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廚房的科學技巧

廚房的科學技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2 06:32:54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1

開篇表明立場,文章并不是無腦的抵制味精。

隻是秉承一個原則,萬物皆有度,過之猶不及。

谷氨酸,僅僅是自然界裡鮮味集團的一員,在動植物裡均有分布。是呈味氨基酸小組裡,業務能力最強的。

與他們旗鼓相當的,還有核苷酸小組,動物體内的肌苷酸,菌菇們富含的鳥苷酸都是優秀組員。

論給菜品增鮮的能力,也是不遑多讓的。

而且,這兩個小組并沒有文人相輕的老傳統。

相反,他們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往往會有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2

茶樹菇

這篇文章裡,我把他們統稱為鮮味因子。

毫不吹牛的說,我們入菜的食材裡,都含有鮮味因子。

隻不過,他們達不到拿來就用的程度,需要我們用一些烹饪技巧和搭配法則去激發鮮味。

可是呢,走習慣了捷徑的人類,連這一點都覺得麻煩。

工業鮮味劑誕生以後,以低廉的價格和極高的效率迅速占領了廚房。

然後就上演了一道哲學的課題:

既然已有魚,為何還要學漁?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3

鮮味濃郁的蝦皮

刺激我做這個斷舍離的決定,是我搜羅了一些上個世紀的菜譜,總結出來了一個現象。

味精出現之前的廚房裡,烹饪技法是華麗的,而味道是純粹的。

棄用鮮味劑,就像棄用不粘鍋一樣,不是不用,而是把他用在合适的場合。

因為他們确實太好用了,會上瘾,會依賴。

會把廚藝,往溝裡拽~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4


先劃個範圍吧,我所說的工業鮮味劑,具有整齊劃一的味道,他們不會單獨出現,但是身影卻已經滲透到了很多調味料裡。

例如雞精,并不是雞肉的精華,而且跟雞肉沒啥關系。

雞精比味精增鮮效果好,原因就是文中提到的谷氨酸跟核苷酸的結合,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過話說回來,雞精還算良心的,隻是有點偷換概念的嫌疑。

但是料酒裡,調進去鮮味劑,就有點過分了。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5

料酒與花雕酒成分對比

當然了,作為發酵集團裡的王牌,醬油早就被拿下了,甚至網上流傳很多劣質醬油,就是味精加色素加水的組合。

這個說法,我沒有條件去實際檢測,不過應該不至于那麼玄乎。

最近還刷到一個商業大V說,火鍋店的清湯就是雞精加水,說實話我覺得也有點有失偏頗。

這些流言可能有些誇張,卻恰恰說明了鮮味劑的負面影響正在越來越大。

給大家貼幾張圖片,看看現在料酒和醬油裡都有啥不該有的成分吧。

之前我也寫過專題文章,我把鍊接放在文末,建議朋友們看一看,别總被那些所謂的“聰明人”蒙在鼓裡了。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6


味精最早就是從海帶裡提純出來的,我們平時吃的食材都是含有鮮味因子的,隻是有的濃一些,有的淡一些的區别。

斷舍離不是拍拍腦袋就能做的,勸大家扔掉鮮味劑的同時,要分享一些烹饪上用食材本味增鮮的實用技巧才行。

敲黑闆了,下面都是重點,每次下廚都是考試,而這些就是考點。

食材間的老搭檔

小雞兒炖蘑菇,土豆燒牛肉,紫菜蛋花湯,番茄炒雞蛋,蘿蔔炖羊肉等等。

這些老菜,因為鮮香味美,經久不衰。

這些經典家常菜的鮮味密碼,就在于他們食材間鮮味因子的跨組聯合作業。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7

