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下午,備受社會關注的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至此,七次大修後的新個稅法正式亮相!
起征點确定為每月5000元。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個稅法規定,曆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多項支出可抵稅。今後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标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範圍、标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确定,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新個稅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适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并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一圖看清
新個稅法實施後你能省多少錢
↓↓↓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招商策略】個稅改革對消費到底能産生多大彈性?
作者:張夏 陳剛
來源:招商策略研究(ID:zhaoshangcelve)
核心觀點
⚑ 為什麼此次個稅改革如此備受關注?我們認為有以下原因:當前個人所得稅所占比率持續提升,2017年個人所得稅成為繼企業稅和增值稅的第三大稅種,個稅全年稅額為1.20萬億,占總稅收8.3%,2018年1-7月占比更是提升至8.6%。而上次提高起征點至今已逾7年,新的個人所得稅法亟待出台。其次,當前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處下行趨勢,2018年上半年,城鎮居民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速為5.8%,低于2017年同期的6.5%。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8%,增速持續放緩,在當前擴大内需的背景下,降個稅可以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進而直接拉動消費需求。
⚑ 我們在中期策略報告中曾提出,當前中國經濟急需要新的理論支撐。而美國在裡根總統帶領下在80年代的成功Reagonomics為中國提供了良好的參照。裡根經濟學的要點之一就是包含減少個稅在内的大規模減稅,裡根稅改值得當前中國借鑒。
⚑ 從美國個稅改革的影響上來看,20世紀60年代後美國持續降低個稅稅率,均有擴大消費的效果。從收入端來看,稅改後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大幅提高,尤其是裡根稅改政策後,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連續四年上升,在198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達到5.94%,為戰後以來增速最快。從消費端來看,個人消費支出對于稅改雖存在一定的滞後效應,但随後占GDP比重保持穩定提升,其中裡根稅改後的個人消費提振作用最為明顯,僅僅一年就結束了70年代末期的消費下滑現象。
⚑ 根據新個稅法,個稅起征點提至每月5000元(以年單位征收合計6萬元),還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按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個人收入分布推算,當前納稅人口約為1.53億。施行後則納稅人數将暫時減少至1.01億人,納稅額将減少至5080億元,則間接轉化為納稅人收入合計1968億。
⚑ 2018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邊際消費率為68.5%/56.2%,若按照上半年城鎮/全國居民的邊際消費率來計算,則由減稅帶來的直接消費增量為1105.8/1348.1億元,考慮乘數效應則将帶來最終消費支出增量為2524.3/4279.6億,因此,我們測算本次減稅帶來的最終消費支出增量為2524-4280億之間,按照2017年數據計算,在理想情況下,會拉動全國的最終消費率0.31%-0.53%之間。
⚑ 進一步的,假設以上增量全部作用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并假設2018/2019年(剔除個稅修訂影響)全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為9.2%/9.0%,則因減個稅帶來的消費增量的拉動,在理想情況下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将達到9.54%-9.90%,即可以拉動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0.54%-0.90%。
⚑ 最後,由于相關專項附加扣除無法量化計算,我們以上測算均是未考慮專項附加扣除,實際上包含子女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在内的支出占居民收入已達相當比例,若考慮到專項扣除,無論是直接減少的個稅還是帶來的消費支出增量,都可能遠高于我們以上測算值。
⚑ 投資建議方面,中低收入群體受益于個稅改革,直接增加可支配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收入分配情況,将提高大衆消費品的需求。建議關注大衆消費相關細分領域。
目 錄
01
為何此次個稅改革備受關注?
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備受社會關注。此前在兩會期間,稅改呼聲就高居不下:提高個稅的起征點、降低企業稅負。7月28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結束。中國人大網顯示,草案征集意見超過13萬條。在衆多意見中,關于再提高起征點至1萬;8月29日,個稅草案提請第五次會議二次審議,并在31日下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而為什麼此次個稅改革如此備受關注?我們認為有以下原因:
個人所得稅于2011年稅改後下降,但2012年開始個人所得稅所占比率逐步回升,并還有繼續升高的趨勢。2017年,個人所得稅超越營業稅,成為繼企業稅和增值稅的第三大稅種,個人所得稅全年稅額為1.20萬億,占總稅收8.3%,2018年1-7月占比更是提升至8.6%。此外,2007年至2011年,納稅起征額從2000元提高至3500元,2011年至今已逾7年,因此新的個人所得稅法亟待出台。
其次,當前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和名義增速低于GDP實際和名義增速,2018年上半年,城鎮居民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速為5.8%,低于2017年同期的6.5%。此外, 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34億元,同比增長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持續放緩,自2008年23%的增速連續下降至目前的9%左右。可以看到,在當前擴大内需的背景下,降個稅可以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進而直接拉動消費需求。
02
他山之石——美國個稅如何改革,有何影響?
