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鍊接》報道,為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通知,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
(圖片來源:新華社)
網遊為何讓人上瘾?網遊中的哪些設計和機制會讓人沉迷?約束遊戲時間,是否會出現“戒斷反應”?如何正确引導青少年,防止其過度沉迷遊戲?
網遊為什麼會使人上瘾?
最近幾年,手機網絡遊戲發展如火如荼,缤紛的網遊世界讓不少未成年人開始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最新的《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中數據顯示,62.5%的未成年網民會經常在網上玩遊戲,其中玩手機遊戲的占比為56.4%。
有些不玩兒網遊的朋友完全不理解,網遊裡那些光怪陸離的畫面,為什麼會讓人如此着迷?網遊為什麼會使人上瘾?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宋少衛認為,可以從生物學與遊戲設計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從生理角度而言,人的大腦有一種特殊的神經元——鏡像神經元,它會使玩家在操控遊戲角色進行遊戲體驗時,感受到特别的刺激感,産生情感共鳴。通過遊戲,人們可以體會現實和跨越虛拟的共同感受。
從網遊設計的機制而言,網絡遊戲制作公司為了讓遊戲産品使人上瘾,也花了不少心思。遊戲在本身具有吸引力的同時,設置了即時反饋,隻要稍微努力就可以獲得獎勵,晉級制度讓玩家獲得源源不斷的榮譽感,欲罷不能。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兒時最愛的遊戲。過去的孩子們踢毽子、丢手絹、跳皮筋、翻花繩,同樣不亦樂乎。但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同樣是遊戲,網絡遊戲的吸引力前所未見,遊戲設計者對如何使人成瘾的洞見,也從未如此清晰。強互動、驚喜感、榮譽獎勵……這些遊戲中設置的小細節,開啟了人腦當中的成瘾開關,也成為了各大遊戲公司和發行平台的财富密碼。
多方出手,為未成年人保駕護航
對于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而言,網遊正逐漸從一項幫助人們追求快樂、緩解生活壓力的娛樂方式,變成他們成長路上需要跨越的一道坎。
在新學期開學之際,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從多方面入手,織密制度防護網,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最鮮明的一點就是要嚴格限制青少年的遊戲時間。
既然“有瘾”,限制遊戲時間是否會産生“戒斷反應”呢?宋少衛表示,對于某些孩子而言,的确會有“戒斷反應”。雖然嚴格限制了青少年的遊戲時間,但也有可能出現孩子們在不同遊戲之間切換的情況。
作為距離青少年最近的監督者,家長和老師也要注意正确引導。網絡和遊戲本身是一種必然存在,在溝通時要避免完全拒絕和否定網絡遊戲的态度。在限制遊戲時間的同時,不妨嘗試疏堵結合的方式。在青少年遠離網遊的時間裡,學校和家庭還可以有更多作為。此外,學習的過程也可以像網遊的過程一樣,設置即時反饋、增強互動,真實世界裡學習的喜悅,并不亞于虛拟世界裡的“打怪升級”。
學校、家長要為孩子多組織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也可以用桌遊、棋牌類活動轉移青少年對遊戲的依賴。除此之外,老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要讓孩子在學習中體會成就感,能夠讓孩子像玩遊戲時一樣,在學習中尋找價值。一旦孩子建立起這樣的思維和能力,他們在學習中會更容易體會到即時快樂,在學習上更具有主動性。
監制:白中華
總台央廣記者:富赜
編輯:楊揚 楊冉 彭毓姬 畢利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