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實驗題套路?第I卷(選擇題)1.為探究溴乙烷與NaOH的醇溶液共熱發生的是水解反應還是消去反應,甲、乙、丙三名同學分别設計如下三個實驗方案:,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高考化學實驗題套路?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第I卷(選擇題)
1.為探究溴乙烷與NaOH的醇溶液共熱發生的是水解反應還是消去反應,甲、乙、丙三名同學分别設計如下三個實驗方案:
甲:向反應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顔色很快褪去,則可證明發生了消去反應。
乙:向反應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後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淺黃色沉澱生成, 則可證明發生了消去反應。
丙:向反應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顔色變淺,則證明發生了消去反應。
則有關上述實驗方案叙述( )
A.甲正确 B.乙正确 C.丙正确 D.上述實驗方案都不正确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A、反應混合液中存在氫氧化鈉,溴與氫氧化鈉反應而褪色,不能說明發生了消去反應,甲錯誤;B、溴乙烷發生水解反應也會有此現象,不能說明說明發生了消去反應,乙錯誤;C、反應混合液中的醇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顔色變淺,不能說明說明發生了消去反應,丙錯誤,答案選D。
考點:考查對鹵代烴發生消去反應實驗的判斷
2.我們學習化學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下列家庭小實驗不合理的是( )
A.用灼燒并聞氣味的方法檢驗真皮衣料
B.用澱粉和水檢驗食鹽中的碘元素
C.用食用堿(Na2CO3)溶液洗滌餐具上的油污
D.用食醋除去熱水壺中的水垢
【答案】B
【解析】食鹽中的碘元素以KIO3的形式存在,用澱粉和水不能直接檢驗。
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索鎂粉與溴水反應的機理,做了如下四組實驗:
①将鎂粉投入冷水中,未見任何現象;
②将鎂粉放入溴水中,觀察到隻是開始時産生極少量的氣泡,但溴水的顔色逐漸褪去;
③将鎂粉放入液溴中,未觀察到任何明顯現象;
④向含足量鎂粉的液溴中滴加幾滴水,觀察到溴的紅棕色很快褪去。
則下列關于鎂與溴水的反應機理論述中正确的是( )
A.鎂粉隻直接與溴水中的溴反應
B.鎂粉隻與溴水中的酸反應
C.産生極少量的氣泡是由于鎂粉與水反應得到
D.鎂粉在水的催化下與溴發生反應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實驗現象可得出結論:①鎂不易與冷水反應。②和當水中放入溴時鎂粉緩慢發生反應,溴逐漸消耗。③鎂與液溴不反應。④鎂粉和滴加幾滴水液溴,瞬速反應,溴很快消耗完全。綜上所述鎂與溴水的反應機理是:鎂粉在水的催化下與溴發生反應。現象為:D。
考點:考查鎂與溴水的反應機理論的知識。
4.下列各項實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C2H5Br和NaOH溶液混合後水解,取上層清液,滴加AgNO3溶液檢驗溴元素
B.為增強高錳酸鉀溶液的氧化性,可用鹽酸将高錳酸鉀溶液酸化
C.将苯與溴水混合後,再加鐵粉,即可制得溴苯
D.在測定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中和熱時,氫氧化鈉溶液應過量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C2H5Br和NaOH溶液混合後水解,因為C2H5Br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上層清液不能用來檢驗溴元素,要取下層清液,故A錯誤;B鹽酸可以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故為增強高錳酸鉀溶液的氧化性,不可用鹽酸将高錳酸鉀溶液酸化,一般加入的是硫酸,故B錯誤;C中,應該是将苯與液溴混合後加入鐵粉,在加熱制備溴苯,故C錯誤;D中為了減小誤差,在測定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中和熱時,氫氧化鈉溶液應過量,故D正确。
考點:化學實驗
點評:本題考查了化學的一些常見的實驗,這是實驗均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常常是高考命題的熱點,本題難度中等。