我們在中期策略報告中曾提出,當前中國經濟急需要新的理論支撐。而美國在裡根總統帶領下在80年代的成功Reagonomics為中國提供了良好的參照。1981年2月,裡根向國會提出的經濟複興計劃以供給學派為基礎,同時借鑒了貨币主義的主要思想,它集中體現了裡根經濟學的主要内容。這個計劃的要點之一就是大規模減稅,三年内減少個人所得稅,對企業實施加快成本回收制度等,給企業以稅收優惠。美國稅改特别是裡根稅改值得當前中國借鑒。
1、美國曆次個稅改革進程——60年代後持續降低稅率
美國的稅收制度相比于中國而言,曆史發展長久,積澱深厚;各項稅收制度深入人心,“無代表,不納稅”的理念一直存在,美國公民常以納稅人自居,并按照稅收制度自覺繳納稅款;因為财政收入其中40%以上由個人所得稅貢獻,《憲法》确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要求每個公民都需要上繳個人所得稅,這樣的“稅痛”最能增強公民意識,因此對政府财政支出關注度極高。但是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也并非時一日之功,在特朗普上任前,美國聯邦個人所得稅的演變曆程大緻分為九個時期。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以“美國優先”的口号,施行多項改革措施,力求美國重回工業霸主的地位,而其中,2017年12月2日,美國參議院以51票對49票通過稅改法案(包含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社會保險稅)。
從個稅改革的影響上來看,20世紀60年代後,美國持續降低個稅稅率,整體而言均有擴大消費的效果。從收入端來看,稅改後的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大幅提高,尤其是裡根稅改政策後,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連續四年上升,在198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達到5.94%,為戰後以來增速最快。從消費端來看,個人消費支出對于稅改存在一定的滞後效應,而後個人消費支出占GDP比重穩定提升,其中裡根稅改後的個人消費提振作用最為明顯,僅僅一年就結束了70年代末期的消費下滑現象。
2、美國個稅改革典型案例——裡根個稅改革
美國曆史上最為深遠的稅改制度莫過于裡根當政時期所進行的,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波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稅制改革。
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期,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普遍陷入“滞脹”狀态:失業率上升,私人資本投資的比率不斷下降,通貨膨脹加劇。這使得納稅人的納稅等級上升,稅負的增長高于真實所得的增長,自1976年以來個人所得稅的平均增長率為15%,而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長率為10%,公民的生活水平下降。雖然稅收收入不斷增長,但是政府支出增長更快,财政赤字不斷擴大。
裡根總統上任前後,提出了“經濟複興計劃”及以後的“經濟複興稅法”及“公平、簡化和促進經濟成長”的稅制改革計劃。
這些計劃的内容,可概括為四個基本要點:減稅、減支、減幹預和穩妥的貨币政策。
第一,減少财政赤字,減少聯邦總開支的增長,辦法是取消聯邦政府的适當責任範圍之外的活動和限制其他活動的開支增長。
第二,降低賦稅,把稅收負擔限制在最低水平,從而加強對儲蓄、投資、工作、生産率和經濟增長的刺激。
第三,取消聯邦政府對個人生活、企業有效經營或者州和地方政府的工作的不必要幹預,減少聯邦的管理負擔。
第四,支持穩妥可靠的貨币政策,以鼓勵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
裡根經濟學實際上是以“供給學派”作為經濟學理論基礎,主張通過降低稅率以提振經濟,由此擴大稅基,最終能夠增加政府收入。裡根政府分别在第一、第二任期執行了減稅兩部曲。
第一步,降低稅率。
從1981年到1984年的四年中,個人所得稅的邊際稅率降低了25%,從原來的最低稅率14%和最高稅率70%,分别降為11%和50%。同時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實行個人所得稅指數化。對企業的固定資産實行美國曆史上最短的折舊辦法。折舊期分别為3年、5年、10年、15年。
第二步,改革稅制。
裡根總統在重新當選後繼續推行稅制改革,他認為:盡管過去四年對稅制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是本質上仍沒有變化。目前所實行的稅制比較複雜,不公平,稅率偏高,緻使經濟不能按照預期發展。于是在1986年通過了被稱為“美國第二次革命的核心”的《稅制改革法案》。
第一任期的稅制改革解決了稅負過重的問題,是一項減稅改革;第二任期的稅制改革則是解決了稅制過于繁瑣的改革。此次稅改可以總結為:“簡化、公平和促進經濟增長”。稅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簡化稅收等級。過去的所得稅制度過于複雜和繁瑣,主要表現在稅率複雜和各種扣除、減免稅和特殊規定。此次稅改,将11%-50%的15級累進稅制改為15%和28%的兩檔稅制;對高收入人群額外征收5%附加稅。
第二,削減特惠稅。稅收減免和優惠過多會腐蝕稅基,并産生潛在問題:1)稅式支出越多,稅基越小;要增加稅收收入隻能通過提高稅率,勢必影響人們的投資和工作熱情。2)利用稅收手段照顧某些經營活動,勢必會導緻市場勞動力和資源的分配不均,造成資源浪費。3)各種補助和特殊規定,增加了納稅人對稅負不公平的擔憂。此次稅改取消或者降低部分減稅免稅政策。