小雞炖蘑菇

小雞兒炖蘑菇這道東北菜名片裡,雞肉的谷氨酸和肌苷酸,再加上蘑菇裡的鳥苷酸,三劍客齊上陣,增鮮效果賊尿性。

土豆别看他其貌不揚,土生土長土裡土氣,他的谷氨酸含量很高,與牛肉中的肌苷酸一碰面,鮮味立刻提升一個層次。

這土豆不僅能成全牛肉,什麼肉遇上他都好吃,這種時候,我們都可以把土豆當做味精來用。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8

這是另一種方法,把食材本味看作調味料,在後面的小節裡會詳細說。

扯遠了,繼續說搭配的事兒……

谷氨酸廣泛分布于動植物食材裡,肌苷酸動物食材裡多,鳥苷酸占據菌菇食材。

而且,一道菜裡有兩種以上,增鮮效果會大幅度提升。

在這樣的理論支撐下,大家應該明白食材的搭配原則了吧。

這也是那句老話“葷素搭配,營養美味”的理論依據,再說深一點,食材搭配後也有酸堿調和的作用,能讓菜品味道更好。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9

蝦仁滑蛋

用于菜品搭配的做法裡,有一個大師級的配角,雞蛋。

雞蛋本身就是一個卵細胞,蛋清富含蛋白質,烹饪過程中可以分解出多種氨基酸。

蛋黃裡核苷酸,算的是相對體積内含量最高的,所以他本身就是多種鮮味因子的結合體。

而且,他還有更加金貴的卵磷脂。

所以,雞蛋無論是自己成菜,還是與其他食材搭配,隻用一把鹽把味道支撐起來就夠了。

我還為雞蛋寫過“自傳”,鍊接也放到文末。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10

韭菜雞蛋炒餅條


味道也能借

做菜,就像是玩味道拼圖。

如果哪塊拼圖少了,去找人借也是可以的。

在我看來,食其味不見其形的手法,都算是借味。

以前我寫過的蔥姜水的文章,用蔥姜水給菜品調味,而不吃蔥姜,不就是借了蔥姜味兒嘛。

例如宮保雞丁,給雞丁碼底味兒的時候,常用的做法就是蔥姜水。

炸丸子,怕蔥炸糊有黑點,也用蔥姜水,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11

宮保雞丁

以前我舉過尖椒土豆絲的例子,土豆加上尖椒的鮮味,層次更好。

這次還用土豆絲,胡蘿蔔土豆絲這道菜。

土豆因為土裡長的,沒能像蓮藕那樣做到完全的出淤泥而不染。

而是粘上了不少土腥氣,不過加熱後大部分都會揮發,殘留的那點,用胡椒粉,十三香都可以抹去。

我還有一個好方法,适合小朋友,用微甜味也能掩蓋

隻不過,白糖的甜,比起來食材本味的甜略顯得少了些自然和靈動。

所以,我就替土豆做主,跟胡蘿蔔借了點果甜。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12

  • 胡蘿蔔跟土豆切成一樣均勻的細絲;
  • 四成油溫,下胡蘿蔔絲,轉中火慢炒;
  • 胡蘿蔔絲炒到表面發白,聞到略微的甜味;
  • 蔥花下鍋爆香,炝點醋,土豆絲下鍋翻炒;
  • 鍋邊烹點醋,再烹點醬油,下點鹽調味;
  • 八成熟的時候,加點醬油提鮮,鍋邊再烹點醋;
  • 把醋酸炒沒了,土豆絲炒熟就能出鍋了。

胡蘿蔔絲先見油的好處,一個是口感不硬,另一個是能讓胡蘿蔔的甜味充分激發。

而且,甜能馴服醋的尖銳,吃起來味道更溫順一些。

大家試試這道菜,胡蘿蔔别太多,土豆絲的四分之一就行,隻有回甜,不是甜口。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13


食材當做調料用

有一種很有意思的思維方式,叫做逆向思維。

從結果,往回推,推出過程和原因。

我們現在常用的調味料,他們最初是什麼樣子呢?

