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44

熟悉清朝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皇帝主要安葬在三個地方:一處是遼甯省沈陽市的清昭陵;第二處是河北唐山市遵化市的清東陵;第三處是河北省保定市的清西陵。清昭陵是皇太極的陵墓,順治帝遷都北京後,陵寝必然改建到北京周邊地區。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1

清東陵

清王朝入關後在關内建造的第一座皇家陵園為清東陵,它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以西,始建于康熙二年(1663),完工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曆時二百四十五年,陵園面積二千五百平方公裡,建有皇帝陵五座,皇後陵四座,妃園寝五座,葬有順治、康熙、乾隆、鹹豐、同治五位皇帝,孝莊、慈安、慈禧等十五位皇後,一百三十六位妃嫔,一位皇子,共一百五十七人。陵園外圍還建有皇太子、王爺、公主、大臣、保姆等大量陪葬墓。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葬人最多、布局最規整的古代皇家陵園之一。

清東陵和清西陵都是清王朝入關後所建的大規模陵園,均是風水寶地,上吉佳壤,那麼人們不禁要問:既然有了清東陵,又何必再建清西陵呢?要講清這個問題,說來話長,這一切還得從清朝入關首建清東陵的孝陵說起。

明崇祯十七年(1644)初夏,久居關外的滿族政權在明朝駐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接引下,越過山海關,打敗了已經占據北京的李自成農民軍,迅速占領了北京城。同年九月,皇太極第九子、不足六歲的福臨被迎接進京,入主紫禁城。十月初一日,福臨在臣僚的簇擁下登基做了皇帝,正式宣告大清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并改年号為“順治”。

中國封建社會的曆代王朝,都将皇陵建在京畿一帶,這樣既有利于保護,又便于祭祀。新賓縣的赫圖阿拉原是後金的第一都城,清太祖努爾哈赤将祖陵建在赫圖阿拉附近。後來他的勢力逐漸壯大,遷都遼陽,又在遼陽附近的陽魯山興建東京陵。不久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努爾哈赤的福陵和皇太極的昭陵都建在了沈陽近郊。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後,又将皇陵定在了京師附近,即河北遵化昌瑞山下的清東陵。清朝在清東陵建的第一座皇陵是順治帝的孝陵。孝陵選址在昌瑞山下,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清朝初期,中原大地由于“天花”蔓延泛濫,造成了民間百姓的大量死亡,引起社會的恐慌,同樣也威脅着清王朝統治者的生命與政局的穩定。身體孱弱、性格内向且多愁善感的少年天子順治帝,對天花更是恐懼萬分,甚至為了躲避天花而沒有接見蒙古王公。順治八年(1651),北京城再次暴發大範圍的天花疫情,順治帝為了躲避天花,于十月以“行獵”為名悄然離開了北京,到外地巡遊。這次他來到了當時直隸遵化縣(今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一帶。他舉目四望,但見群山連綿,崗巒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藍天白雲的掩映下若隐若現,猶如一條條巨龍奔湧騰躍,呼嘯長空。在巨龍盤旋飛舞的中間,一塊坦蕩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機盎然。此地東西兩側各有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緩緩流淌,形似一個完美無缺的金瓯。順治帝不停地望前眺後,環左顧右,發出由衷地贊歎:“此山王氣蔥郁非常,可以為朕壽宮。”于是,他縱馬來到一處向陽之地,翻身下馬,雙手合十,兩目微閉,十分虔誠地向蒼天高山禱告了一番,随後相度了一塊相宜的地勢,将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的白玉扳指輕輕取下,小心翼翼地擲向山坡,然後對身旁斂聲屏氣的群臣宣布:“落處定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

就這樣,順治帝生前選定了陵址,但未來得及建陵,就龍馭上賓了。他的皇三子玄烨因得過天花,有了免疫力成為繼承皇位的重要條件之一,之後順利登基,改元“康熙”,為順治帝建了孝陵。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2

清西陵

深受漢家文化影響的康熙帝,按照“子随父葬”傳統,将自己的陵寝建在了孝陵的東邊,即景陵。按照常理,入關後第三帝雍正帝的陵寝也應建在孝陵、景陵一旁。可是後來的事實卻并非如此,雍正帝将自己的陵寝建在了遠離遵化祖陵六百多裡的易縣永甯山下,開辟了一處新的皇家陵園。雍正帝不在遵化建陵另辟新的陵區,這與以前因遷都而改變陵區的性質就不同了。新陵寝與孝陵、景陵距離北京都二百多裡,遠近距離差不多,那為什麼雍正帝不追随祖、父将陵寝建在遵化昌瑞山下呢?

