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都清代糧倉簡介

成都清代糧倉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1 11:24:18

成都清代糧倉簡介(貢獻天府糧倉的成都糧策)1

周維松 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管委會基地發展部部長 崇州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成都清代糧倉簡介(貢獻天府糧倉的成都糧策)2

在崇州,5G 智能無人收割機沿設定的路線完成收割任務 本報資料圖片 胡大田 攝

成都清代糧倉簡介(貢獻天府糧倉的成都糧策)3

本報資料圖片 胡大田 攝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确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國之大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産的政策。更是始終把解決好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在多個場合說糧事、察糧情,部署大國“糧”策。

2022年6月8日,來川考察時指出,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産糧寶地,把糧食生産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牢記殷殷囑托,扛起時代使命。位于天府之國腹地的成都,沃野千裡,物産豐饒,自古便是全國有名的“魚米之鄉”,更不缺改革創新的基因,以振興種業和科技創新為龍頭,助力四川成為全國三大育種制種基地之一;以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推進農業專業化生産,以農戶為主體自願自主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以強化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推進農業專業化服務,其中,“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和“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被寫入中央一号文件,走出了一條推動糧食适度規模經營的探索之路。

八月的成都平原稻田青青,生機勃勃。崇州十萬畝高效糧油生産示範帶内,工作人員正在為園區管委會辦公樓換上嶄新的牌子——7月28日,成都市産業建圈強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批複,崇州都市農業産業功能區更名為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成為“天府糧倉”成都片區核心示範區。

一塊小小的牌子,背後卻是“國之大者”的戰略考量。此番成都市将這個全市唯一以糧食生産為主導的産業功能區進行更名,改變的不僅僅是名字 ,還充分彰顯了成都市堅決貫徹囑托,堅定不移抓好糧食生産的決心。

“種什麼糧”的探索

科技育種 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

8月4日,位于經開區(龍泉驿區)的四川綠丹種業公司再一次沸騰了: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即将大力扶持的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綠丹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成功入選,成為全國19家“強優勢”種業陣型企業!

綠丹公司的牆上挂着一幅新聞照片——今年6月8日來川考察時,在稻米展示區抓起一把米,細細端詳。這把米,正是該公司參與選育并獨家推廣的品種——“宜香優2115”!“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公司董事長、農學博士嶽元文激動地說,“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讓我們倍感鼓舞,我們将不忘初心,繼續加大科技研發和新品種選育力度,讓更多好種子從成都走出,換來萬家糧滿倉!”

四年前,來川視察時勉勵四川的全省“稻香杯”優質米評選活動堅持下去,樹立優質品牌形象。

四年後,來川抓起的“宜香優2115”,正是獲得四川省“稻香杯”特等獎的品種。這個從成都走出去的超級稻品種,不僅先後獲評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全國“十大優質籼型超級稻”,還連續5年保持全國年度推廣面積前十大、西南稻區第一大品種。截至2021年,該品種在西南稻區累計推廣1787.86萬畝,生産優質稻谷91.77億公斤,為産區新增社會經濟效益77.07億元!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作為全國首批5個國家級種業園之一、西南唯一的國家級種業園區,位于邛崃的天府現代種業園堪稱四川種業“最強大腦”。

當下,水稻進入抽穗灌漿期。天府種業園内,四川省第七屆“稻香杯”優質米也進入最終的田間表現“PK”環節。來自全國的水稻專家對55個入圍水稻品種逐一觀察,鑒定打分。

水稻品種選育開展得如火如荼,一旁園區的建設同樣熱火朝天。就在7月31日,邛崃天府現代種業園項目建設迎來重要節點:重大公共平台之一“種業實驗中心”順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該項目建成後,将為種子生理實驗、表型鑒定、生物育種研發等科研工作提供載體平台。邛崃市天府現代種業園管委會主任易彪介紹,天府現代種業園正通過全要素發展,建設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四川種業研究院、天府種業實驗室等,形成集科技研發、雙創孵化、博覽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重大功能平台,全力打造中國西部現代種業發展高地核心承載區。

