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破陣子辛棄疾經典名句

破陣子辛棄疾經典名句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0-11 18:41:42

破陣子辛棄疾經典名句?辛棄疾(上):醉裡挑燈看劍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棄疾再次遭遇彈劾落職,退居到江西上饒他大病了一場,建了一座帶湖莊園,撫慰受傷的羽毛,咀嚼着人生的失落,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破陣子辛棄疾經典名句?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破陣子辛棄疾經典名句(宋詞人物辛棄疾)1

破陣子辛棄疾經典名句

辛棄疾(上):醉裡挑燈看劍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棄疾再次遭遇彈劾落職,退居到江西上饒。他大病了一場,建了一座帶湖莊園,撫慰受傷的羽毛,咀嚼着人生的失落。

遠離政治鬥争的鄉村生活很恬靜,藍天白雲,林木蔥籠,小鳥飛鳴,空氣清新。每當春社和秋社之日,農人聚集,屠牲口、祭社神、分祭肉、飲新酒,尤其熱鬧。而平日裡,白發翁媪享受着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青裙缟袂的農家女忙着走親串戶,三五個調皮小孩,則經常握長竿偷打莊園的梨棗。這種悠閑自在的“桃源生活”深深地感染了辛棄疾,心情開始好轉,并按“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之義,取了名号為“稼軒居士”。

從此,他開始像陶淵明那樣寄情田園,留戀山水,寫了大量田園詞、山水詞,歌詠鄉村自然風光和記述農村風俗。如這首《鹧鸪天》,格調清新,韻律歡快,洋溢着濃烈的鄉村氣息,流露出對鄉村美景的喜愛,和脫離官場的豁達樂觀:

“陌上柔條初破芽。

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

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

春在溪頭野荠花。”

在《鵲橋仙》裡,他雖然躲在在山林角落醉酒,卻埋藏了自己的深深傷感,醉眼看着農婦們的喜事,聆聽着他們的歡笑聲,為農人即将的豐收而喜悅着: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

閑去閑來幾度。

醉扶孤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

燈火門前笑語。

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這些田園詞中,《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最為脍炙人口,尤為曆代所傳誦。此詞寫于一個仲夏之夜,是他途經上饒黃沙嶺的見聞,字裡行間,足見對鄉村景緻的贊美之情:

“明月别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頭忽見。”

春天到了,辛棄疾的莊園裡開遍了各色山花,缤紛馥郁。有幾個親朋佳客來訪,倚着朱紅的欄杆賞花飲酒,慷慨陳詞,大談抱負,甚至提到辛棄疾少年之事。辛棄疾的眼睛閃過一絲痛苦、落寞、自豪。

他已年過四十,兩鬓斑白,眼角布滿了皺紋,但他的眼睛仍舊年輕,他的血脈依舊熱烈。

二十年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總嫌時間過得太慢;但當你不經意地回首,才蓦然驚覺,二十年的光陰,也就彈指一揮間!

客人發覺辛棄疾神色有異,連忙住口。辛棄疾哈哈大笑,一仰頭,飲盡杯中酒,道:“你們何必為我難受!現在,我乃一介閑漢,平靜得隻想喝酒。來,我們再幹一杯!”遂将這段“追往事,歎今吾”的感慨,寫入《鹧鸪天》中:

“壯歲旌旗擁萬夫,

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革錄,

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歎今吾,

春風不染白髭須。

都将萬字平戎策,

換得東家種樹書。”

“都将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啊,他扔掉筆,浩然長歎,心中大痛。屋後有馬嘶聲随風傳出,仿佛是軍營的号角聲。一刹那間,他似乎又回到當年出生入死、刀光劍影的日子,目光中似有火焰燃燒開來。

他再次揚頭,猛喝了一杯酒,拍了一下書桌,大聲嘲諷道:“辛棄疾呀,辛棄疾,你在這裡種種花草,喝喝小酒,難道過得還不夠舒服麼?竟還要想那些麻煩事?那些朝臣們都讨厭的事?……”

他有些醉了,雙眼模糊,漸漸昏睡。在夢中,他又回到了少年時光,那時他還在山東,那時他熱血噴張,那時他揮動刀劍,而那時,大宋還隻是一個遙遠的影子……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主完顔亮帥領百萬大軍,南下攻宋。在金國内,遭遇“靖康之難”、亡國三十年餘的北方漢人,再也不堪忍受金人的苛政和壓榨了,紛紛乘機奮起反抗。其中,山東耿京的聲勢尤為浩大,短期内迅速擴大到二十萬人,先後攻占了泰安等縣城。二十一歲的辛棄疾,得知這一消息,立刻聚集了二千餘鄉人,興奮地投奔耿京。

辛棄疾盼望這一天,已經有很多年了!

