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福建小鎮綠水青山

福建小鎮綠水青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09:10:41

——我市造福工程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福建小鎮綠水青山(閩山閩水物華新)1

蕉城區九都鎮九仙村通過“二次搬遷”實現了村容村貌大變樣,群衆安居樂業,是我市整村易地搬遷的典型。 本報記者 鄭霄 攝

近日,在霞浦縣柏洋鄉造福工程百戶安置點,剛務農歸來的彭阿慶與記者聊起易地搬遷後的生活,一臉笑意,滿是知足。住上新房子、就近讨生活,彭阿慶說,趕上了好時候,生活大變樣。

今年70歲的彭阿慶本是柏洋鄉禅洋村人,曾因唯一的孩子生病,無法勞作,家中收入微薄,成為精準扶貧對象。“以前的日子苦,住的房子破,收入也低,都找不到出路。”彭阿慶坦言,他雖年紀大了,卻一直是家裡的頂梁柱。但光靠務農收入,根本不足以蓋起新房,一家人隻得擠在破舊的老房子裡。2018年,随着造福工程工作大力推進,彭阿慶一家盼來了政策春風。在各級扶貧資金和地方配套支持下,柏洋鄉規劃建設易地搬遷百戶安置點,一期投入130多萬元建設新房,統一安置30多戶貧困戶、地災點群衆,開啟了他們的新生活。如今,依舊健朗的彭阿慶靠着種植幾畝茶葉和太子參,年收入4萬多元,過上了他所說的“安心生活”。

安居與樂業并重,“搬得出”還得“穩得住”“有事做”。在蕉城區赤溪鎮勤格村,從2012年開始便陸續開展部分貧困戶和地災點群衆的易地搬遷工作,先後集中安置了30多戶。如何讓這些搬遷群衆增加收入,住得安心,成為鎮村幹部需解決的主要問題。勤格村以茶葉為主要産業,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茶園。所以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村裡唯一的茶葉加工廠負責人孫紹義站了出來。他一邊不斷提升造福工程安置點的環境,一邊積極收購茶青,并為安置群衆提供就業崗位。如今,茶葉加工廠較之剛成立時的200平方米,已擴張至5000多平方米,提供就業崗位數十個,每人每天工資200元。可務農可務工,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安置點的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造福工程敲開幸福門,搬遷群衆生活節節高。1985年,扶貧工作剛起步時,我市就針對一些偏遠地方的受災戶實施“救災搬遷”工程。1988年,同志到甯德任地委書記後,通過深入細緻的調研,針對甯德實際,提出了把解決住房問題作為“擺脫貧困”的工作主線之一。随後,甯德開始對部分“七無”鄉村及一些貧困村、受災村和草房村(戶)進行搬遷,遷出的群衆生活水平顯著提升。1994年,甯德在全省率先實施“造福工程”,對居住在“老、少、邊、島”等生存發展環境惡劣地區的貧困群衆實施有組織、大規模搬遷,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人口搬遷至生存、生産條件較好的地區。近30年來,我市造福工程按照“群衆自願、政府引導”的原則,以建檔立卡貧困戶、革命老區基點村群衆和少數民族群衆為主要對象,累計完成自然村或行政村搬遷3000多個,新建或續建規模造福工程集中安置點1000多個,共幫助40多萬人圓了“安居夢”,讓他們過上了美好的新生活。

從“蝸居”窮山惡水之地到安居中心村或城鎮,從靠天吃飯到依托優勢産業宜農宜工促增收,從不知所措謀出路到轉變觀念樂觀生活……千千萬萬易地搬遷群衆實現了搬家,也實現了“搬心”。如今,閩東大地湧現出了諸如周甯縣樟崗新村、福鼎市永和新村、屏南縣康裡新村等産業興旺、生态優美、鄉風文明的搬遷村,成為我市美麗鄉村建設的示範,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福建小鎮綠水青山(閩山閩水物華新)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