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157 部 每 日 一 片
說實話,V姐從它第一季播出後,就在翹首期盼第二季的到來。
終于!在這個同樣炎熱的夏天,我們等來了——
《人生一串》第2季
話不多說,先放幾張圖,讓大家感受一下第二季的“誠意”。
打開第二季第一集,滿屏的彈幕再次證明了大家對它的期待。
由于此前火爆的收視率和受歡迎程度(9.0的高分和5200多萬的點擊量),為第二季赢得了廣告贊助。
所以,跟第一季不同的是,
我們可以在片中看到燒烤店老闆極具個人特色的硬廣植入。
别擔心,風趣的程度可以讓你忽略他們在給某些品牌做廣告。
這季的魚眼鏡頭用得更為大膽了,不僅頻繁使用,
還加入了某些自拍的效果。
開播2集,豆瓣評分飙至9.1。
相同的是,還是原班人馬,還是那個深沉的配音,
還是讓你流口水的畫面。
還是搜羅全國各地,極具地方特色的燒烤——
溫馨提示:觀看前最好點些串兒,配着看。
不然會有把屏幕吃掉的沖動
青春獻給小酒桌
醉生夢死就是喝
您幾位啊?
河南馬坡 | 二旦燒烤
河南話的二旦是狠人的意思。
在二旦經營的燒烤店,沒啥特别的,就是大。
地方大、人員多、來吃飯的客人多。
湊不齊10人都不好意思在這家店落座。
吸引衆多食客的正是二旦家的烤鲶魚。
當地人覺得,燒烤就得有魚,魚肉配上啤酒,才得勁!
可别小看二旦家的烤鲶魚,它有着比烤肉更豐富的口感。
這其中的秘訣就在特制的醬料裡。
人們都說,燒烤三分在食材,七分在醬料。
好吃的醬料是燒烤店的支柱和靈魂。
二旦家的靈魂在“甜”。
這個甜味可不是白糖熬出來的,而是棗花蜜。
把沉澱好的成熟蜜倒入醬料裡,那份别樣的甜就誕生了。
待到鲶魚烤至流油均勻刷上,美味就此出爐。
在二旦家吃燒烤,除了沖着烤魚去,還沖着他家的氣氛。
熱鬧、和樂,二旦的灑脫性格沒少結交吃貨朋友。
十幾個人湊在一桌,煙霧缭繞,有肉有酒有朋友,足矣。
甘肅蘭州 | 奴思燒烤
來到蘭州,怎能沒有羊肉串。
奴思燒烤的馬老闆,在多年的燒烤經驗裡變成了合格的數學家。
可以算出每晚的上座率有多少。
當然,有了好吃的味道,還怕吸引不到顧客嗎?
他們家的烤羊肉串選擇的是羊後腿肉。
後廚的燒烤師傅一手烤一百串,絲毫沒壓力。
一口肉一口蒜,一口酒。
蘭州人愛的是兩瘦夾一肥的夾花。
肥瘦相間,肉質飽滿,肥肉的油汁中和瘦肉的幹筋,别提多過瘾了。
烤肉的硬實力,打消了馬老闆對營業額的顧慮。
福建泉州 | 古厝(古宅)
閩南人會叫古厝為“古趣“,按照老闆的說法,這是一個有趣的燒烤店。
走進古宅吃燒烤,還原的是家裡的味道。
三兩好友不宜多,坐在一起聊聊家事、說說私話。
這裡的燒烤,吃的是個安靜。
單是吃飯的氣氛就可以看出南北方燒烤文化的差異。
最大的差異在飲食口味。
古厝家的特色烤雞翅,刷的可不是一般的醬汁,而是偏甜的花生醬。
老闆說,當地人最愛他們的花生醬烤雞翅。
除了雞翅,食客的桌上一定要有素菜和口味偏甜的燒烤食材,
滿足七葷八素的口腹之欲。
再配上富有當地特色的音樂。
南方小城的獨特韻味,盡情釋放。
V姐還是第一次看到甜味的燒烤,
果然,一千個食客喜歡一千種燒烤的味道和方法。
遼甯沈陽 | 利子烤雞架
一人食的燒烤,吃點什麼?
