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薇,這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女歌手,已經成為了流行聲樂領域的最強女歌手,沒有之一。她表達了華語流行音樂下一階段的聲樂進步方向——上下共鳴腔的平衡統一。這也是歐美音樂聲樂的秘密。
李佳薇的五組高音強度令人驚豔。甚至可以說在非國家隊的流行女歌手之中李佳薇的黃金五組高音質量,無人能敵。或者是,她的音域和單音質量完全可以和國家隊相提并論,乃至于在聲音辨識度和成名曲廣泛度上超出了國家隊選手,但是在情緒化和文化表達上不如譚晶為主的國家隊。
在音色上,李佳薇屬于流行技巧大滿圓,而且衍生除了部分的華語民族唱法和完善的歐美唱法。具體音色技巧如下:1:聲帶邊緣化;2:胸聲漸強;3:強混金屬芯;4:弱混空靈感;5:頭聲和音;6:平衡混轉音;7:面罩共鳴;8:咽音;總體上,凡是存在的聲樂技巧都可以在李佳薇身上看到比較完美的表達。
在音域上,李佳薇堪稱流行女歌手的天花闆模闆。低音D4,高音C6,所有音高的單音質量都到達了國家隊咬字質量水準。換句話說,李佳薇如果不是馬來西亞人而是出生在内地的話,國家隊選手之中,必定有她的位置。這個音域質量,直接是老天爺追着喂飯的典範。
在腔體共鳴上,李佳薇更是驚為天人。他的單音質量核心已經從一般而言的T1級别唱功,來到了追求甲杓肌力量感的民族、美聲單音質量層次。李佳薇的聲線金屬芯力量感維持,是完美的世界級表達。換句話說,李佳薇擁有歐美歌手的聲線的力量感、爆發感,李佳薇破解和表達了流行音樂下一個階段的進步性方向——上下共鳴腔體的平衡态表達。
尤為值得贊賞的是,李佳薇唱過很多版本的Live《青藏高原》,在她演唱《青藏高原》時,完全沒有作為馬來西亞出生,台灣長大的局限性痕迹。而是展示了完美的藏族腔,寬廣、厚度,單音質量更是輕松來到了B5的質量弱混層次。在聲樂天賦上,李佳薇是堪稱完美的存在。
如果将李佳薇和韓紅、譚晶相比,李佳薇的單音質量應該是高于韓紅、低于譚晶,但是在Live表現力之中,李佳薇比韓紅和譚晶都更具有流行音樂的張力,畢竟韓紅和譚晶是通俗類型。通俗和流行的具體處理上還是有着很大不同。
以下,簡單以音色、音域、腔體三個方面來闡述李佳薇的唱功。
1:音色;李佳薇的音色構成,是她唱功強大的最好體現。她的音色是一個十分明顯的階段性進步性,這和她不同階段對于音樂的理解和審美有直接關系。簡單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早期出道:聲帶邊緣化為主、弱混為高音表達;
2:中期階段:注重低音質量,胸聲漸強為主,強混金屬芯為高音表達;
3:如今巅峰:注重音色力量感,混合共鳴為主,偏向于甲杓肌和環甲肌的高度統一性,咽音為主。頭聲為輔,以下來分階段闡述:
早期-聲帶邊緣化:聲帶邊緣化的技巧,是提供聲線柔性聽覺為主的技巧,具有氣息包容感和沙沙感的聽覺特色。是華語音樂之中女歌手的主要音色技巧,可以增添女性聲線的柔和魅力。
本質上是環甲肌和甲杓肌肌肉的同時機能控制,環甲肌拉伸聲韌帶,甲杓肌完成居中聲韌帶的閉合傾向,如此聲門裂居中閉合兩段通道放大,呈現8字型傾向。氣息通過聲門裂時會造成兩段的泛音加劇,具有柔性和氣息的沙沙包容感。
早期-弱混:高音區的混音,可以提供較好的上行空靈感。是華語女歌手的主要副歌音色,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講的假聲。但實際弱混并不等同于假聲,是真假聲混合裝填。隻是假聲的參與度比真聲要高。
一般而言有幾種假聲音色,一般男歌手的假聲,就是質量最低的弱混,真聲參與度很低。比如張學友、劉德華這類假聲。音色割裂較重,喉位波動很大。而李佳薇屬于頂級的弱混,真聲參與度很高,這樣讓假聲具有較高的真聲依附點,具有很強的舒适感,這是空靈感的關鍵。看似虛浮,實則喉位一緻。
中期-胸聲漸強;這是李佳薇的一個重大審美進步。不論是是聲帶邊緣化還是弱混,都是華語主流女歌手的核心選擇。主流就代表着同質化,而商業的本質上是求同存異的狀态。求同隻能分一杯羹,而存異才能占據更好的資源。
胸聲漸強就是T3級别歌手和T2、T1級别歌手的核心所在。胸聲漸強意味着,歌手對于甲杓肌和環甲肌的意識進一步加強,明白低音的重要性。低音作為情感的載體,是音樂審美之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底子。進入胸聲漸強的領域,是踏入專業審美的關鍵。也是低音比高音難唱的所在。
中期-強混金屬芯:這是T2級别歌手朝着T1級别邁入的關鍵。從21世紀開始,基本就形成了一個套路:副歌用假聲的套路。常見于梁靜茹、王菲、劉若英等女歌手,但實際上這俨然是很低級的審美,甚至可以說是能力不足的最好體現。