5.下列實驗裝置是探究銅絲與過量濃硫酸的反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裝置①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結束
B.若将反應後②的試管取下,在通風櫥中加熱,會産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溶液呈紅色
C.③中石蕊溶液變紅色
D.為确認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觀察溶液顔色
【答案】D
【解析】銅和濃硫酸反應生成SO2、硫酸銅和水。SO2溶于水顯酸性,能使石蕊試液顯紅色,所以選項ABC都是正确的。D不正确,應該是把試管中的溶液倒入水中,因為試管中還含有濃硫酸,答案選D。
第II卷(非選擇題)
6.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用碳素鋼(即鐵和碳的合金)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一](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後移入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後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 。
(2)稱取碳素鋼6.0 g放入15.0 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後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氣體Y。
①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之外還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認其中的Fe2+,應選用 (選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學取560 mL(标準狀況)氣體Y通入足量溴水中,發生SO2+Br2+2H2O=2HBr+H2SO4反應,然後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适當操作後得幹燥固體4.66 g。由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為 。
[探究二]根據上述實驗中SO2體積分數的分析,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有Q1和Q2兩種氣體,其中Q1氣體,在标準狀況下,密度為0.0893 g·L-1。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裝置(假設有關氣體完全反應)。
(3)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 。
(4)分析Y氣體中的Q2氣體是如何生成的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已知洗氣瓶M中盛裝澄清石灰水,為确認Q2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洗氣瓶M于 (填序号)。
A.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6)如果氣體Y中含有Q1,預計實驗現象應是 。
【答案】(1)鐵被鈍化
(2)①D ②0.80
(3)檢驗SO2是否除盡
(4)C+2H2SO4(濃)CO2↑+2SO2↑+2H2O
(5)C
(6)D中的固體由黑變紅、E中的固體由白變藍
【解析】(1)由于在常溫下,鐵在濃硫酸中鈍化,從而在鐵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所以不再和CuSO4溶液反應。
(2)①Fe2+具有還原性,可以被KMnO4(H+)氧化,從而溶液褪色,據此可以鑒别,答案選D。
(3)M=0.0893 g·L-1×22.4 L·mol-1=2.0 g·mol-1。所以Q1為H2。
由于C能被濃H2SO4氧化成CO2,所以Q2應為CO2。檢驗H2用CuO,而檢驗CO2氣體需用澄清石灰水,在驗證CO2之前,須除盡SO2氣體,所以A裝置用來除去SO2,B裝置用來檢驗是否除盡,M裝置應放在B、C之間。若有H2,CuO應由黑變紅,CuSO4由白變藍。
7.鐵在冷的濃硫酸中能發生鈍化。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将一定量的鐵與濃硫酸加熱時,觀察到鐵完全溶解,并産生大量氣體。實驗室現有下列試劑:0.01 mol/L酸性KMnO4溶液、0.1 mol/L KI溶液、3%H2O2溶液、澱粉溶液、蒸餾水。請你協助他們探究所得溶液和氣體的成分。
【提出猜想】
Ⅰ.所得溶液中的金屬離子可能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種或兩種;
Ⅱ.所得氣體中可能含有________中的一種或兩種。
