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乾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作為中國優秀建築文化和藝術的代表,故宮古建築不僅有着優美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藝,而且點綴着形态各異、造型豐富的瑞獸造型。
太和門前踞銅獅
太和門在明代是“禦門聽政”的場所。所謂“禦門聽政”,即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頒發诏令,處理政事。太和門前有一對明代銅獅造型,是紫禁城内體量最大的,也是中國現存體量最大的一對銅獅,每隻銅獅的高度都達到2.4米。其中,公獅在東側,右足踏繡球,氣勢雄偉;母獅在西側,左足撫幼獅,英姿勃勃。
太和門前母獅
太和門前公獅
獅子在動物學中屬哺乳綱貓科。其體型矯健,頭大臉闊,姿态甚是威猛。獅子被古人認為是“百獸之王”,高貴、威嚴,具有王者之風,古代的權貴階層正是很好地運用了獅子在人們心中的王者地位這一特征,希望用獅子威猛的氣勢降魔驅邪,護法鎮宅。不僅僅太和門,故宮裡很多宮門前的神獸造型均為銅獅,其主要目的就是鎮殿驅邪,可謂是鎮宅“神獸”。
大内“咪”探——故宮貓
貓在中國馴養的曆史比不上其他家畜的悠久,但至少也在2500年以上。紫禁城是明清帝後居住之所。禦貓被養在深宮大院中,卧于君王側,享受着貴族般的待遇,顯得異常神秘,與宮牆外的普通百姓遠遠地隔着一段距離。而這些皇帝後妃養寵物,除了排解現實壓力、獲得心靈慰藉之用途,主要還有昭示祥瑞、贊頌太平的意思。
“巡邏”“放哨”的故宮貓
明清時期,故宮貓是帝後的寵兒和玩伴。明朝的皇帝多以貓為寵物。
如今,故宮博物院有将近200隻貓。故宮博物院開放期間,故宮貓懶洋洋的,可是在閉館後,它們就精神了,開始“巡邏”“放哨”。随着一層一層關閉的宮門,它們出沒于紅牆黃瓦間,行動敏捷,身法靈活。這群行蹤莫辨、“執勤”時間詭異的“員工”隊伍在夜幕中開啟捕鼠模式,不負“貓保安”之名。每天,故宮貓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上崗執勤,解決了故宮的防鼠問題,保護了古建築的安全。紫禁城72萬平方米的範圍内,沒有發現過一隻老鼠,也沒有出現古建築木構件被老鼠咬壞的問題。于是,大家戲稱故宮貓為“大内咪探”。
故宮禦犬
明清時期,狗是帝王狩獵的助手,生活的陪伴。皇帝愛狗,或許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小東西能給他帶來快樂,更重要的,也許是真的把它當作了這爾虞我詐、争權奪利的朝堂之中唯一可信任的“夥伴”。後妃們愛狗,也許是因為深宮寂寞,唯有這個小東西能給她們的生活一點慰藉。
故宮警犬近照
故宮博物院成立後,故宮“禦犬”的作用發生了巨變,成為紫禁城古建築安全的護衛,俗稱“大内密探零零狗”。依照故宮的文物安防規定,白天,所有展廳内的文物安全由開放管理處負責,每天下午遊客散去後,這些警犬開始出動,在故宮保衛人員的帶領下,對院内的各個角落進行搜索,及時發現并揪出藏匿的可疑分子。因此,故宮古建築的安全,離不開禦犬的忠誠守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