種子是糧食安全的關鍵。隻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成都市将現代種業納入全面實施建圈強鍊的20個高質量發展重點産業鍊之一,以建設種業強市為目标,已發起設立首期規模1.5億元的天府現代種業振興基金,成都種業集團、國家區域農作物種業創新中心和中國南方蔬菜種業創新中心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誰來種糧”的探索

創新體系 職業經理人推進專業化生産

植保無人機在綠油油的稻田上空來回穿梭,29歲的王伶俐穿着一條碎花裙守在田邊,烏黑的長發,白淨的瓜子臉,秀氣的五官和玲珑的身材,猶如一個鄰家女孩。如今,王伶俐已經是崇州市楊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等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職業經理人,管理了3900畝土地。

一位漂亮的年輕女孩,為什麼會回到家鄉種地?這還得從她父親王志全說起。

“其實,當年我們成為農業職業經理人,是被逼出來的。”王志全說。早些年種糧收入低,農村勞動力更願意進城打工,“都是成都平原最肥沃的土地,撂荒了我們看着心疼啊!”王志全告訴記者。據他回憶,崇州市試點成立全國首個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請職業經理人經營管理,聽到消息後,在外打工的他立刻返鄉加入進來。

他将村民的閑置土地集中起來,社員獲得土地分紅後,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找上門來。很快,王志全管理田的面積攀升到了3000畝。随着土地規模一起變化的還有王志全的口頭禅——從“走出農村”變成了“種地有前途”。

王伶俐大學畢業後,面臨着人生的重大抉擇:是在城市找一份工作,還是回到家鄉“子承父業”?看到父親帶領鄉親們發生的變化,王伶俐毅然放棄了城市生活,利用自己的學識和眼界,拿出年輕人的拼搏精神,将父親手上的土地經營得有聲有色。去年,王伶俐管理的三個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農戶達1500多戶,年經營收入達1000餘萬元,去年底入社農戶每畝分紅782元。

建設天府糧倉,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把種糧大戶組織起來。“崇州的農業職業經理人模式具有普适性、可複制性以及可持續性特征的成功範例,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推廣價值,”華南農業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羅必良認為。

在崇州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成都努力探索開展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工作,成都市人民政府印發了《深化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的十條措施(試行)》,在産業、科技、社保、金融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成都市還成立了成都農業職業經理人學院,并在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開設了農業經理管理單招專業,逐漸建立起農業經理人選拔、培養、管理、服務機制,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如今,全市持證農業職業經理人已達約2.04萬人,帶動全市土地适度規模經營率達73.17%。一批又一批經過培訓的職業經理人成了新型的“農業CEO”,有效解決了“誰來種地”和“科學種地”的問題,有效引領帶動了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誰來服務”的探索

專業化組織 從育苗到收割全“包幹”

“土壤含水量正常,不需要澆水灌溉,水稻螟蟲發生,可提前開展防治”……看到手機上推送的實時農情,崇州種糧大戶李安立即撥通了當地植保服務合作社的電話,預約為他管理的1800多畝水稻進行生物防治,同時開始着手安排農機合作社的收割,以及相應的烘幹倉儲及加工服務。“我以前完全沒想過,自己竟然能管理近2000畝地!”李安展示着手機裡的中化農業技術服務中心APP,有些得意地說。

看到這一切,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管委會基地發展部部長周維松同樣有些“得意”。“中化農業是國内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和農業服務一體化運營農業公司,他們将西南總部放在我們園區,還帶動了大數據‘獨角獸’北京農信互聯、瑞士先正達、以色列安道麥等國際農業上市企業前來聚集,不僅如此,我們還建起了占地面積300畝、總投資12000萬元的四川農村社會化服務總部崇州中心,這也是全省最大、功能最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提供集大數據、社會化服務、交易結算、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優質糧油全産業鍊服務,輻射帶動全省7個市州18個縣17萬畝優質糧油基地。”周維松展示着今後的藍圖,“園區還将聚焦用數字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借助衆多頭部企業的專業領域力量,提供現代農業全生命周期、全産業鍊綜合解決方案,推動農業生産服務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發展,培育現代農業産業生态圈創新生态鍊,讓我們的農業經營者更輕松,效率更高。”

