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年臉型變了

中年臉型變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05:47:02

中年臉型變了?臨海的羅女士(化名)結婚多年後,被丈夫戲言“長得越來越有男人味”日前,羅女士因為睡覺打呼噜求醫,沒想到查出了自己“變得有男人味”的原因,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年臉型變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中年臉型變了(她人到中年為啥相貌大變)1

中年臉型變了

臨海的羅女士(化名)結婚多年後,被丈夫戲言“長得越來越有男人味”。日前,羅女士因為睡覺打呼噜求醫,沒想到查出了自己“變得有男人味”的原因。

中年女變“男人相”

臨海的羅女士今年42歲,最近幾年,她睡覺時經常鼾聲雷動。

有健康常識的人知道,打呼噜會影響睡眠質量,導緻白天沒精神。羅女士就是這種情況,她需要坐班,但晚上沒睡好,白天昏昏沉沉,硬撐着幹活全身難受。

羅女士曾經去醫院呼吸科和耳鼻喉科檢查,排除了常規的打鼾因素,但沒解決問題。為了讓自己睡個好覺,她和家人四處打聽,直到聯系上台州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侯勇。

侯勇聽說這事,第一反應是打呼噜和神經外科有什麼關系,但想到女性打呼噜這麼嚴重比較少見,他還是答應給羅女士推薦适合的醫生看看。

在門診,侯勇一看羅女士的面相,厚唇、大鼻子、高顴骨,“男人相”明顯。再看她的手,手指粗大。侯勇大概有數了,又追問了幾個細節。

“鞋子是幾碼?”

對于這個問題,羅女士其實自己也納悶:“前年還是40碼,今年怎麼就變成42碼了。”

羅女士的回答和侯勇的預料不差,結合她打呼噜已有三四年的情況,侯勇說:“你打呼噜可能和腦子有關系。”

經過針對性的檢查,羅女士被确診為生長激素型垂體瘤。考慮到羅女士身高、體重均為正常水平,侯勇分析,她的垂體瘤大概率是在成年後才出現的,過量分泌的生長激素,不僅讓她的外貌逐漸變得粗犷,還導緻呼吸道周圍軟組織增生,氣道較常人狹窄,才會出現這麼嚴重的打鼾。

“這兩年老公說我越來越有男人味了,以為是玩笑話,沒想到是生病引起的。”羅女士歎氣道。

垂體瘤發生率

在腦外科腫瘤中排第三

侯勇說,垂體位于大腦底部,是人體内最複雜的内分泌腺,可分泌生長激素、泌乳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黃體生成素、抗利尿激素及催産素,對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等各方面功能産生影響。如果垂體上長了腫瘤,會引起機體代謝異常、功能紊亂。

垂體瘤的知名度低,但實際上它的發生率在腦外科腫瘤中排第三,約占顱内腫瘤的15%。随着檢測水平的不斷高,近年來垂體瘤的發病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哪些人容易得垂體瘤?侯勇說,發病年齡以20-40歲為主,尤其是處于生育期的女性,容易出現垂體功能的分泌旺盛,誘發垂體瘤的概率更大一些。

醫生提醒,女性外貌粗犷,男性乳腺變大,都有必要排查垂體瘤。

“家族”成員複雜

垂體瘤“家族”有兩大門派,一派是有分泌功能的垂體瘤,另一派是無功能性垂體瘤。

有分泌功能的垂體瘤是大門派,成員較多。它們分泌的激素是随機的,最多見的是生長激素、泌乳素、促甲狀腺激素以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這些額外分泌的激素在患者身上造成的變化千差萬别。

比如羅女士的生長激素型垂體瘤,發生在兒童患者身上會引起“巨人症”,患兒長得極快,同齡孩子身高才1.3米,患兒可能已經長到1.8米以上。

家長不要以為這是長高的“捷徑”,等孩子成年後,垂體瘤依然分泌過量正常激素,而成年人骨骺已經閉合,骨骼沒有再次生長的機會,多出來的這些生長激素,會引起皮膚軟組織的變化,往往表現為鼻子變大、嘴唇變厚、臉變大、手指越來越粗,也叫肢端肥大症。

有些成年人還會和羅女士一樣,出現咽喉及呼吸道壁的增生,導緻呼吸道不暢,從而引起睡眠打鼾、呼吸暫停等症狀。

泌乳素型垂體瘤在男女中都可能發生,女性身上症狀更明顯,如成年女性非哺乳期卻有乳汁分泌,本來正常月經,突然較長一段時間閉經,以及不孕。男性患者若出現乳房發育,要檢查是肥胖引起的脂肪堆積,還是垂體瘤引起的乳腺發育。

