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11:17:46
《老子》的真相在馬王堆漢墓裡

《道德經》的困惑。說到《道德經》,很多人會把第一章“道可道”看作《道德經》開宗明義的核心章節,因此認為,領會了第一章,就基本把握了老子的思想主旨。

對此,深信不疑的人引經據典,确信王弼本《道德經》就是真經。而懷疑者大有人在,宋明理學家們都是精研《道德經》的高手,程頤說“老子之言竊弄阖辟”,認為他在玩文字遊戲;朱熹則認為老子倡導“無為”,卻又自言“無不為”,是明裡什麼也不做,暗裡什麼都做好了,是個“心最毒”的權謀家家,是法家刻薄思想的總教主。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1

《道德經》

曆來解老注老者衆多,為何有這麼大的分歧?主要是版本出了問題,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不一樣的版本一樣能能讀出老子的真義。兩種版本,一個說“是”,一個說“非”,你怎麼讀出真義?

中國人的“文藝複興時代”。然而,在帛書出土前,人們是沒有選擇的,不管你信不信,就那一種版本。可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和随後荊門郭店楚簡本《老子》殘篇的出土,以及漢簡本《老子》的海外回歸,終于給疑惑的人們帶來了破解老子思想的希望。

國學大師饒宗頤稱這一時期的文獻集中出土期是“中國自己的文藝複興”時代。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2

一代宗師饒宗頤

這些出土文獻的的面世,至少證明,在漢代之前的《老子》應該有不同的流傳文本,通過校勘,帛書甲本不避諱劉邦名諱,并且全文是隸書謄抄,證明帛甲本的抄寫年代應在秦代之前,因為隸書在秦篆之前(隸書是秦代程邈所作的說法,出自許慎《說文解字》,如今,出土文字否定了這一說法)。

專家斷定,帛甲本謄抄的母本可能源于戰國時期,即公元前四世紀,因此确認帛書甲本是為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完整、最古遠的善本。

同時出土的《老子》乙本避諱劉邦,而不避諱劉恒的名諱,說明乙本傳抄于漢武帝的爺爺漢文帝時期。

傳世本的前生今世

通過跟傳世本《道德經》的比較,發現傳本《道德經》跟《老子》有700多處不同,有的表述甚至相反,比如“執今之道”與“執古之道”,“有争”與“不争”“無以為”與“無不為”等等,導緻核心思想轉移,斷句錯位,有的是改動關鍵字詞,造成語義發生偏離,比如“無”改成“無”,把表示“初始”具有無限能量的“無”換成了什麼也沒有的“無”,變成了“玄之又玄”不可言說的“玄學”,緻使文本思想前後抵牾,讓人莫名其妙。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3

帛書的“無”和王本《道德經》的無

傳世本《道德經》最早見于西漢道家理論家、方仙道集大成者河上公,後來一度失傳。曹魏時期的玄學家王弼在河上公版本的基礎上,以儒家思想對《道德經》進行了全新的解讀,所謂“新道學”即此。

但他們一定沒想到,戰火、盜墓、學術之争,會殃及文獻,自己的解老之作會成為孤本,給後人造成理解上的困惑。

魏晉之後汗牛充棟的“解老”“注老”“譯老”,藍本就出自河上公本和王弼本,而王弼的《老子注》獨領風騷1700多年。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4

河上公《老子章句》

唐代李氏王朝推崇老學,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明皇李隆基又加尊号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李隆基禦注《道德經》,并統一了各版本,鑒于王弼與河上本一個偏重于學術,一個側重于養生,于是诏令全國:兩種版本并行。

自此之後,老學以玄學為主,養生為輔,流傳至今。

以“道可道”章為例,比較老子思想主旨的差異

《道德經》原文:

道可道,非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玄,衆妙之門。

《老子》原文:

道可道,非。名可名,非,名萬物之始,名萬物之母。故無欲,以觀其眇。有欲,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玄,衆眇之門。

1、《道德經》把經文中表示斷句的“也”字全部删除,造成後人斷句的五花八門,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故恒無,欲以觀其妙等等,使原本的整體概念被分離,含義發生改變。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5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

2、老子用“無”和“有”分别表示“道”的隐顯兩種存在方式,并且給它們分明做出了定義:無,名萬物之始;有,名為萬物之母,即,“無”是定義或描述萬物初始的狀态或情景,是隐性物質,比如受精卵;“有”是定義或描述萬物生發後的狀态和情景,是顯性物質,比如看不見或者能感觸到的一切存在物。《道德經》改“無”為“無”後,喪失了“無”的功能屬性,把原先的無限可能變成了“空無”。

這是改寫後最大的誤區,因為老子主要政治主張的“無為”改為“無為”後,使原本在初始狀态下的“為”,即源頭治理的作為,變成了“無所作為”,兩千多年來,老子思想是“避世”的,“不擔當”的這一錯誤認識,就根源于此。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6

帛書《老子》中的“無名萬物之始”

