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樉
生于河北省承德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
獲碩士學位
“女性用編制毛衣打發無聊時間,簡單、機械、重複的動作,因為不用動腦筋,可以一邊看着電視一邊做。大多數女人結婚生子後就變成了家庭的奴隸,年複一年,在瑣碎、重複的家務勞動中耗費生命,這使我想到了作繭自縛。也許樂在其中,也許是無奈、也許是擺脫不了傳統觀念的束縛。人赤身來到世間,無形間給自己套了件衣服。
毛衣的形體象一個大網,穿在人身上就像被大網罩住。有時想擺脫它的束縛又怕失去什麼,就象人們時常向往自由,又不想放棄某些東西一樣。人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矛盾體當中不得解脫。
毛衣喚起的情感是如此複雜,而這些複雜的情感似乎就滲透在它細密、精緻,綿延、糾結的形體之中,使它擁有了一種生命體的意味。而它又是平凡、普通的,我很慶幸發現了它,在我看來,它是難得的情感的物化載體。”
圍巾2 112cmx120cm 2017
圍巾120cmx120cm 2015
手套 120cmx120cm 2016
毛衣3 120cmx250cm 2016
毛衣2 120cmx120cm 2015
毛衣1 250cmx120cm 2014
毛衣8
80cmx80cm
2017
毛衣7
80cmx80cm
2017
陳樉在讀研究生之前從事繪畫多年,創作了很多的花卉風景,在其中寄寓了她觀察自然的無限情思。畫面舒坦自然,色彩絢麗和諧,但是當她再進一步專研繪畫時,她不滿足于她之前的創作。
她在繪畫的路上走了那麼多年,積累了紮實的功底,對所畫的花卉作品處理得非常到位、講究,細膩柔和,視覺愉悅。這些美學品質都是畫家們孜孜以求的,在陳樉已經很娴熟的情況下,她不甘于這些已有的繪畫品格,而決心在新的層面上精進。
毛衣9 120cmx120cm 2019
正于ARTCLOUD全球原創藝術中心展出
今天的繪畫變得異常的豐富,入畫的題材應有盡有;表現手法千變萬化,有自己認同的,也有自己無法效法的,如果想深入推進自己的藝術實踐,就得抓住要點,而不能盲從。特别是,當強調繪畫的意味與觀念時,不是一種簡單的法則,也不是一種表面的植入,它主要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的改變。在這方面,陳樉苦心孤詣,既讀書又工作,難度與挑戰可謂之大。然而,恰恰是生活賜給了陳樉靈感,也是某種啟示。我們經常講藝術來自于生活,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對之有深刻認識和解讀,卻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簡簡單單的圖像羅列。
陳樉漸漸地悟道(到)了生活于她的另一層含義,即生活本身就是藝術。因為我們做藝術不是要離開生活,而是就在生活中。但是生活本身并不述說它是否為藝術,需要繪畫作為通道來抵達藝術之思的彼岸。在這一點上,又如何讓一種新的生活感知進入繪畫呢?否則又如何區别于以往的繪畫慣性呢?對于繪畫與生活的關系,不經過三番五次地冥思苦想是無法體悟的。
帽子 120cmx120cm 2014
某一日,陳樉收拾家,看到了穿的毛衣。她一下子被觸動了,這些一針一線織成的毛衣聯動了她的所有情感,從自己小時候開始,就穿着媽媽手織的毛衣,自己大了給自己織,又給自己的孩子織。織毛衣、穿毛衣成為中國家庭的特殊生活方式。它寄寓了濃濃的親情,又展現為生命的延續。毛衣不再是單純的物料毛線,它化作了生命的象征。陳樉一下子透悟了這些日常的毛衣之作為物的存在意義,而于她的創作也一下子有了依托。
于是,她開始了畫毛衣,畫她生活中的所有記憶。她的創作激情也被調動了起來,這一針一線與她的畫筆神通了起來。她每一筆畫下去,就仿佛就針織了一根毛線,就仿佛完成了毛衣的一部分。她每畫一筆,内心都湧動着母親之愛、成長的喜悅、新生命的激動。每幅畫都是都屬于她日課的一部分,因為她有日常行政工作,時間零零散散,但恰恰這種一針一線式的畫筆繪制,使得她有了修行一般的生命體驗。日常不再枯燥,生命不再漠然,繪畫不再是畫面,她的繪畫實踐有了新方向。
毛衣4 120cmx120cm 2016
從那個時候開始至今,她為自己的創作與生活工作關系找到了最好的契合。她的繪畫可以随時停下,又可以随時提起,就像我們織毛衣,一分一秒都可以織,但又可以随時放下,随時可做,将零散的時間收集起來。它有如禅修,不拘泥于身為物役,不執于工作繁雜,反而心間暢達,遊刃有餘,畫布成了禅定的對象,畫筆化作了禅悟的吟誦。赫然開朗,赫然通達。毛衣為物,化為絕對。絕對成了神聖的對象,成了俯思的聖物。
