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新學期上幼兒園了。
像所有的家庭一樣,從報名入園、到試園,再到正式開始幼兒園全天生活,家裡的大人們似乎總會忐忑不安喜憂參半。
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接送都是姥姥姥爺負責。工作原因,我不知道她第一天上學是什麼樣的,第一個星期的狀态也已經記不清楚了。
現在,外甥開始幼兒園全天生活的時候,依舊需要由姥姥姥爺負責接送(軍人老師工作原因)。一切又好像重新浮現在眼前。
作為曾經的幼兒園老師,再次近距離地看到了家長和老師的雙面處境。
一些家長不知道的事老師們在幹什麼?怎麼左盼右盼,孩子在幼兒園的照片動态還是沒有更新?
忙碌的瞬間太多了。
孩子需要引導,需要耐心解釋說明,需要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一句提醒的話,經常需要重複上百次。比如上廁所洗手喝水,隻要有一個孩子上完廁所沒有洗手,或者洗完手沒有在運動開始之前喝水,就必須要耐心等待再提醒。
當老師時每天說的話,會比平時多365倍到3650倍。
需要非常好的體能。幼兒園時期的個人體重,從來沒有超出過97斤的門檻。上下樓梯,彎腰蹲下,站起奔走,跳舞歌唱講故事表演。潛能被全盤激活全面發展運用。
每天放學的時候,孩子們都走了,會有一瞬間突然覺得耳朵失聰。因為校園裡突然間安靜了,鴉雀無聲。真的會掉顆紙團都能聽到。
更别提全天候的警惕戒備,處處留意安全隐患。一旦發現警情,就要第一時間采取特種兵一樣的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确保孩子完好無損。唯恐哪一個孩子出現安全問題,毋甯說是拿着賣白菜的錢,操着賣白粉的心。
整理照片,備課,做環創,做計劃總結報告,參加培訓,及時與家長互動溝通,為家長們答疑解惑。都是所有老師的常态。
大家普遍覺得幼兒園老師像保姆,其實保姆的事情确實是一點不落全做了,同步要進行的,還有教室及活動場所的環境布置,集體生活中的課堂常規和活動常規,孩子們之間相處的方式引導,教研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活動内容,孩子生活學習的細節觀察、記錄和進一步的總結、反饋。
每一位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要觀察到所有孩子的特質,是一件有挑戰的事情。
集體生活顯然更容易讓老師區分孩子們的優勢所在。大多時候,大人們會以外向内向來對孩子進行第一步的區分。幼兒園活動中,這樣的區分并不代表要把孩子分開,相反,有的外向型孩子内心也會特别敏感,而内向型孩子也有活躍調皮的間歇。所以任何時候老師都不能随意為任意一個孩子貼标簽。
最貼近家長感受的有:家長會。家長問題答疑。家長矛盾協調。家長日常溝通。
老師的心,時時刻刻圍着孩子轉不停。
家長亦然。
一些老師不知道的事外甥試園結束,正式開始在幼兒園的全天生活了。相比較媽媽的擔心,姥姥表現得格外憂心忡忡。擔心孩子吃飯睡覺上廁所……。
前兩天外甥入園都沒有哭,晚上接的時候,外甥也幾乎沒有回答姥姥的任何問題。我并不敢太多說什麼。剛入園的孩子,剛接觸一群孩子的老師,和剛離開外孫的姥姥,心理上大都是脆弱緊繃的。
不知道為什麼寫到這裡突然想到有一個詞語,叫做心照不宣。
到了第三天入園的時候,外甥情緒出現了波動。姥姥的眼睛瞬間就紅了。還好下午放學後姥姥姥爺和外甥同班的小朋友家長商量,把兩個小夥伴約在一起玩,盡可能去減少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的無措和孤獨感。
也終于身臨其境地體驗到,曾經可能有那麼多殷切的疑問在小班孩子家長的心裡盤桓。孩子回家後回答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會留給家長N多無限的遐想空間。也不知道自己曾經帶的那些小班寶寶們,開學初回到家後都收獲了哪些十萬個什麼怎麼樣。
而同時空的老師,幾乎沒有可能關注到班裡每一個孩子的每一個細節。集體生活的方式,決定了老師必須按集體規則來統一對孩子們提出要求。
集體常規,是所有孩子參與集體活動所必須要學習與體會的重要一課。也是保證所有孩子身心健康、能夠在相對秩序的環境中學習新能力接受新事物的必要條件。除非哪個幼兒園裡的老師隻需要關注一個孩子,隻對一個孩子負責。
網上看到很多家長糾結孩子剛入園的焦慮問題,放學後跟孩子一見面就各種盤問。今天開心嗎?在學校吃了什麼?有沒有拉臭臭?認識好朋友了嗎?有沒有人欺負你?老師表揚了嗎?