第三,簡化和修改公司稅,包括修改1981年提出的“加速成本回收制度”以及取消部分稅收抵免。将15%-46%的五級稅率,改為15%、18%、25%、33%四檔稅率,并對特定的數額範圍加征5%的附加稅。同時,降低資本利得稅率,擴大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抵免範圍。
第四,全面整頓稅收環境,減少偷稅、漏稅、逃稅現象。
刺激經濟增長是此次稅改的目的。減少稅率檔次,由累進稅制基本上過渡到比例稅制,削減特惠稅政策,擴大稅基,降低邊際稅率,鼓勵富人積極投資(但也不傷害窮人,因由于起征點提高,使600萬低收入者免稅)。實行低稅率、寬稅基、少減免是這次稅改的一個“關鍵戰略”,不僅減少了稅收對儲蓄、投資和工作等方面經濟選擇的幹預,使稅制更加“公平”,還可以減少稅收方面的漏洞。
3、裡根個稅改革的影響——擴大了個人投資和消費
此次稅改影響深遠,多國開始效仿美國進行稅制改革;此時期個人所得稅改革可概括為堅持稅收中性和對經濟的适度幹預,通過拓寬稅基、降低最高邊際稅率,追求橫向公平,以提高經濟效率和本國稅制國際競争力。
美國失業率相對CPI指數存在一定的滞後效應,CPI從1976年開始逐年提高,至1980年到達峰值14.8;而後失業率也于1978年底開始提升到1982年達到峰值達到11.4%。随後在裡根控制通脹,并施行減稅政策之後,失業率逐步降低。同時,美國産出缺口開始彌合,在裡根第二任期開始轉負為正。美國的個人資本投資和個人消費支出在1979年前後開始下滑,而在稅改的第四年回複正常水平,并保持穩定增長。
雖然裡根稅改提振了經濟,但是仍不免存在一些弊端,最富階層增加了20%的收入,而窮人家庭隻有富人家庭的1/4,而納稅主體中産階級所獲得的減稅收益就更少了。美國家庭住戶收入基尼系數自1980年上漲幅度加快,加速了貧富分化。此外,大幅降稅,縮減了财政收入,進一步擴大了财政赤字。1981年為781億美元,而在1983年已經上升到2078億美元,兩年内增長了166%。
03
前行之路——中國個稅改革進程
1、我國曆史上個稅改革進程回顧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發展并非是一蹴而就,借鑒了國外的一些優秀經驗,結合我國特殊國情,經曆了數十年的沉澱,緩慢發展。
1950年 7月,政務院公布的《稅政實施要則》中,就曾列舉有對個人所得課稅的稅種,當時定名為“薪給報酬所得稅”。但由于我國生産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實行低工資制,雖然設立了稅種,卻一直沒有開征。
1980年9月10日,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同年12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财政部公布了《個人所得稅施行細則》,實行了僅對外籍個人征收的個人所得稅。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至此方始建立。
1986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規定對本國公民的個人收入統一征收個人收入調節稅。
1993年10月31日,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的修正案,規定不分内、外,所有中國居民和有來源于中國所得的非居民,均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同日發布了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4年1月28日國務院配套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11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把個稅法第四條第二款“儲蓄存款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項目删去,而開征了《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2002年1月1日,個人所得稅收入實行中央與地方按比例分享。
2003年10月22日,商務部提出取消征收利息稅,提高個人收入所得稅免征額等多項建議。
2005年10月27日,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再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免征額1600元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07年6月29日,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第四次修正。第十二條修改為:“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開征、減征、停征個人所得稅及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人所得稅免征額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2008年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
2009年取消“雙薪制”計稅辦法。
2010年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将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時,将現行個人所得稅第1級稅率由5%修改為3%,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取消15%和40%兩檔稅率,擴大3%和10%兩個低檔稅率和45%最高檔稅率的适用範圍等。該決定自2011年9月1日起實施。