一道菜品,若是味道過于單一,難吃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除非是主食材個人魅力十足,能夠撐得住食客味覺的挑剔。

否則,大概率是會被冠上難吃的标簽的。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14

大家發現,味道在合适的範圍内,種類越多,形成的融合味層次越分明,鮮香味越濃郁。

為了堆積味道,我們現在使用調料提鮮,香料增香,小料炝鍋等等手段。

調料,無非就是承載味道的載體。

尤其是鮮味系調料,他們本身也應該是從自然界的食材裡提煉出來的。

那調料出現之前,鮮味因子由誰提供呢?

答案很明顯了,食材本身就是調料。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15

幹貝粥

我們從現代流傳下來的某些烹饪習慣上,也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迹。

沿海地區的人們,喜歡用幹貝,海米增鮮,

還有人用昆布和柴魚片增鮮。

所以,大家的想法可以返璞歸真一點,把食材當做調料來用。

當你開始動這個心思的時候,就會發現,香料裡的花椒,八角,桂皮,香葉不也是食材嘛。

更别提小料裡,蔥姜蒜,香菜辣椒的,不光用他們做菜,我們北方人還喜歡吃小料刺身呢,當然了,生姜一般人不吃……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16

煎餅卷大蔥

然後,大家就會理解,為什麼有的廚子習慣炖魚的時候放點芹菜或者尖椒了。

我老家的省份,有個挺有名的菜叫“神仙雞”。

腌雞肉用的是蔥姜蒜,芹菜胡蘿蔔香菜等等一些新鮮蔬菜打成的泥。

這時候,這些蔬菜,都是調料。

再說點具象的,平常家裡做菜的時候,蔥綠,姜皮,蒜根,香菜根,胡蘿蔔皮,洋蔥皮等等這些“有味兒”的菜的下腳料,别扔。

用他們來腌雞肉,腌魚肉,變廢為寶,而且味道真的好。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17

布衣神仙雞


水也不是省油的燈

水有海納百川的豪氣,在烹饪中也是承載鮮味的重要載體。

我在專欄裡寫過高湯的技法,也在文章裡提到過家常版“低湯”的做法。

不過說老實話,一勺單純的湯,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但要是肯稍微多花點功夫,做點複合水出來,就有意思了。

我有一次邀請朋友來家做客,做菜的時候把一些蔬菜扔到砂鍋裡煮,中途把一些雞肉下腳料扔進去了,又扔了點豬肉,又扔了點蝦殼,當然了,得要一點酒和胡椒粉去腥。

本來這個湯,我是打算第二天做牛肉面的沖湯的,結果那天我老婆以為是我給朋友做的湯,就給大家每人盛了一碗。

喝了湯以後,有個朋友開玩笑說,你是不是拿味精水忽悠我們呢?

雖是一句玩笑,但卻說明了一件事,獲得鮮味沒有那麼難。

為了證明我的清白,我把砂鍋端上桌讓他看了看鍋裡的東西,這小子學會以後,回家在他老婆面前露了一次大臉。

廚房的科學技巧(廚房斷舍離)18


文章最後,分享下我對味精的使用吧。

有些菜品,因為技法的限制,鮮味獲取相對難一些,所以還是需要味精助陣,不過要嚴格控制用量。

涼菜,可以适當用一點點,不過涼菜裡醋和糖還是最好的助手。

白灼,清炒這種手法裡,尤其是食材鮮味相對淡一些菜,也可以少加一點點。

出鍋前加,加早了也沒用,谷氨酸鈉超過120度會變身成為焦谷氨酸鈉,失去增鮮效果。


好了,啰哩啰嗦又寫了這麼多,能對大家廚藝有一點幫助,就不白寫。

喜歡這類型文章的朋友,記得點擊關注,别錯過後面的更新。

料酒的文章:

扔掉了所謂的“蔥姜料酒”,我做的肉菜突然變香了

醬油的文章:

淪為“液态鮮味劑”的生抽,毀了醬油千年的美名

雞蛋的文章:

沒想到,把“雞蛋”研究透以後,我做菜越來越香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