孩子的答案,其實多半取決于家長的問題。比如你說今天在學校睡覺了嗎?睡了。吃的什麼呀?什麼呀。孩子一邊玩,一邊重複你的句尾。
這時期孩子的記憶和想象,還是有一部分是交替重疊的。剛開學沒幾天,一切都還陌生,孩子的注意力和家長的關注點并不同步。家長的關注還多半會影響孩子的注意方向。
家長總是問孩子有沒有受欺負,孩子就可能會延伸出受欺負的感受,但這可能并不是真實情況。
多正向語言引導孩子,孩子也會更加朝着正面反饋成長。比如關注孩子反饋的學校的遊戲規則、課堂上新學的兒歌、進餐時不說話吃完飯送餐具、認真洗手多飲水等更有助于孩子融入集體生活的親子互動。
守護期待孩子進步的同時,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和信任感。
愛和信任,交給時間時間會解釋一切的。因為愛和信任,是相互的。
還記得帶小班的時候,那些至今都記憶猶新的片段。有的孩子天生善于親昵長者,拉着老師貼着老師說喜歡你;有的孩子完全淡定坦然,不拘一格也喜提老師贊賞;有的孩子不喜歡睡午覺,堅持要坐在床頭,直到半個月後困得實在睡不着了也覺得教室裡很安全老師很親切,突然就呼呼大睡非常香甜;有的孩子每天都會哭到手足無措,半個月後也突然喜歡上了小班的生活,完全認可接納了老師和新夥伴。
當然,九月隻是開始,十月份國慶節回來還有新一波的分離焦慮。但是焦慮情緒都會慢慢得到緩和的。
如果老師沒有發活動照片和活動表,也不要憑空想象猜測,有機會的話可以看一看班級的一周活動安排。如果孩子依舊有情緒波動,也還是要堅持按時入園,避免孩子産生逃避心理,盡量減少拖延或者請事假。
相信孩子。也相信老師。時間就是最好的答案。就像一位二胎媽媽說的,老大入園的時候,心情就像過山車,陰晴圓缺起伏不定。老二入園的時候,就沒有太大感覺了。一切坦然。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的孩子媽媽,寫在後面的話
女兒在幼兒園的時候,每天早上她上學的時候我已經上班走了,每天下午她放學的時候我還在學校繼續每天的備課環創和家長溝通。雖然在一個園裡,偶爾也不過在操場上打個照面,其他時段完全無交流。工作職責所在,也怕幹擾她的正常集體生活。每逢節日比如元旦遊園會母親節活動運動會等,女兒是從來不會由媽媽陪伴的,她的重要活動我全部缺席。運動會賽場上,我們還是對手,我永遠為自己班裡的孩子們加油呐喊。
這大概是所有老師的常态。
忙碌導緻無法兼顧,遺憾也是無從彌補的。
我隻能在開學前的晚上,為她在枕頭和被褥的角上,親手縫上她的名字,加上兩顆愛心。告訴她午睡的時候想媽媽的話,可以摸一摸愛心,這樣就和媽媽心連心了。或者為了讓她多睡半小時,在早起分别的時候,親親她的手心,告訴她這是魔法親親,可以裝在口袋裡,想媽媽的時候掏出來一顆。
相比較起來,焦慮更多的反而可能是大人們。孩子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強。如果你也有分離焦慮,可以嘗試告訴自己前面這句話。
因為太忙,也就沒有機會去細想女兒在面臨新的環境時,可能會遇到的許多陌生情況。還記得女兒的老師告訴我說,一開始孩子聽不懂正反話,課堂上希望小朋友們都安靜下來,老師說了一句誰還有話要說,女兒竟然舉手了,完全聽不懂老師是在生氣。小孩子真的是很真實的,不懂的太多。就需要老師尤其包容和有愛心。
作為老師的孩子,女兒的學号排在班級最後一個,班裡所有列隊活動的時候,大多數會按學号站隊。學期末的一次親子活動中,姥姥帶着女兒參加,我照例是分身乏術。讓姥姥沒想到的是,全班孩子都參與的一個遊戲,因為時間問題,女兒排在最後一個還沒完參與就結束了。這件事情讓姥姥記憶深刻,一直有點耿耿于懷。我可以理解。幼兒園老師,無從完全兼顧每一個孩子。
彼時我恰巧作為一個媽媽,能夠同步理解到班裡的孩子,同步獲悉到他們的成長環節的關鍵點,以及可能存在的成長問題,也盡可能細緻地兼顧到班裡的每一位孩子。把班裡的孩子都看做自己的孩子,把自己賦予媽媽和老師的雙重身份,讓孩子們慢慢地收獲安全感。孩子們也打從心底裡接受了我——這個陪伴他們人生道路上第一個集體生活的可以信任的大夥伴。但也并不是說就能保證完全沒有疏漏,所以還是需要家長們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相互信賴,真誠溝通,才能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快樂童年,和美好的校園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