P-3A裡面大改了一番,電容、OPA好像都換過了,比我的原廠配備還要更好,不過我已經覺得很棒了,希望有天他也能再幫我改一下(Tim!求求你啦~~)。P-3A還有一台和它搭配的P-1A,是數字訊号處理器,解決音樂中的時基誤差,不過我這種耳朵配不起那種高級裝備,更重要的是,我根本不知道時基是啥。
看起來很髒的P-3A,但聲音超好聽,而且又便宜,三千元換那個空間感真是太值得了。
P-3A可以接好幾個訊源,我是插同軸(3号孔),圖上的兩條線是接到耳擴上的。
小不點 II
我買的耳擴都是便宜貨,之前是用iCute,但總覺得聲音雖然清楚,但有點冷硬,後來也是前同事推薦小不點II,上面的真空管聽說是軍用的,被拿來當音響産品也夠檔次的,換成真空管機之後果然感覺不同,聲音比較溫暖,線條也沒有那麼銳利了,變得比較耐聽,而且它的推力也足以匹配我的HD650的高阻抗,不過小不點II似乎把HD650的低頻削弱了一點,覺得有點散散的,細節好像也變少了些,希望隻是錯覺(明明就是欺騙自己!)。
小不點II很便宜,一台才幾百元,真空管底下還有酷酷的藍色LED燈,隻是長期開機下來已經燒掉兩顆不發光了。另外,上頭的真空管很熱,又直接外露沒有保護,我老是在拿東西或關電源時被真空管燙到,而且不知道是屏蔽的問題還是怎樣?小不點II很容易被幹擾,稍微桌子有點震動就會聽到高頻雜音,手機的電磁波就不用說了,三公尺内有手機來電之前我就知道了。
小不點II,由四顆真空管構成左右聲道的放大,原本四顆都會發光,現在死掉兩顆燈了。
Sennheiser HD650
這支好像不用再介紹了,就是Sennheiser動圈耳機的頂級品,也是我的系統中最貴的一項,我買過Sony、鐵三角、Grado的耳機,最後選定Sennheiser是我的最愛,聲音渾厚、低頻紮實,空間感很好(配上P-3A之後就更好了!),聽貝多芬第九号就是一個爽,嘴角都忍不住哼了起來呢!我原本是用HD580聽了好幾年,後來我哥借了他的HD650給我(果然,勸敗都是從借來借去開始),聲音整個往上一個層次,所以我就咬着牙敗了下去,三四千的價格讓我窮了好幾個月,希望它能跟我的HD580一樣,至少撐個十年吧,拜托!
Sennheiser HD650,這支很有名,不用再多介紹了,Google一下就有一堆心得。
foobar
我很久以前就不再聽CD,因為擺台座機實在麻煩,我都用計算機當成音響系統,把CD轉成APE檔案來聽,foobar是必備的軟件,它隻有一個爛接口,反正聽音樂也不必管接口好不好看,能支持最多格式、占最少數據最好。foobar可以用Kernel Streaming輸出,跳過Windows的混音器的幹擾,它也有個DSP(Bauer stereophonic-to-binaural),其實就是軟件的Crossfeed。一般聽耳機都會有一個問題,聲音很像是從腦中發出來,而不像喇叭是從兩邊過來,聽久了很容易累,這個DSP可以把耳機的聲音模拟成兩邊出來,其實效果沒有真正的Crossfeed設備明顯(我聽過一次,真的是很神奇的東西),但我也買不起那種鬼玩意,軟件的擋一下也還不錯,至少能連續聽個半天不會累。
foobar設定成KS(Kernel Streaming)輸出,避免Windows的mixer幹擾。
再加上Crossfeed軟件DSP,連續聽APE無失真壓縮音樂也不會累。
我收手了.....嗎?
音響敗家無止境,我覺得比攝影更恐怖,相比之下我為了打電動買張5000的顯示卡真的是小小小小小小咖而已,之前我同事每個月截稿完就是拿着焊槍惡搞買來的音響器材,桌上堆滿我看不懂的機器和電子零件,一隻快萬元的耳機就挂在隔闆上(要不是有監視攝影機,我早就.......嘿嘿)。我對我現在的系統還蠻滿意的,我聽的音樂很雜,從遊戲原聲帶到搖滾、古典都會聽,這個系統能全部滿足,或許耳擴還可以更好,但我有點想收手了,不然隻要一啟動敗家模式,我就會一路想敗到荷包淨空為止。隻是....聽說有台M3擴大機還不賴...嗯...嗯....。
另外,耳機真的對耳朵有害,為了避免20年後我得裝電子耳才能聽音樂,我的音量調整很嚴格,一定是小于外界的噪音,隻是聽久了還是會耳鳴。之前聽過一個很美的說法,耳鳴時所聽到的尖聲是耳朵的抗議,代表耳朵之後再也聽不到那個頻率的聲音了,耳鳴是他最後的悲鳴。不去面對恐怖的事實,聽耳機果然是蠻浪漫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