【問題讨論】
有同學提出,若另外選用KSCN溶液,則僅利用KSCN和H2O2兩種溶液即可完成猜想Ⅰ的所有探究,判斷該方法是否正确并進行評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出猜想】Ⅱ.SO2、H2
溶液紫紅色褪去 含有Fe2+(或溶液紫紅色不褪去,不含Fe2+)
另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I澱粉溶液 溶液變為藍色
甲中KMnO4溶液褪色,乙中KMnO4溶液顔色不變,試管中收集到氣體
【問題讨論】 不正确,若溶液中含有Fe3+,則無法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解析】解答本題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1)明确實驗的目的是驗證溶液和氣體的成分;
(2)根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離子Fe2+(鐵過量)、Fe3+或兩者的混合物,選擇合适的試劑進行檢驗;
(3)根據氣體的可能成分SO2和H2選擇合适的試劑進行檢驗。
鐵與濃硫酸加熱時,産生的金屬離子可能有Fe2+(鐵過量)、Fe3+,産生的氣體可能有H2(鐵過量)、SO2。Fe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Fe3+具有氧化性,可把I-氧化成I2可使KI澱粉溶液變為藍色;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被其吸收。
8.某同學對Cl2與KI溶液的反應進行了實驗探究。反應裝置如下:
通入氯氣一段時間,KI溶液變為黃色。繼續通入氯氣一段時間後,溶液黃色褪去,變為無色。繼續通入氯氣,最後溶液變為淺黃綠色。
(1)已知I2+I-I3- , I2、I3-在水中均呈黃色。為确定黃色溶液的成分,進行了以下實驗。
① 實驗b的目的是 。
② 根據實驗a中,水層中含有的粒子有 。
③ 實驗a中水溶液顔色變淺的原因是 。
④ 為保證實驗的嚴謹性,在實驗a、b的基礎上,需補充一個實驗,該實驗為 。
(2)通入氯氣,溶液由黃色變為無色,是因為氯氣将I2氧化。已知1 mol Cl2可氧化0.2 mol I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 根據上述實驗,請預測向澱粉-KI溶液中持續通入氯氣,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為 。
【答案】(1)① 對比實驗,證明實驗a中水層顯淺黃色是因為存在I2+I-I3-平衡,不是單一的I2濃度降低所導緻的。(2分)
② I2、I-、I3-、Cl-、K (可不寫H2O、H 、OH-)(2分)
③ 由于萃取使水溶液中I2濃度降低,同時I2+I- I3-平衡逆向向移動,I3-濃度也降低,導緻水溶液顔色變淺。(2分)
④ 取2~3 mL KI溶液,滴加少量的氯水(或通入少量氯氣,或加入少量碘單質),再加入足量CCl4, 振蕩靜置,觀察到水層是否為黃色。(2分)
【或取少量實驗a的水層溶液滴加AgNO3溶液,觀察是否有黃色沉澱生成。或取少量實驗a的水層溶液澱粉溶液,觀察是否變藍。】
(2)I2+5Cl2+6H2O ===10HCl 2HIO3(2分)
(3)溶液先變藍後褪色(1分)
【解析】
試題分析:(1)① 實驗b的目的是對比實驗,證明實驗a中水層顯淺黃色是因為存在I2+I- I3-平衡,不是單一的I2濃度降低所導緻的。
② 根據實驗a中,取2~3 mL黃色溶液,加入足量CCl4, 振蕩靜置。因為KI+Cl2===2KCl+I2,水層中,含有含有Cl-、K ,水層顯淺黃色,說明存在I2+I- I3-,對可逆反應I2、I-、I3-均存在;
③ 實驗a中水溶液顔色變淺的原因是由于萃取使水溶液中I2濃度降低,同時I2+I- I3-平衡逆向向移動,I3-濃度也降低,導緻水溶液顔色變淺。
④ 為保證實驗的嚴謹性,在實驗a、b的基礎上,需補充檢驗I-或I2的實驗,所以答案是取2~3 mL KI溶液,滴加少量的氯水(或通入少量氯氣,或加入少量碘單質),再加入足量CCl4,振蕩靜置,觀察到水層是否為黃色。(或取少量實驗a的水層溶液滴加AgNO3溶液,觀察是否有黃色沉澱生成。或取少量實驗a的水層溶液澱粉溶液,觀察是否變藍。)
(2)已知1 mol Cl2可氧化.2 mol I2,知Cl2和I2的系數比是5:1,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特點,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判斷出I2變為 5價,配平得I2+5Cl2+6H2O ===10HCl 2HIO3;
(3)向澱粉-KI溶液中持續通入氯氣,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為溶液先變藍,I2+5Cl2+6H2O ===10HCl 2HIO3所以後褪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