在聲樂之中,能用真聲就用真聲,這是一個基本鐵律。因為真聲才是情感的最好載體。在真聲的基礎上完成特色音色的弱混點綴,是比較合理,可以提供音樂音色豐富度。
而強混金屬芯就是真聲的高音區音色,具有完美的現場聲壓,穿透力,感染力,是情緒的核心爆發點。李佳薇的強混質量極高,等同于國家隊,其中A4-G5的強混聲壓可以和韓紅。譚晶相比。
後期-混合共鳴:國家隊或者說是世界級别唱功的核心。流行聲樂的核心唱法是基于喉上關閉的,喉上關閉的弊端是上共鳴腔過度開發,而下共鳴腔卻被忽視。比如職業歌手唱歌普遍追求空靈感、旋律感、輕盈感,但很少有人追求厚重感、豐富感。
而歐美音樂為什麼聽起來那麼炸裂,就是因為他們的=共鳴腔體的下共鳴腔占據了極大的部分,下共鳴腔的意識是指胸聲和咽音成分。胸聲,是美聲和民族唱法的關鍵,同樣也是歐美流行音樂,比如阿黛爾就是很典型的完美胸聲共鳴擴大。
胸聲共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開發甲杓肌能力,讓聲線具有厚重感和力量感。而在胸聲共鳴的同時,上共鳴腔的上颌窦、頭聲、都是需要同時完成的。因為本身共鳴腔就是連接的。這就涉及道另一個單音質量的秘密——面罩共鳴;
後期-面罩共鳴;面罩共鳴是上共鳴腔的秘密所在。以發音點為核心,朝着周圍腔體擴展的秘密。發音點的标準位置是上颌窦,上颌窦和篩窦、蝶窦、額窦都是共同的,而蝶窦是提供立體音效,額窦是提供頭聲共鳴泛音、當整體一同參與共鳴時單音内容度就會提升,具有反複咀嚼而不會輕易厭倦的效果。這就是單音質量。
總體上,李佳薇是流行音樂之中将上下共鳴區完成統一性最好的歌手,比林俊傑還要好。這也是下一個階段華語音樂的聲樂大方向。也就是說,華語會有越來越多的歐美腔。是的歐美腔,畢竟李佳薇的做的還是将歐美圈引入華語,但是在風格類型上,還有更好的開拓空間。
2:音域;
李佳薇理論音域:D3-B4-G5-C6;
李佳薇質量音域:E3-G5-B5;
李佳薇的音域,是女歌手的天花闆級别的存在。實際上按照一般歌手的要求,李佳薇的質量音域就是他的理論音域。但是如果按照國家隊的水準要求,那麼有3key左右的空間。
E3-B5,一共兩個半八度,橫跨18度。這18度之間,李佳薇的能力都稱得上是完美狀态。低音厚重,中音輕盈,高音夯實,三種音區有存在重多重技巧音色來彌補補充,複雜多變,符合商業審美的極緻需求。
在李佳薇的音域之中,五組高音是李佳薇最卓越的能力。一般而言對于女歌手,D5強混是第一個門檻,E5強混是第二個門檻。大部分女歌手都被這兩道門檻擋在外面,即使是強于席琳迪翁,她的E5也不得不用咽音做備用音,具有較大的割裂感。而E5對于李佳薇而言很輕松,倒是C#5的換聲點,讓李佳薇有點局促和卡殼。
E5之後,就進入了李佳薇的強勢區,F5-B5之間,李佳薇都具有強混能力,但是最佳質量高音應該是F#5的強混,G5強混就有些過于頭聲化,聽覺美感上不如F#5,倒是弱混層次G5、B5效果較好。
這個五組高音能力的表達,已經是妥妥的國家隊水準。B5就是《青藏高原》的原Key,李健的青藏高原表現的很不錯。而且并不是像譚晶、韓紅那般的偏向民族唱法較多,而是以流行唱法較多的形式完成轉變。這一點很難得可貴。
而除了五組高音之外,我個人認為李佳薇在A4的表達,很強大。其實A4要唱好的難度比F#5要更高。因為對于女歌手而言,A4屬于中音區,中音區的表達,設計道音樂審美和單音質量。而李佳薇恰恰是以上下共鳴腔的混合為主,面罩共鳴為輔,展現出極高的單音質量。她的A4效果不輸林志炫,中音的聲壓也極大。
從音域角度,李佳薇具有妥妥的世界級表達,但是也有一定的劣勢:換聲技術不是很頂尖。
3:腔體共鳴;李佳薇的腔體共鳴能力,是基本圓滿狀态而且有個人理解。從音色部分的講解就知道各種音色的把控的推動力就是腔體能力。基于她的音樂審美有較強的護嗓極緻,李佳薇具有了個人理解。在這裡就需要講到——咽音。
咽音在李佳薇的Live之中是比較少見的,但是在他翻唱阿黛爾的Live之中還是能聽到。咽音的本質是護嗓和訓練下共鳴腔,大部分歌手都隻是看到咽音的科學性護嗓。由此衍生多用咽音,比如孫楠就是典型的咽音唱法。但是李佳薇能夠看到更多:訓練下共鳴腔。
咽音訓練下共鳴腔的核心有兩點:1:胸聲共鳴;2:喉位對抗。
一般而言,咽音具有極高的穿透力和音色亮度,同時聲音還越唱越大。本質上都是以胸共鳴為核心。而喉位對抗的本質上是指咽音對于咽喉部肌肉的鍛煉。
李佳薇的強大在于,她在全面擁有各種腔體能力後,依舊在進步。并且在咽音的訓練過程之中發現了共鳴移動的意識。将喉上關閉的整體纖細輕盈聲線,下移至咽喉部,以喉位對抗作為護嗓核心,以胸聲共鳴為調動甲杓肌的核心動力。這樣的情況之下,李佳薇才能完成五組音區的完美展示。
這樣的頂級唱功女歌手,希望能有更好的資源和作品出現。而并非需要靠着兼職房産中介來度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