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白族語地名中的古漢語詞彙實例——白族語地名古漢語考(二)
劍川石寶山歌會 蘇金泉 攝
作者 吳光範
猴曰胡孫
《新纂雲南通志》載:白族語“猴曰胡孫,胡,滑吾切,孫,蘇溫切。《世說》:‘胡孫處袋,杜老有從,人求胡孫詩’。諺雲:‘樹倒胡孫散’。白文音近胡雙。”(《新纂雲南通志·第四十三冊方言考三·白文一》第9頁)。
祥雲縣禾甸鄉胡孫廠村,《祥雲縣地名志》載:“胡孫廠村。屬下蓮鄉,在下蓮鄉東北部平距1.3公裡,地處壩區,海拔1963米。原白語稱:‘吾算早’。‘吾’:狐狸,‘算’:猴子,‘早’:場地,意為狐狸、猴子在的地方。傳說,此地過去是原始森林,野獸很多,故名胡孫場,後語訛為‘胡孫廠’。”(《祥雲縣地名志》第51頁)。
按《新纂雲南通志·方言考三·白文一》:“白族語猴曰胡孫”,上述把“胡”釋為狐狸,值得商榷:胡孫,“白文音近胡雙”,“雙”“算”系白語借用漢語“孫”的近音,“廠”為白語借用漢語“場”的近音,胡孫廠即胡孫場,亦即胡孫(猴子)在的地方之意。
江曰工
“江韻,古與東韻通,屈原《哀郢篇》:‘将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陶潛詩》:‘停雲霭霭,時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陸成江。’皆合用東、江二韻。江讀若工,江河皆象形與諧聲字。許氏《說文》叙所謂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白文江讀工,與古韻合。又考桂未谷《劄樸·十·吳才老》謂:‘滇呼江為公,故名江魚曰公魚。’按:公當為工,江從工得聲也。顧甯人唐韻正亦引楊升庵之說曰:‘今滇人讀江為工’,是前人已言之也。”(《新纂雲南通志·第四十三冊方言考三·白文一》第6頁)。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石登鄉公登村,《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名志》載:“公登廢村。位于三角河村公所駐地東北方向4公裡的小窪地裡。原有人戶已搬遷。‘公登’為白族語的音譯,意思是‘河坪’,因廢村是小河沖刷積淤起來的小平地而得名。”即白族語“江(河)曰工(公)”,“登”為坪,故公登為河坪,亦即江坪,因江河沖積而得名。此例與桂未谷《劄樸·十·吳才老》謂“滇呼江為公,故名江魚曰公魚”符合。
秧曰漬子
“漬韻會,疾智切。《說文》:‘漬:漚也,從水責聲,前智切。’又浸漬也。白文稱秧為漬子者,謂以谷種浸漬成秧而分其荄于他田也,故劍川以載秧為分荄,義蓋如此。又如泡豆芽之類曰漬芽,泡物于水,皆曰漬。故知漬子即秧子,而音稍僞。”(《新纂雲南通志·第四十三冊方言考三·白文一》第23頁)。
蘭坪縣營盤鎮恩棋村委會恩棋村,《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名志》載:“恩棋村,原名白族語‘職已安’,意思是‘秧田坡’,因村址水稻田和秧田較多而得名。在漢字譯寫時為‘知其位’村,但因該村一直是鄉政府駐地,所以村名‘知棋位’逐漸被鄉名‘恩棋’所代替。”(《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名志》第59頁)。按《新纂雲南通志·第四十三冊方言考三·白文一》載:“漬子即秧子”,“漬”即白族語稱“秧”,與“職已安”的“職”和“漢字譯寫時為‘知其位’”的“知”,皆為“秧”。
兔曰兔㲋
《新纂雲南通志》載:“兔曰兔㲋:《說文》:㲋,醜略切,似兔,青色而大。白文謂兔為兔㲋,統稱之詞也,音不僞。”(《新纂雲南通志·第四十三冊方言考三·白文一》第20頁)。
《說文解字》:㲋,“獸也,似兔,青色而大,象形,頭與兔同,足與鹿同,凡㲋之屬皆從㲋,醜略切。”(許慎撰《說文解字》第203頁,中華書局1963年12月版)。
白族語地名,“兔子稱‘托羅’,虎豹叫‘羅壩’;坪地喊‘八登’,蕨菜呼‘挂拉’。”(筆者《雲南地名之奧秘》第148頁,1993年德宏民族出版社版)。當時即認為奇特有趣,但并不知道兔子稱“托羅”,又作“土魯”,乃是來自古漢語,今讀《白文考》方知:它們是白族語“兔曰兔㲋”的近音。而“坪地喊‘八登’”,如泸水縣洛本卓鄉八登村,白族語,八登“含義坪地”(《碧江縣地名志》第68頁,碧江縣洛本卓鄉,今屬泸水縣);“蕨菜呼‘挂拉’”,如蘭坪縣通甸鄉挂拉坂村,白族語“挂拉”為蕨菜,“坂”為坪子,“‘挂拉坂’為白族語的音譯,意思是‘蕨菜坪’,因村址蕨菜多而被周圍白族群衆稱為‘挂拉坂’,并沿為村名。”(《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名志》第39頁)。
(作者地址:雲南省人大常委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