自然是烤雞架了。
沈陽的這家烤雞架店,富有老工業區獨有的浪漫。
老闆敞亮,喜歡開玩笑,碰上一個人來吃雞架的,還會調侃對方是神經病。
随後補一句,跟我一樣,我也是一人燒烤,也是神經病。
笑到頭掉
每個來這裡的人都隻有一個目的:
放下煩惱,嗦嗦老味。
真正的雞架狂魔都不是來吃肉的,而是來吃味的。
把骨叉裡的肉絲撕咬出來,吮吸着骨頭上的醬料,
一會功夫就能吃上五六個。
這種味兒是用最傳統的方法做出來的:
白糖 焦子。
當地人都好這一口。
隻要往店前一杵,就能感受到上世紀工業化的樣子。
要說這家店最大的特色,是人氣。
小年夜都會聚集滿屋的客人,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一年在外打拼的故事。
每年的這個時候,也是老闆私廚的開始。
自己的朋友會在這天回家,一下飛機直奔店裡,烤點雞架,說說哥們間的話。
成年人的壓力,都在這不大的店面,熟悉的老味裡釋放。
烤雞架和吃雞架都是放松。
四川峨眉 | 西南交大月牙山燒烤
一個專屬于大學生的美味基地。
在西南交通大學的校園裡,“藏着”一個人盡皆知的聚會地。
之所以說藏着,是這家店的位置十分隐蔽,在半山腰上。
去店裡吃飯,還要爬山。
這裡接待的客人,自然都是本校的學生。
學生們都愛老闆娘做的秘制甜辣五花肉。
配料的調制,還是源自一次失誤。
店員錯把糖當成鹽,沒想到學生特别喜愛,才有了這個口味。
在校生吃了四年,每當畢業的時候,總有一陣心酸。
很多畢業生會在這裡吃散夥飯。
他們的燒烤聚會,是一場心靈傾訴。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把煩惱全都丢掉。
把那些不能對家人說的心事通通講給同學、朋友,此去經年,就此别過。
不過,青春的酒宴終将結束,人生的道路才剛剛開始。
街頭巷尾的燒烤味
才是所謂的“人氣”
不得不說,《人生一串》打動我們的早已不隻是讓人垂涎欲滴的畫面。
還有燒烤背後的奇妙故事。
有燒烤者的,也有食客的。
這些故事相同又不同,全被片中的文案概括。
有了文案的強助攻,紀錄片的好看程度再上一個台階。
在第一季催淚的文案上,第二季增加了文案的俏皮度。
不止有煽情,還有幽默搞笑的話語——
第一季:
串兒 是中國燒烤的基本形态
那肉 則是人類燒烤的共同主題
長夜漫漫
我們即将看到
燒烤攤兒上的王者
肉的傳奇
第二季:
二旦的烤羊技術
頗具蒸汽朋克風格
是馬坡
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
正如泥煤味之于威士忌
焦炭烤出的煙熏味
也正是沈陽老炮的
工業怪癖
不少人說,文案界的朱廣權上線了。
随口都是值得推敲的段子,彈幕區更是控制不住被逗笑的情緒,滿屏飛過“哈哈哈哈哈哈哈”。
總算有一部可以追好幾季的美食紀錄片了,告别一闆一眼的說教式推薦。
《人生一串》有的是對人人都可擁有的美味追蹤。
如此看來,拍出一檔受人喜愛的紀錄片,并非難事。
隻要找到觀衆感興趣的主題,抓住流行的話術,拉近觀衆與片子的距離。
V姐喜歡《人生一串》系列,也是被它的接地氣又不失情調打動。
片中記錄的,正是你我的真實生活。
燒烤吃的,絕不止味道,還有市井鄉間的感情。
在第一季裡,各地出奇的燒烤,解鎖了不少觀衆的認知。
你可能不會想到,豬眼、蛾子、豬鼻筋…都能烤着吃!
你也不會想到,為了吃燒烤,人們做了哪些努力和改良。
吃燒烤的花樣多,吃出的感情也不少。
接待新朋舊友,能帶去燒烤攤的,都是情比金堅的交情。
還有好多燒烤攤見證了兩代人的青春。
這種情懷摸不到,但吃得着。
總之,吃串哪需要什麼特别的理由,想吃就去吃咯。
但是,吃串又是需要理由的,多少喜怒哀樂都藏着這些燒烤攤裡。
開心燒烤,不開心更要燒烤。
這街頭巷尾的熱乎勁兒,無數次安慰着需要傾訴的我們。
ps:想看紀錄片的,B站就有
轉發這篇文章
饞哭更多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