為适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将稅種合并、簡化稅制以來,個稅隻經過小幅微調。
2011年的個稅調整後,工薪收入者納稅人數由約8400萬人減少至約2400萬人,占總人口的不到2%。
在2005以前的數次稅改,隻是針對具體條款進行修改,并未提高起征點和調整稅率級距,因此作用不顯著。在2005年和2007年,連續兩年調整個稅起征點,作用顯著,在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從11%迅速上升到19%;同年,最終消費支出同比達到19%,為2000年以來增速最快。在2011年的稅改,提升個稅起征點和調整較低收入檔次的稅率;最終消費支出同比迅速上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保持較快增速。不管是從支出端還是收入端,個稅改革促進了收入的提高和消費的增長。
2、本次新個稅法五大亮點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8月29日,草案提請第五次會議二次審議,并在31日下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根據新個稅法,個稅起征點拟由每月3500元提至每月5000元(将以年單位征收合計6萬元),還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
此次新個稅法包含了五大亮點:
(1)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
對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實行綜合征稅,也就是說以上四項勞動所得,在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時候,不僅僅要計算起征點,稅率;還要考慮是否具有專項扣除等其他可抵扣稅費。目前暫時還未公布年終獎的具體計算方式,因此仍沿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年一次性獎金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号)。
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隻要知道一個人每個月收入多少,就可以直接調用相應的稅率,而所繳納的個稅也能以此計算出來。
個人所得稅計算器計算方法:應納稅所得額 = 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征點(3500元),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速算扣除數。
綜合征稅的意義是在于将多項收入合并為一項進行計算。現行的稅法中存在多項收入高于單項收入的納稅者應納稅額更少的漏洞。舉個例子,王某月薪5000元,應繳納稅額45元(設各項社會保險為0),而張某月薪3500元,勞務報酬800元,獎金800元,合計收入5100元,應繳納稅額為24元(工資薪金起征點3500元,勞務報酬起征點800元,獎金稅率3%)。由此看來收入更高的張某所繳納稅額比收入較低的王某所繳納稅額更低,這主要是因為張某的收入來源為多項收入。因此在施行綜合征稅之後,将統一合并計算多項收入的應繳納稅額,這一舉措有利于社會的公平發展。
此次修訂的内容,增加了專項扣除,也就是說,個人所得稅的繳納額度不僅僅要看收入端,同時也要看支出端,是一個“綜合征收”的概念。對于同樣的收入,但對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年齡差别,所繳納的稅額也存在差别。
(2)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月
提高個稅起征點一直都是熱點議題。此次個稅改革将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月,提高到5000元/月,即6萬元/年。
現行稅法判定居民/非居民的标準為是否在中國境内居住滿1年,此次個稅改革重新明确了稅收居民和非居民: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内有住所 / 無住所但一個納稅年度在中國境内居住>= 183天;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内無住所又不居住/ 無住所且一個納稅年度在中國境内居住 < 183天。因此,作為居民,我們可以按找年度來計算個稅。這意味着,年收入在6萬元以下的人,都可以不用繳納個稅。
此次提高起征點,将較低收入人群也納入了免征範圍,降低了較低消費人群的個稅負擔。
據估算,2017年納稅人口約為1.54億,個稅改革施行後,2018年納稅人口将降為1.02億;納稅人口比重由38%減至24%。尤其對于二線城市以下的納稅人而言,或将全部免除個稅繳納。這對推進居民“消費升級”,有着重大意義。
(3)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此次稅改的另一重點就是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相比提高起征額,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的減稅力度對于中等收入人群來說更大。
我國現行的是從3%到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新個稅法對此做出了修改,具體如下:
➣ 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 擴大3%、10%、20%三擋低稅率的級距,3%稅率的級距擴大一倍,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20%;應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這三擋較高稅率的級距保持不變。