37歲的李安對此深有體會。小時候他家裡有不到4畝地,父親出去打工了,母親一個人種得十分辛苦。“如今從育苗到農機插秧、翻耕、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到收割、烘幹、加工、倉儲,全部都有專業服務機構,隻要規模種植,就能有不錯的收益。”于是,李安也正式回到家鄉,安心成了一名新農人。

不僅如此,通過這些社會化服務組織,一些優良的品種、先進的技術等等也更加容易落實到具體的田塊裡。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解決“誰來服務”的問題是關鍵。圍繞農業科技服務,成都市建設起國家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建成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成都分中心,成功争取到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永久落戶成都,并大力推進校地合作,構建起了專家團隊、科技推廣團隊與農業職業經理人、新型職業農民上下互通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圍繞基層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市廣泛推廣農業服務超市,搭建起農業技術咨詢、農業勞務、機械化、田間運輸、糧食代烘代貯、糧食銀行等“一站式”全程農業生産服務平台,目前全市已建成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772家,托管服務面積超300萬畝,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2%。

同時,成都市還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改革,搭建成都農交所促進農村産權流轉交易,搭建“農貸通”平台促進資金融通,讓金融活水全面服務農業全産業鍊發展。

【記者手記】

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

從科技育種到創新經營體系,再到注重培育産業生态圈創新生态鍊的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從農學博士嶽元文到忙活在田間的“90後”農業職業經理人王伶俐,再到享受“包幹”生産服務的新農人李安,在這片田野上,深深紮根的是成都始終抓緊抓牢糧食生産的決心和行動,茁壯成長的是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探索。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民以食為天,中國碗裝中國糧,任何時候飯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耕耘孕育着收獲的希望。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一方面以振興種業和科技創新為龍頭,另一方面打出了“農業共營制”的“組合拳”。助力四川成為全國三大育種制種基地之一,“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和“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被寫入中央一号文件,這些改革創新的“印記”标刻着走過十年寒暑,成都抓好糧食生産的“高光時刻”。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今“宜香優2115”和5.0版本的“農業共營制”,仍在繼續豐盈着鄉親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要推動人才振興、夯實科技支撐。走出農業職業經理人學院的一批批新型“農業CEO”,農業技術服務中心APP上推送的一條條實時農情、提供的一項項全生命周期生産服務……以實際行動落實大國“糧”策,真正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才能讓糧食安全基礎更牢靠、更可持續。糧食安全是關乎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是抓好“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唯有牢牢抓住主動權,才能不斷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讓我們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充分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最基本需要,探索走出超大城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之路,我們有信心、有力量。

【對話】

打造好“天府糧倉”

成都片區核心示範區

記者:當年從崇州創新走出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被寫入中央一号文件,作為第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你有什麼感想?

周維松:當時探索農業職業經理制度,正是為了解決“誰來種糧”的問題。從一個村的合作社到隆興鎮再到現在的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我服務的土地面積從幾百畝到十萬畝,如今這一片已經有20多萬畝了,能親曆和見證成都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邁進,我感到很榮幸。發展越來越快,同時也深感責任越來越重。

記者:現在的種糧方式,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哪些改變?

周維松:我們推廣種植優質稻,通過創新經營模式,每畝水稻産量可增加100斤至200斤,并且由于大規模種植帶來的機械化程度提高,比過去減少約80%的用工。這樣一增一減,收益相對于過去大大提高,水稻每畝收入約1600元,利潤就可達700元左右。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規模出效益後,我們也在思考怎樣才能讓土地産生更多的價值。

記者:在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新目标下,我們的現代産業化經營模式還将有哪些提升?

周維松: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解決了标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種田,下一步還需要從農田标準化、土地股份化、生産規模化、品種優質化、全程機械化、主體職業化、服務社會化、産品品牌化、管理數字化、效益多元化等多方面繼續提升,打造好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成都片區核心示範區。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泳 粟新林 張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