另外,促甲狀腺激素型垂體瘤患者可能會出現怕熱、多汗、突眼、興奮等類似甲亢的症狀;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型垂體瘤往往引起過度興奮,患者會出現高血壓、滿月臉、水牛背等。

另一門派無功能性垂體瘤比較單純,它不分泌激素,隻是悶聲長大,最後通過擠壓周圍的組織來刷存在感。比如壓迫垂體,影響激素分泌減少,少數孩子的矮小症和這個有關,所以查出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醫生會建議排查垂體瘤。

無功能性垂體瘤最常見的并發症是壓迫視神經,臨床上患者大多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出現類似于老花眼、青光眼、白内障的症狀。這種情況容易誤診、漏診,患者到眼科做了一些了不必要的治療,症狀卻沒有改善。

垂體瘤治療依據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這裡長了異物,要不要做手術切除?患者心理壓力很大。

“并非所有垂體瘤都需要做手術。”侯勇說,關于垂體瘤的治療,主要根據腫瘤的大小、是否分泌激素以及患者并發症的情況決定治療方案。所以有些垂體瘤需要手術,有些可通過藥物治療控制,還有些可以随訪觀察。

比如功能性垂體腺瘤中的泌乳素瘤,一般不用手術治療,目前已經有藥物可以降低垂體瘤的泌乳素水平,恢複患者的月經和排卵。長期服用,瘤體有希望縮小。其間患者要注意定期複查。

“無功能性垂體瘤目前唯一的治療方法是做手術切除。但是,業内的治療原則是,直徑小于1厘米、沒有出現并發症,最好别去動它。患者隻需要定期複查磁共振,觀察腫瘤是否呈進行性增大生長,如果沒有長大,不必手術。長到1厘米以上,已經出現壓迫症狀,才需要手術切除。”侯勇解釋,這樣處理是為了減少對垂體的刺激,盡量不影響垂體的正常工作節奏。

目前,臨床上患者确診時,無功能性垂體瘤以直徑兩三厘米以上的大腺瘤居多;分泌功能性垂體瘤因為對身體影響較早,患者就醫及時,就算求醫路再怎麼曲折,确診時基本個頭都比較小。

早發現早診治,定期複查

侯勇提醒,雖然99%的垂體瘤是良性的,不會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但少數是侵襲性的垂體瘤(介于良性垂體瘤和垂體癌症之間的一種病理學類型),也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存周期。而且,良性垂體瘤治療後,激素水平能恢複正常,但已經造成的組織變化,比如外貌改變、心髒肥厚等,無法恢複到病前。所以對于垂體瘤,早發現早診治非常重要。

“定期體檢有助于早發現,目前不少患者都是在體檢中意外發現垂體瘤。”他建議,重點人群在體檢套餐中增加顱腦磁共振檢查。

需要提醒的是,垂體瘤可能複發,所以治療後的定期複查非常重要。

臨海的老王(化名)十多年前查出直徑2厘米的無功能性垂體瘤,已經壓迫視神經。侯勇給他做了手術,很成功。老王一開始很聽話,定期複查,一切正常,一年後,他再沒找過侯勇。

前些天晚上,侯勇突然接到老王的“投訴”電話。“他前幾天突然頭痛劇烈,眼睛也隻能看到一點亮光,其他什麼都看不見。醫生檢查發現當年開刀的地方有顆直徑3厘米的垂體瘤,已經出血了。他懷疑是當年沒有切幹淨。”

侯勇哭笑不得,本着嚴謹的态度,他調出當年的病曆,确定治療過程正常,唯一的缺憾是老王隻複查了一年。

“垂體瘤可能會複發,一年沒異常不代表以後都正常。現在應該是複發了,而且腫瘤因為血供異常導緻急性出血,造成短時間内腫瘤快速增大,出現頭痛及視力急劇下降的症狀。”侯勇建議老王趕緊進行急診手術。

侯勇提醒,垂體瘤消失或手術切除後,仍需要定期複查,終身随訪。

一般建議術後1個月、3個月、6個月來門診複查。複查的項目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抽血和垂體增強核磁。

抽血是為了檢查血液中的各種激素水平和電解質水平,它們的異常可以提示功能低下或複發的可能。核磁則幫助判斷腫瘤是否有殘餘或有再次生長的可能。

初次複查時,醫生還會根據手術切除的情況,與患者溝通下一步診療的計劃和方案,尤其是有些巨大垂體瘤,術後還需要進一步放療和藥物治療,所以建議患者親自來複診。

連續複查3次後,如果情況穩定,以後隻需要每年來一次醫院門診複查即可。

作者:林櫻

來源: 台州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