個稅起征點的提升将使較低收入人群受益,而優化稅率結構和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将使中等收入人群受益。優化調整稅率結構,将改變當前的納稅格局;尤其是月收入在5000-14000元的群體,平均稅率和應納稅占比下降幅度最大;而此前作為第二大納稅主體的8000-14000元群體占比從27.1%下降至19.4%,接近最高收入群體的納稅總額。
因此優化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的最惠人群為中等收入人群。相比免征人群的免納稅額最高為45元,而擴大稅率級距使中等收入人群的最高減稅額度遠遠高于45元。假如,某工薪階層扣除五險一金後月收入為1萬元,則當采用新個稅法的稅率級距征稅将會比現行稅法級距少征繳455元,每年将少繳納稅款5460元,相當于工薪階層半個月的收入。
對于不同的群體,稅改所減免的稅款也存在差異。尤其對于年收入15萬至36萬的中産階級而言,稅改帶來的工資收入占比總收入的5.64%以上。而對于年收入超過100萬的高收入人群而言,稅改帶來的收益不到3%。因此稅改擴大較低收入稅率級距有助于收入的再分配,增加公平性。
(4)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
全國政協常委、财稅專家張連起認為,“此次個稅改革,是對現行個人所得稅制一次根本性改革。它最大的突破,是在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此次稅改的另一項重大突破就是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考慮了個人(或家庭)情況的差異,有利于稅制公平。
在過去,收入相同的人所克稅額一緻;但因為家庭背景不一緻導緻生活質量存在較大差異。比如擁有子女的需要額外支出子女教育支出,當扣除這些支出後,生活質量就存在明顯差異了。“子女教育支出”考慮到子女教育的高成本,鼓勵子女教育,補貼家庭支出。此外,充分考慮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漸加快,對于具有贍養老人壓力的家庭,适當扣除部分支出,可以提高贍養老人質量,同時有助于弘揚尊老孝老的傳統美德。
(5)增加反避稅條款,維護國家稅收權益
此次新個稅法還增加了反避稅條款,目的是為了堵稅收漏洞,防止個人運用各種手段逃避個稅。
為了堵塞稅收漏洞,維護國家稅收權益,參照企業所得稅法有關反避稅規定,針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轉讓财産、在境外避稅地避稅、實施不合理商業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規定稅務機關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稅改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公平,而一些個人利用個人手段而逃避個人所得稅的行為,嚴重侵害了一般納稅人的利益;因此此次增加反避稅條款,旨在解決社會的矛盾,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
綜上,此次稅改的基本目的是為了社會公平,提高個稅起征點,擴大較低收入級距以及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這三點主要是為了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納稅壓力,同時對高收入人群采取的納稅條件不變,旨在将主要納稅收入由低收入人群轉嫁給高收入人群,實現收入的再分配,促進社會公平。統一将勞動性所得施行綜合征稅,是為了統一稅率,降低征稅成本;進一步防止個人通過改變勞動性所得性質來避稅。增加反避稅條款,維護國家稅收權益。
3、從美國、香港的個稅附加扣除看此次調整的意義
專項附加扣除的意義在于強調公平性,一定程度上緩解不同家庭背景的支出壓力。此次稅改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旨在緩解該扣除項的支出壓力。
專項附加扣除并非中國首創,美國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也存在稅前扣除。美國個人所得稅的稅前扣除有列舉扣除法和标準扣除法兩種,納稅人可以選擇其一适用。
“列舉扣除”中,一定限額内的醫療費用,子女撫養費,贍養費和某些類型的教育費與此次稅改的轉向附加扣除類似。
“标準扣除”類似于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起征點,在申報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減除,獲得應納稅所得額。“列舉扣除”類似于專項附加扣除。但是對于大部分美國公民而言,“列舉扣除”所包含項目減稅額度不一,“列舉扣除項”相加和一般會低于“标準扣除額”,因此低收入人群都選擇“标準扣除”。而對于高收入人群而言,“列舉扣除項”因為項目衆多,他們會聘請專業報稅人群選擇更合理的納稅方式。
香港稅制與國内稅制比較,香港稅制具有低稅率、簡單易操作、征稅範圍窄(征稅範圍隻限于從香港賺取或獲得的收入)、稅率随着年度财政預算案而變化等特點。和國内稅制不同的是,香港沒有統一的個人所得稅而是将之拆分成獨立的稅制。與個人所得稅中工薪稅等同的是薪俸稅。
香港的薪俸稅可以采取累計稅率(40000港元以下,2%;40000-80000港元,7%;80000-120000港元,12%;超過120000部分,17%)或者标準稅率(15%,适合高收入人群)。同樣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也存在免稅額和減稅額。