進到這一步,陳樉于繪畫的思考就漸漸明确了,對自我的藝術之思有了充分的肯定和自覺。那種彷徨不再是羁絆,那種技術化的負壓慢慢地被消解了。絕對的物成了标識和指引,将自我的藝術沉思與物統一,将物的内涵借繪畫之手愈加豐富。二者的貫通是藝術進入現代以來所不斷追求的,無論是繪畫,亦或是雕塑、裝置等,皆以物為絕對審視和再思考的對象,從物的敞開視域裡發現了世界的存在。而萬物皆有靈變成了現代藝術的神聖法則,藝術家都努力從物的呈現中發現意義、創造意義。這一條藝術原則至今長盛不衰,是藝術之為藝術的要素之一。
陳樉的“毛衣”系列将普通生活的物品永恒地變成了藝術對象,從而将物的凝視有了溫情,有了恒久的記憶。它不僅僅是繪畫,而就是自己的生命寫照,從而也将使自身的生命意義得以升華。每天我們遭遇各種信息,但萬變不離其中的是我們的生命的終極意義,陳樉這些年來于自己的繪畫的堅守就是讓自己的生命富有意義,當絕對的物被賦予了真實的意義的時候,我們也就與之化為一體,重新獲得了在世上的意義。
我們宣告:我們無罪,然後我們凋謝。
——詩人阿垅的詩
花8 2010
150cmx150cm
花6 2010
150cmx150cm
花1 80cmx80cm 2005
關于玫瑰的創作——"去年深秋的一天,我看到院子裡的玫瑰蔫下去了,有的花瓣已經枯萎。很難說那些花朵是要凋落,還是要綻開,它很危險,可是也充滿了喜悅。我久久地看着它們,我突然發現,它們并沒有我所體會的那麼緊張,它們是鎮定、平靜的,完全不是我所能感知的狀态。更銘心刻骨的是,我的錯誤的、颠倒的一切,稍縱即逝,幾乎沒有停留,便消失在清爽、明淨的無言之中了。我開始了玫瑰的創作。表達那一刻的感悟,對我已經足夠了。世間萬事萬物,幼雛容其無知,青春理應炫耀,老死值得敬畏和追憶。但是還有更多的内容,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創痛,或意義。
花2 2009
80cmx80cm
花5 2009
120cnx120cm
藍色妖姬 2014 60x80cm
在這個系列的作品裡,她以花為載體,表達了人在當下世界中曲折的自我認知與自我肯定。易碎而敏感的花朵固然與女性的獨特視角有關,但是在陳樉筆下,由于載負着沉重的心路線索,花,卻有了堅韌、雄強乃至孤傲的性格。讓人聯想到中國古典繪畫的物象觀念,在那裡,藝術所重視的是超越物象的精神價值。陳樉很擅于利用她在中國傳統美學方面的修養,為自己的藝術開辟出一份新領地。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能夠更準确地理解陳樉作品中偶爾出現的纖麗或明亮的韻律,那并非是基于對象——由花朵之美所引發的情緒性流露,而是領悟到某種神秘力量之後的喜悅,回射到對象之中——其中灌注的仍然是理性思考。唯其如此,它才具備了意味深長的象征意義。
因此,陳樉的花雖然具有一定的符号特征,但它的容量遠遠超出了符号所能承載的直觀含義,毋甯說是一種高度概括的内在形式。一個如此簡潔的形式,卻表達了豐富的心靈軌迹,僅憑這一點,便足以使陳樉進入極富創造力的藝術家之列。
參展經曆
2018年6月—8月 “大地之維”用藝術書寫當代
2017年11月3—5日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中央美院特展
2017年10月20—29日北京798聖之空間個展
2016年12月—2017年2月大連《獻給達爾尼的禮物》主題展
2016年10月 “明德 和融”—2016全國油畫名家諸城邀請展
2016年7月 “朝陽藝象”798藝術區玫瑰之名中心
2016年5月 金陵有約寫實油畫邀請展
2015年10月 樹業同承中央美院燕郊校區教職工展
2015年9月 中央美術學院 學院本色展
2015年7月 HIHEY藝術空間
2015年5月 中央美院研展
2013年10月 宋莊藝術節移動的美院
2012年 798聯展感歎号畫廊
2010年 雅昌藝術展
2009年 繁華中的媚眼(長沙)
2008年 北京795國際建築雙年展
2008年 北京798藝術區主題《花非花》三人展
2007年 中國青年美術家風采展(中國美術館)
2006年 油畫作品參加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作品登錄:《中國油畫》2006年第六期
《中國青年美術家新農村采風畫集》
《第十三屆國際藝術博覽會畫集》
《海外文摘》2009年第三期
《東方之子》2009年10月
《東方之子》人物專刊
《教育 科研》2010年3月封面人物
《鑒藏》第三十五期2011.5
《中國藝術文化》2014.7
《2015研展》中央美術學院
《金陵有約》中國當代實力派青年寫實油畫精品展
《絕對的物》陳樉作品集
《大地之維—用藝術書寫當代》
文章節選自:王春辰《絕對的物》、和一文化《女人如花——陳樉》
藝術家作品可聯系ARTCLOUD微信公衆平台收藏/定制
The artworks can be contacted by ARTCLOU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