據記載,雍正帝是一個十分嚴厲、非常苛刻又喜歡創新的人,這一性格同樣也體現在他給自己選擇陵址這件事情上。對選擇一個什麼樣的陵址,他有自己的要求和标準,那就是理想的陵址必須是一處十全十美的“上吉佳壤”。當他發現祖陵區域内已經沒有好的風水寶地了,就另選新的風水寶地。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3

清西陵平面示意圖

雍正八年(1730)八月十九日,雍正帝選擇的新陵區在易縣永甯山下動工營建,到乾隆元年(1736)全工告竣。

自雍正帝在易縣首建泰陵以後,清朝在關内便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遵化昌瑞山、易縣永甯山兩大陵區。在北京東面的遵化昌瑞山陵區稱“東陵”,在北京以西的易縣永甯山陵區稱“西陵”。

清西陵,是清王朝在關内開辟的第二處皇家陵園。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到1915 年崇陵建成,曆時一百八十五年,建有皇帝陵四座、皇後陵三座、妃園寝三座、親王園寝二座、阿哥園寝一座、公主園寝一座。其中葬有四位皇帝、九位皇後、五十七位妃嫔、二位親王、六位皇子皇孫、二位公主,共八十人。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4

雍正帝泰陵前景舊影

清西陵是一處山川秀麗、景色優美的風水寶地。雄峻的永甯山層巒飛翠,疊嶂騰輝,猶如一道天然的圍屏矗立于陵區北面,成為西陵之祖山。陵區西側是位于太行山東麓、著名的西陵八景之一的雲濛山,層巒疊嶂,蜿蜒起伏。東面的金龍峪等山巒盤旋遠去。元寶山作為泰陵的朝山端峙陵園之南。元寶山的東西兩翼東華蓋山和西華蓋山,巍峨聳峙,成為陵區南屏障。在大紅門兩旁又有九龍山和九鳳山東西對峙,如天然門阙,其間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陵口。西面的拒馬河奔騰咆哮,波濤洶湧。南面的易水河清波粼粼,潺潺流淌。整個陵園群山拱衛,衆水環流。陵園之内,數以萬計的蒼松古柏形成了一望無垠的翠海,遮天蔽日,松濤陣陣。在紅牆、黃瓦、拱橋、石雕鑲嵌于萬頃綠濤碧海之中,飛金耀日,富麗堂皇,博大恢宏,氣象萬千。整個陵區就像一幅絢麗多彩的風景畫。清西陵稱得上是将陵寝建築的人文美與山川形勝的自然美有機結合的傑出典範。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5

李約瑟

著名英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曾對中國的皇陵高度評價道:“皇陵在中國建築形制上是一個重大的成就,它整個圖案的内容也許就是整個建築部分與風景藝術相結合的最偉大的例子。”“在門樓上可以欣賞到整個山谷的景色。在有機的平面上深思其莊嚴的景象,其間所有的建築,都和風景融彙在一起,一種人民的智慧由建築師和建築者的技巧很好地表達出來。”

以上的稱贊絕不是李約瑟先生偏愛中國皇陵的一家之言。有許多西方學者都敏銳地發現:追求山川自然形勢的完美,細心探究自然景觀美與人文景觀美的有機結合,使整體環境景觀富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形成神聖、永恒、崇高、莊嚴、肅穆而又充滿生氣的紀念氣氛,正是中國古代陵寝建築藝術成就的突出特點。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6

乾隆朝《裕陵圖》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7

裕陵平面圖

乾隆帝裕陵,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十七年(1752 年)告竣,曆時9年,耗銀203萬兩。

清東陵地宮對外開放的共有四座,除慈禧的一座之外,其餘三座都在裕陵體系中。

裕陵地宮對外開放至今已經十幾年了,仍然充滿着神秘色彩,存在着許多不解之謎。

裕陵石像生的雕像皆為立像,位于望柱之北,為八對,其石像生排列次序由南往北是獅、狻猊、駱駝、象、麒麟、馬、武士、文士。在清陵中,裕陵是除孝陵(順治帝陵寝)之外石像生數量最多的陵寝。其中,石像生中的狻猊,是孝陵所沒有的,這在清陵中是唯一的。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8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9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10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11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風水更好(為尋一塊風水寶地)12

本文由華文出版社供稿,文字來自該社最新出版《大清皇陵》(全四冊)。本書作者徐鑫,自幼生長在清東陵腳下的馬蘭峪鎮,書中内容均是作者親曆、親見、親聞、親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