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毒飯們有沒有看vlog的習慣。
這些年火得很。
都市麗人的精緻标配。
Sir最近也開始入坑,做一回都市麗漢。
但看着看着……
似乎就那三闆斧。
怼臉自拍——加濾鏡,把鏡頭當鏡子瞪眼抿嘴;
美麗風景——最好是國外,越遠越好,比如冰島,光放個名字在标題上,就不愁點擊量了,凱旋門、第五大道都得往後稍稍。
還衍生了vlog的特殊專業名詞:
在嚴謹的vlog屆,這都是專業操作,有學術名詞,叫A-roll(又稱footage)(就是自言自語怼臉自拍啦)、B-roll(就是手機後置拍風景和和别人啦)。除此之外,還有“intro”、“outro”等,就是開頭和結尾。
專業與否,見仁見智。
可一個事實無法否認:
拍vlog火的,多是明星,和有團隊有資金的網紅。
普通人顯然難模仿。
慢慢地,vlog這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卻也演變成與資本、顔值等挂鈎的社交壓制。
我們就隻能拍拍流水賬嗎?
Sir不信邪。
恰好,貼心的網飛帶來正确示範。
頂配大師教學——
《居家自制》
一部短片合集,雲集國際大導和演員。
疫情時期,他們手把手教你——
無資金、無場地、無設備情況下,如何拍出一部有特色的個人vlog。
卡司有多強?
創作者名單有小k克裡斯汀·斯圖爾特、河濑直美、保羅·索倫蒂諾、帕布羅·拉雷恩、哈立德·穆紮那、瑪吉·吉倫哈爾、拉吉·利等,都是各大電影節和奧斯卡的常客。
代表作品是《何以為家》《悲慘世界》《絕美之城》《第一夫人》這種級别。
不限形式,不限長度,以疫情隔離為主題自由創作短片。
含金量有多高?
要Sir說,你這輩子可能都看不到第二次。
拿好小本本,全是知識點。
01
治愈vlog拍法
河濑直美申請成為你的治愈系導師。
你想要的日本文藝電影中的細膩感、日常感、哲思感,在河濑直美的作品裡都能找到。
《居家自制》裡,河濑直美貢獻了一個相當“意識流”的短片。
乍一看沒有劇情。
搖晃的特寫鏡頭、大範圍空鏡,營造出焦躁又曠遠的氣氛。
開頭把鏡頭對準窗外,窗上的灰塵遮住一部分風景,外面的刺眼陽光被直接攝入畫面,伴随着無節奏的搖晃和畫外音。
引出片名——《最後的信息》。
什麼信息?
神秘感和清新感都來了。
玻璃上寫的字可以自由發揮,用來表白再好不過了。
但是要注意一點,拍攝窗戶風景時最好選外面陽光明媚的時刻,太暗會拍出自己的倒影。
如果哪個角度都消除不了倒影,最好加一個偏光鏡,或者有同樣效果的濾鏡也可以。
為了保持文藝的氣質,你最好疊加足量的空鏡頭。
不是為了文藝而文藝。
像這個鏡頭:
至少能解讀出三層設計:
運鏡。
時鐘、風扇拍攝的角度都不是死闆的全景,而是慢慢湊近,一點點改變構圖,或者選擇仰拍,使畫面時刻保持新鮮感。
畫面邏輯。
時鐘的運動和風扇旋轉,有着巧妙呼應。
叙事邏輯。
時鐘代表時間流逝,而風扇的旋轉又給人一種無限循環的幻覺。
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在隔離期的感受:
時間一直在走,生活卻原地轉圈。
誰說沒有劇情?
6分鐘的短片,無角色,無對白。
河濑直美為我們呈現了極簡高級的鏡頭叙事。
02
表演型vlog拍法
vlog除了拍攝吃吃喝喝的肥宅快樂人生。
最重要一點常被忽略,它是表達的工具。
而且,你的表演即你的态度。
在這一part,小k和塞巴斯蒂安·萊裡奧請求出戰。
演技派導師。
克裡斯汀·斯圖爾特也是短片合集的導演之一,作品《蟋蟀》。
Sir第一眼,以為是關于失眠症的懸疑片。
短片始于一個焦點在鐵欄杆的空鏡頭。
35秒後出現小k呆滞痛苦的臉孔。
她似乎在跟人對話:
- 我好累
- 你在睡覺嗎?