3、無,名“萬物”之始被改成“天地”之始,原先涵蓋一切的“萬物”被局限于“天地”這個對象,讓人誤以為“無”隻是用來描述“天地”的,世間萬物似乎就不是“無”所能表示的了。

4、改“恒”為“常”,因避漢文帝劉恒名諱而改動的,意義變化不大,但也抹殺了“恒”的确定性和永久性,,因為“常”是在一定時空下的相對值,一旦時空轉變,“常”就不再是“常”,比如日常用語,此地的日常不等于彼地的日常,今天的冬季常溫不等于遠古時代的常溫等等。

5、“恒無欲”和“恒有欲”被錯誤斷句成“恒無,欲以”,“恒有,欲以”,把無欲、有欲硬生生地割裂開來,造成章句的支離散亂,給後人斷章取義埋下伏筆。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7

有欲無欲是兩者同出的

6、“所噭”改為“其徼”,“噭”是“聲音”,是“動靜”,是事物運動變化的節律動靜,與上文“無欲觀妙”相呼應,概括起來就是事物生發變化的微妙和動靜。《道德經》把表示節律動靜的“噭”改為表示“邊界”的“徼”,王弼解釋:“徼,歸終也。”他把老子關于萬物的概念予以偷換,把事物變化的過程換成結果,為他展開不可知的“玄學”做了鋪墊。

7、帛書《老子》中,是“兩者同出”,指的是“道”與“恒道”“無與有”等對立統一的哲學概念,而非特指“無與有”這兩者。《道德經》在“兩者”之前加了個“此”,專指“此”兩者。

王弼的《老子注》解釋“此兩者”:“兩者,始與母也。”《河上公道德經章句》則說:“兩者,謂有欲無欲也。”說“欲”,正好符合他的修煉思想。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8

“玄之又玄”是指有無相生的情境

他們有意無意間把兩兩對出的概念,專屬于“僅此兩者”了。

7、帛書是“玄之有玄”,是以“玄”的象形字“絲結”的相互糾纏,來表示事物的互根互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的狀态。

王弼的解釋是:“玄者,冥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把原本互根互化的狀态,變成了“不可名,不可言”的神話,加之南北朝時期,道教、佛教加入“談玄論道”,“不可名,不可言”逐漸成為對“道”的“通解”。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9

不可知的是“道”的名稱,并非“道”

白居易在《讀老子》中感歎:“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語吾聞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既然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為何又留下五千言?

唐代人所讀所讀肯定是王弼本《道德經》,跟朱熹等人一樣,存疑是正常的。兩千多年來,《道德經》殘存的老子思想,雖然不斷被佛學、漢儒和宋明理學吸收,但也不斷被質疑,比如程頤說老子思想如同冰火等等。

我們的問題是,老子所言之“道”真的是“玄之又玄”不可知的嗎?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10

天籁

在老子思想裡,“無”和“有”等一切兩兩對出的概念,其實都是對同一事物的指稱,都出于“道”。這些既對立又統一的概念,是“玄中有玄”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轉換的。

怎麼認知這種關系呢?老子說用“恒無欲”和“恒有欲”。這個“無”就是“無名萬物之始”的“無”,“恒無欲”就是摒棄掉主觀意志,從“萬物”到“三”到“二”再到“一”的反向思維活動(萬物的自然生成過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

這種反向運動即是清零複位,從萬物芸芸的狀态,回歸到萬物初始的狀态,去探尋事物萌生的機理。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11

這種探尋事物根源的方法叫“無為”。“無為”就是“反者道之動”的反向思維運動,觀聽這種運動,以追尋事物生發變化的動機、原委,這是一種嚴謹、理性的實踐活動,不是什麼也不做的“無為”。

“恒有欲”就是總是帶着一種生命的沖動,将自己融入整個宇宙的大系統中,靜靜地聆聽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與天之道同頻共振。莊子所言“天籁”“地籁”“人籁”即此。

老子不是禁欲主義者,《老子》書中三次出現“有欲者不居”,指的是“以百姓心為心的人”,“有無為而治意願的人”。

道德經的深度解密(道德經在開篇就挖了坑)12

“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是在告訴人們:“道,沨呵,其可左右也”,他彌漫于宇宙,遍布于萬物,隻要靜下心來,雖是“大音希聲”,也能聽到它靜中之“動”的動靜,這就是悟道的過程,這就是“玄之又玄”的妙道,這就是解開萬物奧妙的門徑。

因此,“玄之有玄”并非說玄遠啊又玄遠,不可知啊不可言的“不可知”。若不可知,豈不是枉費老子一片苦心?

說明:本人不反對用《道德經》修煉或把它當玄學研究,各有所需,因人而異。所謂篡改,是指韓非、河上公、王弼他們各有傾向,借《道德經》為其主張服務,正如今天的我們,有的喜歡哲學,有人喜歡談玄,有人喜歡修煉一樣。

悟道猶如登頂,各有路徑,不是隻有一條路可行,不能以自己選擇的路,來判定别人的方向不對。

這是我的出發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