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裡,天氣特别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出自:南朝·宋·範晔《後漢書》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範晔根據東漢一代曆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後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有六個太後臨朝。
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确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锢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
範晔是第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家。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傑出女性,并不都是貞女節婦,還包括并不符合禮教道德标準的才女蔡琰。
①香:黃香,據說他九歲就懂得孝順父母雙親,冬天臨睡以前給父母暖被窩。②執:遵守。③融:孔融,漢代的名人,相傳他四歲就懂禮節,知謙讓。一天,鄰居贈送一筐梨,孔融見哥哥們争着挑大個兒的吃,就在一旁從容地等着,最後才取了一個小梨。别人問他為什麼不挑大的,他回答說:“我年歲小,應該吃小的。”④悌于長:尊敬和愛戴兄長。悌,敬愛,指弟弟敬愛和順從哥哥。〔大意〕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黃香九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他侍奉父親非常孝順。酷夏時,黃香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 時,他又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就是用黃香小時候的孝道事迹,來說明這類的孝順行為是每個為人子女者的本份。是講幼小的黃香恪盡孝道,為父親用體溫溫席的故事
講了“黃香溫席”的故事。
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着涼,就先鑽到冰冷的被窩裡,用身體溫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床睡下。不像現在,可以開電熱毯、開暖氣,那時候他隻能用自己的身體。
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下面視頻和本文無關
擴展資料:
黃香溫席出自《三字經》,原文:
昔漢時黃香,江夏人也。年方九歲,知事親之理。每當夏日炎熱之時,則扇父母帷帳,令枕席清涼,蚊蚋遠避,以待親之安寝;至于冬日嚴寒,則以身暖其親之衾,以待親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師,号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譯文: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
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着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并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
因此,黃香的事迹流傳到了京城,号稱“天下無雙,江夏 黃香”。
故事啟示:
黃香侍奉父親的故事反映出一個孩子細緻、純真的孝心,是一個孩子從内心深處自然萌發、激發出來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盡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讓我們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關心他們。要知道,他們把我們照料成大人時有多麼辛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