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南方的小年和北方的小年不在同一天,習俗也有些差異。小年是忙年的開始,我們需要準備年貨、掃塵、祭竈等,要準備幹幹淨淨過個好年,這也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至于到底是哪一天才是小年,民間的說法有很多,比如“官三民四船五”就是流傳很廣的一種說法。
簡單的講,官家過小年是在臘月二十三,普通人家過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過小年,則是臘月二十五。這種說法其實不太靠譜,之所以出現不同的時間過小年,和當地人的習慣有很大關系。就比如《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竈》說:“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竈”。
所以北方人的小年在很早之前,也是臘月二十四,至少清朝中期以前都是這樣,而南方人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如今仍然保留着這個傳統。南方小年,5種傳統食物要記得吃,來年事事順當,寓意吉祥團圓。
1、【吃粽子】
小年吃粽子,也叫年粽,這個和我們端午吃的粽子還不太一樣,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餡料,年粽子裡面大部分人家放的都是豬肉,因為臘月也是殺年豬的時候,在小年夜吃肉粥,對于考取功名的孩子的來講,相當的有意義,它寓意年年“糕”重,也寓意着工作順利。
2、【吃甘蔗】
南方還有吃甘蔗的習慣,甘蔗擁有非常好的寓意,它代表着“節節高”,在小年吃甘蔗,寓意着事業步步高升,而且甘蔗又是甜的,代表着生活甜甜蜜蜜。其實抛開這些寓意不談,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解油膩,降火也非常的管用。
3、【吃米餅】
吃米餅也是南方的一個食俗,小年吃米餅更多的是大家對新一年的一個期望,因為米餅代表着在新的一年能夠順順利利紅紅火火,小年過後就是春節,吃米餅也是對新年的一個非常好的期望,它是一種非常吉利的食物。
4、【吃湯圓】
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一般都是選擇吃湯圓,小年吃湯圓的習俗,在南方地區的惠州比較多,他們過小年家裡一般都會煮湯圓吃,然後和一家人分享,湯圓象征着團團圓圓,它也代表着快樂,吃完湯圓,把煩惱抛出腦後,開開心心過大年。
5、【吃炒玉米】
炒玉米也是南方人比較愛吃的一種風俗食物,老話就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這個炒玉米,其實有點像爆米花的味道,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如今很多地方把這個炒玉米,也變成一些糕點,取“年年高”的寓意。
南方小年,吃這5樣美食,才算是地道的南方人,有你喜歡吃的嗎?要分清楚南方人的小年還是北方人的小年,如果時間上有争議的話,那就看他們的飲食,南方人過小年一般都是吃這5種食物,它們寓意好,而且也具有南方的典型特色。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