辛棄疾的祖父辛贊曾為北宋朝散大夫,知開封府,在靖康之難後,被迫在金人治下出仕,辛棄疾出生時,山東已經淪陷于女真人之手。但是,辛贊無法忘記故國,常常帶着小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要他記住這國仇家恨,一有機會就要“投釁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大約在辛棄疾15歲及18歲時,由于學業優秀,他曾被地方官員推薦去燕京參加進士考試,辛贊都囑咐他注意地理形勢,為将來收複江山作好準備。不久,辛贊就去世了,辛棄疾恢複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更加堅定、更加迫切了。

農民出身的耿京見辛棄疾身材高大,“膚碩體胖,目光有稜,紅頰青眼,壯健如虎”,又文采出衆,思慮缜密,反應靈敏,很是欣賞,立刻任命他為“掌書記”,負責軍隊的書檄文件。

辛棄疾在“掌書記”職位上幹得非常出色,并時常和耿京等首領一起商讨戰事,四下發展壯大隊伍。濟南附近有一個義端和尚,也聚集了1000餘人的軍隊。辛棄疾以前與義端和尚相識,兩人談論起兵法,義端也是慷慨激昂、義憤填膺地商議抗金大事。辛棄疾認為義端和尚忠誠可靠,可以拉攏過來。經過辛棄疾動員,義端和尚果然也來投奔耿京;但義端來了沒幾天,就偷了軍隊大印,逃之夭夭。

“辛棄疾,”耿京大怒,暴跳如雷:“這混帳秃驢是你介紹來的,出了如此大錯,當以軍法論處!來人,把辛棄疾拖出去,砍了!”

“把我砍了也無濟于事,”辛棄疾心裡雖然震驚、憤怒,卻異常冷靜:“大哥,請你給我三天期限:如果三天裡,我不能捉住義端、收回大印,再殺我也不遲。”

耿京同意了。

辛棄疾琢磨:義端既然竊印出逃,必定是想投降金人,以兜售軍事信息。于是,他跨上駿馬,向着金營連夜揮鞭,并一路上細心向人打聽義端的行蹤。終于,他在一個偏僻山道上,瞥見了驚慌逃竄的義端。

義端心虛地一回頭,猛然看見辛棄疾,頓時魂飛魄散,從馬背滾落,跪倒在地。

辛棄疾拔劍出鞘,緩緩上前,冷冷地問:“義端,是你偷了軍隊大印嗎?”

“是,是,是……”義端拚命地點頭,身軀縮成一團,牙齒格格地打戰,結結巴巴地哀求:“辛兄,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無比!求求您老,不要殺我啊……”

辛棄疾冷笑一聲,手起劍落,義端的頭顱就從身體上掉了下來。血如泉噴,噴了辛棄疾一臉一身。

辛棄疾攜帶軍印和義端頭顱,昂然回營。衆人轟動,耿京對他更加看重了。

這一年十一月,宋軍在虞允文的機智指揮下,在采石矶擊敗了渡江南侵的金兵主力,完顔亮也被不滿的部下殺死。金兵一片混亂,紛紛潰退。“采石大捷”的消息傳到山東,耿京的軍隊裡一片歡騰。辛棄疾更是豪情滿懷、雄心萬丈,建議耿京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及時“決策南向”,即派人與南宋朝廷聯系。如能南北呼應,則收複中原的大業可成;即便戰局不利,亦可把軍隊拉到南方去,以免孤軍作戰,被金人圍剿消滅。

