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提升城市品質惠民生?今年1月中旬,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公布2018年度6項“浙江農業之最”其中,金華占了5項,4項來自永康,1項來自蘭溪,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金華提升城市品質惠民生?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今年1月中旬,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公布2018年度6項“浙江農業之最”。其中,金華占了5項,4項來自永康,1項來自蘭溪。
永康獲此殊榮的4個農産品項目分别是:由永康市唐先鎮志軍家庭農場方志軍申報,單株結果最多的葡萄578串,破原紀錄480串;由永康市東城街道下大路村王健康申報,黃瓜單蔓連結瓜數最多9條,破原紀錄8條;由永康市花果山種植基地胡康輝申報,最大的永康灰鵝蛋265克,破原紀錄240克;由永康市唐先鎮太平桔綠色農莊施回妹申報,最大的鴨蛋165克,屬于新紀錄。
作為以工業立市的永康,近年來為何在農業領域“一枝獨秀”?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永康市大力推進以工哺農政策,加大品牌發展戰略,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品牌,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打造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擦亮“農字”金色招牌
“這次永康灰鵝成功獲評農産品地理标志,讓我們養殖戶信心倍增。”昨天,永康市花果山種養基地的養殖戶胡康輝激動地說。
在今年1月下旬召開的2018年第五次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評審會上,永康灰鵝成功獲評農産品地理标志。加上之前獲評的永康方山柿、五指岩生姜、舜芋,永康市已有4個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
胡康輝的種養基地裡有6000多羽永康灰鵝,在春節期間迎來了銷售旺季。與普通農産品相比,獲得地理标志登記保護的農産品具有國家認定“身份”,有品牌、質量優、市場競争力強。
目前,永康正在積極創建省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打造永康畜牧“金名片”。
在創建中,永康拆除和關停了一批養殖場,推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同時,以創建農産品質量安全放心縣為抓手,該市進一步深化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加大風險監測力度,倒逼農業生産向标準化轉變,基本完成省級農産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創建任務。
不僅如此,永康還将省級農産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創建工作列入十大民生實事,确保永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也激發了農民做精做優農産品的積極性。
永康農民積極申報浙江農業之最
永康市還以農民素質提升為抓手,廣開“大講堂”授課,既傳授電商平台銷售技能,又組建有專長、高素質、名聲響、受歡迎的講師團隊,采用“兼、邀、聘”等方式,邀請各領域專家前來講學,讓農民免費學藝。
“以2016、2017年為例,永康的浙江農業之最申報和獲評率,都是走在金華前列的。”永康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2016年,永康市收到3本由浙江農業之最委員會寄來的“2016年度浙江農業之最”榮譽證書,分别是由永康市江南街道下園朱村朱文東創造的“黃秋葵單株結果數量最多(多杆)618個”、由永康市唐豐糧食專業合作社呂振幅創造的“單株最重的生姜10公斤”、由永康市花果山種養基地胡康輝創造的“最大的永康灰鵝蛋240克”。2017年,永康再次收獲兩項浙江農業之最,分别是永康市唐先鎮志軍家庭農場方志軍創造的“單株結果串數最多的葡萄480串”和永康市東城街道下大路村鄒錦豐創造的“最長的茄子61厘米”。
新業态拉長産業鍊 以工哺農拓寬産品銷售渠道
永康各鎮(街)都有各自的“拳頭産品”,葡萄、提子、方山柿、生姜、藏香豬、稻田泥鳅、觀賞魚、水培花卉等特色農産品享譽八方。同時,永康積極發揮工業經濟發達、物聯網發達的優勢,加強電商平台發展,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産品“賣難”問題,有效拉長了“摘得好”“住得好”“玩得好”的鄉村振興産業鍊。
去年7月,永康市西溪鎮永東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岩銀拉了滿滿50箱梨,到城鄉公交站點等候。這50箱蜜梨,将搭乘通村公交送到永康市區,足不出村就把他們的好産品送到客戶手中,實現“上午出村、下午進城”。
從去年開始,包括西溪鎮寨口村在内,永康已經在22個建制村的便利店、村委會等設立快遞點,試行“客運 物流”的村、鎮、市三級物流體系,實現同城配送。
“這是實施‘互聯網 農村物流’的重要行動。”浙江雙飛運輸公司負責人介紹,永康是浙江省首個探索“客運 物流”模式的縣市,将通過客運的高效運轉與“互聯網 ”的有效對接,解決村級物流“最初一公裡”與“最後一公裡”的難題,也是農村物流降本增效的有益嘗試。
去年,在首屆中國農村電商緻富帶頭人發布及頒獎儀式中,永康市電子商務促進會理事、最土網創始人應永勝獲得“2018中國農村電商緻富帶頭人”殊榮。目前,最土網已經擁有近百萬活躍粉絲,初步建立起農産品營銷平台體系。“藏在深閨無人識”的山區農産品,通過搭乘電商快車,讓深山裡的優質農産品爬上城市餐桌,帶動山區農民增收緻富。
應永勝介紹,“最土網”正在努力打造一個專門針對于農村市場的B2C O2O電商平台,依托每個村級店,引導和改變村鎮用戶的消費習慣,形成一個閉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生态系統,構建新型村鎮社區經濟生态圈。
“鄉村振興,離不開信息化平台,信息化能夠幫助農民走出一條農業現代化的道路。”永康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要讓農業農村插上“互聯網 ”的翅膀,為農民豐産又豐收提供重要保證。截至目前,永康新建農村服務站點45個、社區智能投遞終端49個、村郵站420個;累計建成豐收驿站378個、電商專業村54個。近三年,共舉辦15期農産品電商培訓3144人次。通過網絡零售各類特色農産品超1億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