- 我以為我在睡覺
- 我想你應該睡一會兒
可鏡頭始終沒出現過别人。
不會是鬼片吧……
别說你了。
連她自己都懵,表情逐漸鬼畜——
此時,一聲蟋蟀的叫聲響起。
兩人糾纏中,她去睡了。
可睡不着。
翻來覆去,硬是睜眼到白天。
場景又開始重複——
跟空氣對話,崩潰,黑眼圈,說自己累了……
蟋蟀聲再次響起。
留意影片最後一個鏡頭,再次對準窗外。
哪有蟋蟀?
當我們分不清白晝還是黑夜,現實還是幻覺,最大的困擾就不來自眼前。
而是你腦袋裡那隻趕不走的蟋蟀,揮不去的“人”。
當然。
這組其實沒什麼好教的。
主要看天賦,看臉。
03
無人機vlog拍法
無人機vlog,又稱炫富vlog.
在遙遠的2020年,家家戶戶都有個送貨無人機,它還兼任智能管家,幫你開空調、打掃浴室、遛狗、上課、交電費、預約腦科醫生。
這是啥?
這是科幻電影。
現實是,作為非生活必需品,隻有少數發燒友和影視拍攝團隊才有這種“高級玩具”。
你擁有一台無人機,就能直接腳跨十個台階,站上vlog拍攝鄙視鍊的頂端。
有,不一定會拍。
多數人在用無人機時,喜歡拍攝大全景,作為宏大叙事的工具。
但拉吉·利就不滿足于此。
拉吉·利去年因執導反映法國社會矛盾的處女作《悲慘世界》而受到關注,今年,在隔離期間拍攝的短片,同樣聚焦類似街區的有色人種。
無人機升起、遊移,最終停在這些粉、黃相間的房子附近。
然後是一個飽滿的搖鏡頭,窗戶規整又錯落,占據整個畫面。
鏡頭拉近,窗戶形成的天然框架構圖中,有人跟無人機打招呼,有人在輔導孩子作業中漸漸焦躁。
還有人在陽台上就開始家暴。
最終,鏡頭停留在拉着警戒線的菜市場。
人群正戴着口罩排隊購買生活物資。
是的,拉吉·利在用無人機拍人。
大材小用?
在Sir看,這正是疫情下一幅荒誕而又充滿溫度的浮世繪。
宏大視角不一定代表宏大命題。
導演不僅關注那些高樓大廈,還關照着樓裡每一個渺小個體的生活。
知識點:
無人機不止可以拍大全景,還可以拍攝其他更具體的主體,甚至這會比單純拍恢弘美景更加震撼。
04
道具型vlog拍法
你一櫃子的手辦、模型能發揮用場了。
保羅·索倫蒂諾,突出重圍,帶來一則手辦拍攝的例片。
保羅·索倫蒂諾何許人也?
不是什麼大人物,也就是《我的天才女友》制片人之一。
導演的作品就更沒什麼了,也就是導過《絕美之城》《年輕氣盛》《年輕的宗教》等高分佳作,得的獎也不多,頂天了也就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啥的。
短片誠意滿滿。
也是Sir認為系列中最有趣的一部。
《英女王與羅馬教皇被隔離的日子》。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
蠟燭、絲巾、洗手台、爐竈、秋千、花盆、勒保斯基都能成為背景,也能成為女王和教皇的聊天話題。
教皇帶女王浏覽梵蒂岡的小情節中,保羅将兩人放置在一個小花盆中。
花盆裡天然的花草和其他動物手辦共同構成一種靜谧與熱鬧并存的氛圍,十分有趣可愛(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在影射梵蒂岡面積小)。
其次,注意光影效果。
在這個短片裡,光影并不承擔叙事和表達情緒的功能,但是許多細節裡的光影運用卻使整個短片氣質非常高級。
明和暗把空間斜分成兩半,女王的腦袋隐在黑暗裡,不光構圖新奇,且使畫面非常有質感,不至于輕飄飄。
俯拍的全景,如果沒有玻璃欄杆的影子,整個畫面将會變得非常單調,即使有花樹的前景也于事無補,反而會右重左輕。
相反,加上欄杆,兩人忽然就暧昧起來了。
劇情也全是私貨。
吐槽起來一點都不給面子。
17支短片看下來,Sir感受到很久沒有過的爽感。
爽,不是看完一部好片的暢快淋漓。
Sir更多為光影背後傳遞的韌性共鳴。
也是我們真正該“學”的——
把表達融進血液裡的本能。
這群電影人,來自不同國家、地區(其中一支短片還是個被隔離在墨西哥的中國小夥子拍的),他們的生活和所有人一樣被困住。
表達卻未停止。
用僅有的條件,拼湊的影像,展現無比繁富的精神世界。
這讓Sir更堅信——他們還在,并會一直在。
當觀衆回來。
該臭屁的。
該才華橫溢的。
該躊躇滿志的。
不會變。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