耿京聽得大喜,督促他起草章表,并派他南下聯絡南宋朝廷。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一月十八日,辛棄疾帶領數人,風塵仆仆地渡過長江,到達建康。進城的當天,他們這一行人就受到南宋朝廷的重視,立刻得到剛從臨安來建康巡幸的皇帝趙構的接見。辛棄疾向趙構面誦奏章,不吭不卑地報告了北方的戰事、耿京軍隊的實際情況,并表達了要歸附宋廷的意願。趙構十分意外,又非常高興,當即授予耿京“檢校少保”的銜位,任命為天平軍節度使,給辛棄疾等人也分别授予官銜。

辛棄疾圓滿完成了耿京囑托的任務,但當他歡天喜地地回到山東,卻得到一個驚天霹靂的消息:耿京已經被叛徒張安國所殺,張安國投靠了金軍,原有的二十萬士兵也或死、或逃、或散、或降,所剩無幾了。

辛棄疾緩緩摸到腰間的長劍,仰天長嘯,一個大膽的計謀在腦海中閃現:“不如虎穴,焉得虎子,就這麼定了!”

二月裡一個夜晚,月黑風高。張安國正在州府帳營中與金将酣飲,為投降金軍、被任濟州知府而彈冠相慶。突然,辛棄疾帶領50騎兵沖了進來,一把抓起張安國,撂上馬背,繩捆索縛,疾奔而出。

滿座的金國兵将頓時目瞪口呆。還沒等他們反映過來,辛棄疾就殺氣騰騰地揮動手臂,對着以前的士兵,高呼道:

“兄弟們,大宋的10萬軍隊已經打過來了!不要再跟金狗幹了,跟我走吧!”

原來隸屬耿京的士兵立刻騷動起來,紛紛聚集到辛棄疾身邊,呼嘯着離去。手足無措的金将不敢追趕,隻慌忙将大營的5萬士兵聚集起來,準備應對10萬大宋軍隊,可等到天亮都沒有動靜,才知上當。

晨曦中,旌旗獵獵,戰馬嘶鳴,1萬餘騎兵簇擁着辛棄疾的馬車渡過黃河,渡過長江,向江南疾馳,把風起雲湧的山東遠遠抛在身後。……

辛棄疾大叫一聲,從睡夢中驚起。萬籁俱寂,他起身下床,推開窗戶,月涼如水,天地一片蒼茫。

南渡二十年,故園不堪回首,那些日子一去不複返!

“老咯,可憐白發生!”他閉了一下眼睛,滿面俱是落拓之色,乘着酒興,取下牆上的寶劍,挑燈細看,提醒自己,曾有過一段那麼快意的躍馬江湖歲月,呵呵大笑道:“也就在夢中馳騁、快意一時罷了。”

窗扉前的書案上,孤燈搖曳,燈火飄忽,映亮了寶劍的冷光。他走向書案,提筆蘸墨,寫了一首《破陣子》,寄給好友陳亮: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他當年滿腔熱血、躊躇壯志地來到南宋,本是以身許國、血灑沙場、馬革裹屍的。但南渡後,歲月蹉跎,不僅被迫脫離戰場,還屢遭人誣陷,最後陷入碌碌無為的境地。兩鬓斑白的辛棄疾自然是不甘的,苦悶的,悲憤的,孤寂的。所謂“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铿有聲”,他也隻能像屈原那樣悲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觸不周。

在34歲那年,也就是南歸的第十二年,他重遊建康,在賞心亭登高遠望,碧空萬裡,水天一色。想到這是當年南歸的首站,當年自己是何等壯志,如今又是何等落魄!回首北望,他熱淚橫流,寫下著名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日,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鈎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鲈魚堪鲙。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山河破碎,壯志成空,歲月無情,怵目驚心。年華老去無成,他拔劍四顧心茫然,回頭萬裡,遙望泰山,故人隔絕難相見。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在落日餘晖裡,他把寶劍抽出來看了又看,拍遍欄幹,幾欲發狂。可是,即使真的發狂,又有誰能夠理解他的一片赤子苦心呢?

忘了吧!不如斟滿一杯杜康,不如沉醉放歌,不如擊劍起舞。

隻是,誰共我,醉明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