香港的免稅額和減稅額主要包括子女撫養和老人贍養;同時按照具體人數去降低撫養或者贍養壓力;對于有明确開支的個人進修和長者住宿照顧開支(養老院開支)都按照實繳額進行減稅,但也設定了最高額度,避免個人利用減稅漏洞進行偷稅漏稅。
香港的薪俸稅真正考慮了實際支出壓力,在一定範圍内盡可能保證公平性。
4、個稅改革後對收入和消費的影響測算
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同時調整稅率和級距,則納稅金額和納稅人口都将會減少,而該部分納稅金額将直接轉化為納稅人的可支配收入。根據《中國稅務年鑒》1999-2016年數據推算,2017年工薪個稅總額為7048億元。按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個人收入分布推算,當前納稅人口約為1.53億。個稅改革後則納稅人數将暫時減少至1.01億人,納稅額将減少至5080億元。則間接轉化為納稅人收入合計1968億。另外,根據8月31日财政部副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示,這次的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到每月5000元,稅收一年大緻要減3200億。由于非工薪個稅相關數據可得性的原因,以下測算我們暫先按照CHFS工薪個稅個人收入分布的測算數據,即因個稅改革轉化為工薪納稅人收入合計1968億的數據來測算對消費的影響。
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邊際消費率為68.5%,城鎮居民居民邊際消費率為56.2%。考慮工薪納稅主體為城鎮居民,若按照上半年城鎮居民的邊際消費率來計算,則由減稅帶來的直接消費增量為1105.8億元,考慮乘數效應 (乘數=1/(1—MPC),此處為了簡化計算,不考慮直接消費引緻收入增長後的繳稅),則将帶來最終消費支出增量為2524.3億,另外,若不考慮納稅主體分布,按照全國居民邊際消費率來計算,則由減稅帶來的直接消費增量為1348.1億元,考慮乘數效應 (乘數=1/(1—MPC)),則将帶來最終消費支出增量為4279.6億,因此,我們測算本次減稅帶來的最終消費支出增量為2524.3億-4279.6億之間,按照2017年GDP 812038億元,最終消費支出為435453億元,最終消費率為53.6%,若按照我們上面的測算,在理想情況下,若作用于2017年則會拉動2017年全國的最終消費率0.31%-0.53%之間。
進一步的,假設以上測算的最終消費支出增量按照2017年社零總額占GDP最終消費支出比例(36.6/43.5)作用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并假設2018年全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為9.2%,201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3萬億,則2018年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0萬億,若不考慮個稅法修訂帶來的影響,假設2019年全年增長9%計算,則因減個稅帶來的消費增量的拉動,在理想情況下,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将達到9.54%-9.90%【(40*9% (36.6/43.5)*0.2524(or 0.4280))/ 40】,即可以拉動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0.54%-0.9%。
最後,由于相關專項附加扣除無法量化計算,我們以上測算均是未考慮專項附加扣除,實際上包含子女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在内的支出占居民收入已達相當比例,若考慮到專項扣除,無論是直接減少的個稅還是帶來的消費支出增量,都可能遠高于我們以上測算值。
04
總結對比——中美個稅制度的差異
随着時代的發展,稅收制度不斷在完善,總體而言,稅收制度在逐漸簡化,“中性”稅收越來越明顯。但不同的國家由于國情的不一緻,所采取的稅收制度也不盡相同。中美兩國作為現在世界上經濟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國以增值稅為主,個人所得稅僅占稅收的7%,而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占财政收入的40%以上。
05
投資建議——大衆消費
根據我們前文的測算,個稅起征點的提升将使較低收入人群受益,而優化稅率結構和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将使中等收入人群受益。優化調整稅率結構,将改變當前的納稅格局;尤其是月收入在5000-14000元的群體,平均稅率和應納稅占比下降幅度最大;而此前作為第二大納稅主體的8000-14000元群體占比從27.1%下降至19.4%,接近最高收入群體的納稅總額。中低收入群體受益于個稅改革,直接增加可支配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收入分配情況,将提高大衆消費品的需求。
最後,我們羅列了相關大衆消費個股,供投資者參考。
- END -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内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将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号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有一種美好習慣,叫做閱後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